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正视历史与开创未来
作者:向继东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去年编“文史精华年选”时,我自定的标准是:不要“戏说”,不要“故事新编”;要么有新的史料,要么有新的见识。
       这种选法读者接受吗?没有把握。新书上市不久,本书责编海帆收到上海读者虞先生的来信说,“我在淮海路书城很高兴买到《2005中国文史精华年选》。回家后花了三四天时间,应该说精读得认真而细心,感觉到其思想意义和文史价值远在‘散文或随笔文选’之上。这样令人深长思之的文史选本今年总算荣幸买到,因此我要向您及其他编辑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谢。”虞先生还说,本书“所编选的40篇文章,恰切而精当,涉及到中共党内外及国际共运与苏联东欧国家诸多方面,其丰富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应使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青年人反思再反思。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正读懂马克思?读懂列宁?读懂毛泽东?读懂邓小平?我虽然从中学语文教师岗位退下来了,但我能为21世纪中国真正实现小康和谐的社会贡献些什么……”说实话,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能碰上虞先生这样的知音,心里自然感到一丝安慰。
       今年选稿标准一样,只是方方面面重视了,所选文章,反复斟酌调整。我不敢说,这个选本一定比去年的好,可能它会让喜欢故事的读者有点遗憾,但对愿意思考问题的读者来说,它仍然是一本可读的书。所谓“可读”,并不是说书里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内幕揭密,它只是尊重常识,或者说提供了一种价值参照。
       正视历史是每个民族崛起的条件之一,如不能正视历史,就不能开创未来。
       人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不同看法,这不足怪。以本书所收关于蒋介石的两篇文章为例,梁漱溟对蒋介石的“印象很坏”,说蒋“很虚伪”、“神气”、“做作”。近年来一直潜心于民国人物研究的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说,蒋介石其实是一个温和而又软弱的民族主义者。蒋早年在日记里说,“英番不灭,焉能解放全人类”?这后半句,大家可能觉得不像蒋介石说的,但这恰恰又是他日记里的话。当时英国侵略中国,蒋对英国帝国主义很仇恨。并在日记里还写道:“英夷不灭非男儿”!“英番不灭,国家焉能独立”?骂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蒋性格上有许多坏毛病,如好色、暴躁、多疑、任性、孤僻等等,但他又是一个很有自醒意识的人。早年他找妓女、找女孩子陪酒陪宿,但陪过之后,他又自我反省,在日记里说“我怎么能干这种事情”?年轻时看到对面走来一个女孩,挺漂亮,他心动了一下——这也是人之常情,可就是这么一闪念,他在当天日记里就检讨:“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总而言之,蒋是个有大功大过的人。蒋的大功就是领导了两次北伐战争,还领导了抗日战争。在抗战中,曾经有人劝他利用“汪逆伪组织”跟日本人谈和。他很反感,说,谁如再提此事,将“以汉奸论罪,杀无赦”。蒋的大过有哪些?一是1927年到1937年的清党和剿共,二是发动1946年至1949年的三年反共内战。说实话,对蒋介石的评价,今天40岁以上的人对蒋的印象,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概念化的,漫画式的,没有血肉的。读了杨天石的《蒋介石的另一面》,还真让人长了点见识。
       近年来口述历史走红,究其原因,也许它更接近真实吧。前不久,读到叶永烈谈如何做口述历史的文章。叶说他至今“保存着一千多盘录音磁带”,这让人很羡慕的。如果他愿意,把这些录音老老实实整理出来,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因为他采访的那些人物太重要了,大都是中国当代史的知情者。那些原生态的东西,肯定是片面的,但片面也是一面。从某种角度来说,它远胜于那些宏大叙事。假若来年叶先生真的这样做了,那将不再仅仅是写“纪实文学”的那个叶永烈了,同时也是治当代史者的一件幸事。
       编辑这本年选时,正是我母亲生命的最后日子。2006年10月26日母亲走了,她一字不识,却说过一句让我不得忘记的话:“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其实,岂止是“成人”?成人成事都一样啊。也许,自由自在永远是可求而不可得的。呜呼!
       2006年11月24日
       [翟明荐自《2006中国文史精华年选》花城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