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读韩美林的《谁入地狱》
作者:朱蓬蓬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日读韩美林的《谁入地狱》(见《杂文月刊·选刊版》2006年第7期),才知道他因为与“三家村”有牵连,掉进了20多年的苦海。他动情地写到两天没有吃饭,在行人围观动物那样的情况下。抓起别人丢在地上爬满苍蝇的5个包子皮,连土带沙狼吞虎咽地塞到了饥肠辘辘的肚子里……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我的已经考上大学的孙子好奇地问:“爷爷。这是真的吗?”
       我说,是真的。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我在党报发表的一篇文字中提到了胡风,尽管我和胡风没有任何关系,但却因为《人民日报》编者按语称:“胡风反革命分子已经渗透到我党政军各个部门。”需要按比例抓。由此而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在集训、劳教、劳改中度过了20多年。一次,在西南边陲的甘洛彝族自治县的劳改农场,奉命出差挑米。就在县城的一个饭馆门口。我饿得不行了,坐在地上,那几个服务员知道我们是劳改犯。就有意把啃过的大块羊肉骨头丢到地下。让我们几个饥肠辘辘的犯人,在行人的围观下从泥地里争夺。
       的确是那样。不是在那个条件下的过来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不要说我的孙子不相信,就是在落实政策以后。一位组织部门的干部听到我的叙述,也不相信,甚至认为我还在污蔑社会主义……
       韩美林是一位高大的男子汉,他说,他的支撑架“全部是由苦难、羞辱、辛酸、失落、空虚与孤独组合起来的。那无数的唾骂、防不胜防的卑鄙的陷害……你得忍无可忍地再再忍……我有女儿见不到,我有家庭聚不成……”
       字字血,句句泪。你没有经历过。你能读得懂吗?
       韩美林,据我所知。还有许多像韩美林一样。从苦难中活出来的人。都是意志最坚强的人。诸多如老舍那样写过“龙须沟”、“西望长安”、真情实意地赞美社会主义的人,因无法忍受羞辱而告别了人世。活下来是很不容易的。活下来并继续创造出业绩是更不容易的。
       读《谁入地狱》,我流泪了。不但流泪。还有点心惊肉跳,因为韩美林说:“这酸甜苦辣的人生,这天堂地狱的世界。才能造就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也许。中国人对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学得够透的。酸甜要配苦辣。天堂要配地狱。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前进。矛盾才能有造就。其实,马克思那点“辨证”,中国古代就有。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事情总有两面。即使一时没有两面,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矛盾呢?没有苦辣。没有地狱。就不能造就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吗?于是,我想起曾警告过的话,再过十多年要再来一次文化革命。于是我就心惊肉跳……
       哇!有人说历史是经常要重复演出的。也有人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吗?
       但在新的21世纪,先知先觉的人士,已经意识到“公正”、“公平”、“和谐”的重要,即使有种种的矛盾。但愿都能心平气和地调解,在和谐的气氛中。建设和复兴中华。不要再在炼狱中搞得心惊肉跳。能行吗?
       【邸笑飞荐自《围城杂文》2006年7月16日/云 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