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与社会]用仁心温暖世道
作者:于 丹

《意林》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央电视台,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有一台大型的节日叫《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是将中国能够让全社会感到温暖、善良的行为挖掘出来,然后集中起来。最后选择10个人,进入当年的“感动中国榜”。这几年来,我一直是这个节目的推选委员,他们会把几十个人的材料拿出来,让我们看材料然后去推荐一个人。前几年的推选中,我见到的都是真正的英雄,有排爆除险三百多次的排爆专家,有奋不顾身解救人质的警察,也有高山上的哨兵,都是一些极端的个案,很传奇。
       但是在2006年的材料中,我看到了一个叫林秀贞的农村妇女,河北衡水人,终其一生,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她从二十多岁嫁到这个村子,就义务抚养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去认人的时候,看到刘爷爷刘奶奶这样一户人家,很穷,她就说我婆家也不富裕,那我吃窝窝头,你们也跟着吃,我喝粥你们也喝粥,但我保证你们不断炊。这样说过以后,她就每天去给人家做饭,天天做,一直做了8年。刘奶奶有一天从炕席下拿出一包安眠药,她说:“本来这是我和刘爷爷准备最后动不了的时候用的,这是我们的下场。8年了,我看你一天都没断过,现在我才觉得我们大概不需要了!”说着就把药扔进了灶膛。林秀贞不光养这一家,最多的时候她养了6家老人,有一户养一户,她养上了,就一直养到送终。如今她已经六十多岁,这么多年来,她自己的4个儿女陆续出生,孩子们都管这些老人叫爷爷、奶奶。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儿女就会去帮忙给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就是林秀贞被推荐的全部理由,她没有过惊天动地,也没读过圣贤经典。如果不是《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发现了她,她也许一生都不会走出那个村庄。
       当时的推荐语是我写的,我写了一句话:“如果富人做这样的事叫做慈善,那穷人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我看她材料的时候,就想到了“仁”这个字,二人成仁,仁爱之心,永远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生发出来的,区区两万字的《论语》,“仁”字被提到109次,“仁”可以说是中国儒家思想核心中的核心、基石中的基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世界上安身立命,那么,就用树立自己的心去帮助别人去树立;“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去与同类的人做一种心灵的模拟,这就是仁义最基本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后来被孟子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非是讲眼前人、身边事。当下完成,把它推广开来,不需要多么远大的理想,也不需要位高权重。我看见林秀贞的材料。脑子里就真的跳出这些话来。后来她当选的时候,舞台上每个人有一座“丰碑”。我还记得在她的前一位就是霍英东先生,他的丰碑镌刻着四个大字——“辉煌一生”,这是一位伟大慈善家的碑铭。接着就是林秀贞的丰碑掀开。她的碑也有四个大字——“温暖世道”,这也是推委会对她的评价。推委会说:“30年来,善良流过村庄。她用自己的仁心温暖了世道。”这句话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世道有点儿苍凉——不苍凉,为何需要温暖?但这样一个农村妇女,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就真的可以温暖这个世道,这不就是圣贤吗?这还用说。我们的文化可以人为地被改变吗?可以在文字中被终止吗?
       林秀贞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她在做。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蛰伏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种温暖、善良的愿望。我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言说,即使我们不去言说,当我们“敏于行”的时候,它也永远活在我们的行为方式中。
       (石景琼摘自《天津日报》2008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