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学术腐败,你认识吗?
作者:张雨生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学术腐败是个新名词,包括实验作伪、论文造假、抄袭剽窃、捉刀代笔、强行署名等等。学术腐败与政治腐败,发生的领域不同,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就腐败而言,却没有本质差别,否则就不叫腐败。不存在哪一种腐败,可以谅解,可以开脱。目前的状况是,提到政治腐败,深恶痛绝;提到学术腐败,不以为耻。这种现象是不是对学术腐败不认识的表现?
       与发达国家比较,如何认识学术腐败,国人落后了一大截。一所高校搞了个《本科考试工作与学术规范条例》,其中规定:平时论文中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50%的,毕业论文超过30%的,即视为抄袭,学生将会被除名。条例出台,中国师生抱怨太严,外籍教师大叹不可思议。一位说:“抄袭像怀孕,只有怀孕或没怀孕,没有怀孕百分之几。”同一规定,中国人说太严,外国人说太松,认识差距有多大呀。说抄袭百分之几才算抄袭,如同说怀孕百分之几才算怀孕,岂不是笑话。
       此校此规,到底是严还是松?不妨参照哈佛大学的同类规定:“较之整篇大面积照搬,抄袭更多情况是拼接。学生常常将原文中的词句和观点糅合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来说明;或者是从不同的资料来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不注明来源,拼接成自己的东西;或者将注明引用的和未作注明引用的糅合在一起。”一旦发现抄袭,“必须离开学校。在规定的时间里,以任何方式回校都是对退学的违背。”谁严?谁松?比较着看,一目了然。别人的观点和材料,连拼接、糅合、掺杂都不允许,即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也统统认定为抄袭。仅从界定抄袭来看,国人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是刚刚触及一点儿皮毛?触及皮毛,就让许多人觉得太严啊。
       这所高校的师生,显然不是与哈佛比较,而是与国情比较。中国国情实在有别。高校不是忙着扩招吗,“社会力量”不是忙着办学吗,有人不是忙着大搞在职读硕读博吗。质量如何?无力评说。学风如何?恰遇妙事一件。一家党校邀我审读毕业论文,一下送来24份,是抄30%,还是抄50%,我无能界定,但官话、套话、废话、空话太多,看不到作者的见识。不让及格,学校说不行,人家交了高额学费呀。正作难,胆囊炎恶性发作,我紧急住院摘除胆囊。谢天谢地,文稿奉还。据说,有权的,有钱的,连抄也懒得抄,全由他人代笔。政坛风气更奇。领导人的论文和大著,有能力自己动笔的,不晓得有几位。代表组织做报告,做总结,属于公务性质,组织班子代写讲话稿,还可以理解。个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写论文,写专著,还能这么干吗?与这等国情比较,那个高校搞那个规定,岂不是有点苛求。
       这等国情,不需要深深反思吗?不清醒认识学术腐败,不惩罚和遏制这类行为,我国科学技术要赶上发达国家,可能性微乎其微。提倡原创精神,鼓励创新成果,好得很。又如何原创?又如何创新?像过江过河,要快速到达彼岸,就得建桥。哈佛那样严格的规定,才是真正追求原创和创新的大桥。我们那个30%、500%,如果说也是桥,恐怕只能算是简易桥、劣质桥。綦江那样的“彩虹桥事件”,不时出现于高校及其它科技领地,也就难免了。
       学术腐败是病毒,阻碍科学技术发展,侵蚀创新型国家建设。再麻木不仁,再态度暧昧,再模棱两可,害国之大毒,必误国之大业。
       [潇风荐自《北京日报》2006年6月26日/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