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世象杂记]三个穷人
作者:孙 勇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和生活在最底层的各色人等打交道,看到的,听到的,每年都要记录上几大本。每次记录完后,便根据记录完成了工作任务,之后便很少再翻看了。一次闲着无事,偶然拿出了一本,发现其中记录了3个穷人的故事。巧合的是,他们分别来自农民、工人和学生3个不同的社会群体。
       先说第一个。记得那天我在一家医院采访。内容是院方如何减轻患者负担。在一间狭小的挤了6张病床的病室,一名患者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位老农,皮肤黝黑,手掌皲裂。吸引我目光的,是老人床头的一只用来装农用化肥的简易编织袋和他手中拿着的蒸红薯。老人吃着蒸红薯,目光坦然。编织袋摊在床头的柜子上。上面还堆着七八个蒸红薯。看到我走向老人,院方介绍道:老人家住100多里外的西南山区,患有严重的痔疮,今年把家里喂的一头猪卖掉后。加上去年的卖猪钱。终于凑齐了几百元的治疗费,走进了这家医院。为了尽量减少开支,老人上手术台前。预先在家里蒸了一大锅红薯带着。这些红薯,就是他每天的伙食。在城里,老人举目无亲,没有人来探望他。更没有人送什么鲜花、水果、营养品。多年的难忍之痛得到了治疗,老人的脸上露出了释掉重负后的轻松。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不知道院方还说了些什么,但老人躺在病床上吃蒸红薯的镜头,却从此在我脑海中定格。我知道老人要完全治好他的病还得花掉很多钱。即使那样也未必能真正治好。我在多年的采访中,见过太多像这样的农民艰忍的镜头。心中总是有一股难言的隐痛。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家工厂。厂子停产多年,工人生活无着。终于有一天,有人看中了厂房设备,把它租赁来,一部分工人也终于可以上岗了,他们的工资都很低。有天中午,门卫发现一名女工提着一个袋子想混出大门。便截住了她。一检查,发现袋子里全是废编织袋。这些东西虽是破烂,但仍然属于公家。再一细问,才知道这名女工每天的中午饭。就靠着在车间收集几个废袋子,拿到外面的废品收购站换上几角块把钱。在街上买两个馒头吃。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女工每月来例假后,连廉价的卫生纸也买不起。竟然多次用捡到的废报纸代替。这个真实的事让我一直记在心里。
       第三个故事是听来的,被我随手记录在我的采访本上。这个故事虽然后来被证实是个“伪事件”,但我仍然固执地相信其中有很大的真实性。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体发生着,只是我们并不知道。因为我们所知道的都是我们所看见的。而没有看见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故事。一位贫困大学生。家里再也无法为他寄来一分钱的生活费了。窘迫之中。他总是在别人都吃完饭后才来到餐厅,偷偷捡拾剩饭剩菜充饥。直到有一天。被同学们发觉了,并由此引发了校团委的捐助活动。我相信类似这样的苦难总是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记录下这3个故事。我只是想告诉我自己:不要忘记这个世上虽然有许多有钱的人。但也有太多太多的穷人。
       【张凤祥荐自《南方周末》2006年8月3日/宋德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