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知博览]父子争雄
作者:严 韧

《意林》 2006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奥地利人不无骄傲地说:“有些人知道奥地利,许多人知道维也纳,所有人都知道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与父同名。父亲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冠以“奥地利的拿破仑”。父亲,儿子最崇拜的英雄,犹如一个醒目的路标,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每当父亲在家练习新曲目时,儿子就在旁悄悄地聆听,然后,面对镜子模仿父亲,风度翩翩地摆出优雅的拉琴姿势,想像中,身下是云集的观众。
       发现儿子偷学小提琴,父亲大发雷霆,吼叫着:“音乐家就像一叶小舟漂流在汪洋大海中,生活沉浮不定!”在今天的家长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父亲反对儿子学音乐,固然有为孩子前途担忧的成分,但是还有另一层冷酷的隐秘心曲:出于音乐家的本能,父亲敏感地意识到儿子惊人的音乐天才,潜意识中,他恐惧不远的未来,将被一位强有力的竞争者取而代之,而尤其令他难以容忍的是,这个挑战者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么温馨而昂扬的词汇,书写着血脉的传承与文化的嬗变。然而,有一股势力,一股阴鸷的势力,如毒蛇缠绕、阻挠着新生力量的成长——这,就是嫉妒。
       嫉妒与恐惧相交织,煎熬着,沸腾着,“既生父,何生子?”父亲咬牙切齿地夺走了儿子的小提琴。后来,父亲抛弃了母亲,投入另一女子的怀抱。母亲拿出积蓄,为儿子购买了新提琴并全力延请名师。这个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女子本来一心要造就第二个约翰·施特劳斯,而她最终造就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约翰·施特劳斯。
       儿子组建了自己的乐队,父亲运用个人的势力,禁止所有的饭店为他的儿子提供演出场所。而儿子顶住父亲的巨大压力,在多迈耶饭店音乐厅举行首场演奏会。初出茅庐的儿子尽管拘谨,但被压抑的激情一旦释放出来,那就是火山爆发,势不可挡。当演奏他创作的那首《理性的诗篇》时,听众疯狂了,该曲应听众要求竟然连奏了19遍!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演出中响起了几次稀稀拉拉的倒彩声,这几个捣乱者是由父亲花钱雇来的。当然,这寥落的倒彩终究被淹没在排山倒海的掌声中。
       1844年10月16日,报上出现了一则意味深长的标题:“晚安,老施特劳斯!早安,小施特劳斯!”违反常规的父亲抛向儿子的,不是温情与支持,却是刁难与打压。但父亲如同高耸的丰碑,儿子以一种绝望的爱来崇拜,心灵创伤笼罩了儿子的一生,惧怕失败似一条无形的鞭子,不断地鞭策着他。他苛求自己,更苛求自己的作品,这苛求导致小施特劳斯的不朽之作《蓝色的多瑙河》响彻世界的大街小巷!
       (赵敏摘自《新一代》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