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显富与掖穷
作者:高 深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北方一个贫困县任职。有一年冬天,省里要摘掉我们县的“贫困帽子”,并约定来县视察。
       按说摘“穷帽子”是件好事,可这件好事竟然震动了全县上上下下,且议论纷纷。有的人赞成,说摘掉“穷帽子”名声好听,有利于吸引投资。有的人不赞成。认为“穷帽子”名声虽不雅,却有实惠,可以享受诸多优惠政策。
       到底摘还是不摘?一时众说纷纭。
       说实话,按照上级的意图,本来是想摘掉我们的“穷帽子”,这关系到上上下下的发展和政绩。但从县里的实际情况看,不论生产与生活,离真正的“脱贫”,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发奋努力,付出艰辛的劳动。
       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人献计说:若是想摘“穷帽子”,就让省里看东部乡镇。东部有乡镇企业的“第一锤”,有产品远销几个省的啤酒厂。有初具规模的蔬菜大棚,有养殖大户。若是不想摘“穷帽子”,就让省里看西部乡镇,西山十年九旱,农业连年歉收,林牧副渔几乎是一张白纸,乡镇企业就是几个小煤窑。生产和生活都面临一些困难。
       县委从实际出发。不贪图脱贫“政绩”。以对全县人民负责的态度。向视察的领导如实汇报了东部的变化和发展前景。并陪同视察了西部山区。领导看了几个西部乡镇,走访了若干贫困户,认为我们县经济发展不平衡,暂时不能摘“贫困帽子”。并表示省市两级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虽然曾遭到后任者的谴责,为了招商引资,并一度主动放弃了“贫困县”的帽子。但事实胜于雄辩。两年后,他们不得不重新戴帽,再次定为省级“贫困县”。
       哭穷要不得。装富同样要不得。判断“穷”与“富”,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穷有利,就哭穷,富有利,就装富。要上对组织负责,下对群众负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切不可掺杂私念。
       听经常出国的同志说,有些外国友人。不大认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认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雄居世界第一,特别是来过中国的外国人,觉得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城市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发达国家的都市,中国已经相当富裕了。
       为什么会给外国友人这种印象呢?一位了解些情况的人士说。这和我们某些人的“显富”思想有一定关系。外国政要也好。国际名流也好,旅游团体也好,凡是来中国的外国人,我们总是喜欢把最辉煌的一面拿给人家看。凡有外国人参加的活动,总爱搞得排场气派,地方上也总是让外国人看最能证明自己成就和业绩的东西。这就难怪外国人产生某些错觉。
       试想,哪个外国人看过我们的贫困山区?看过我们的“老少边穷”地区?比如连吃水都困难的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等地。外国人只知道中国有巨额外汇储备,而中国有多少外债,他们知道吗?他们只了解中国老百姓有天文数字的储蓄。却不一定了解那些储蓄由多少人占有,即使是有储蓄的人。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养老、供子女上学和预防天灾人祸?这不正是我们既有巨额储蓄。又千呼万唤始终拉不动内需的原因所在吗?
       我们没有必要“哭穷”。更没有必要“显富”。不论对内对外,总是实事求是的好,尤其不可为了张扬业绩而“显富掖穷”。
       【陈文涛荐自《文汇报》2006年8月9日/蒋跃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