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博览]希伯来语的复活
作者:苇 笛

《意林》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从此,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流落世界各地。为了生存,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自己的母语希伯来语作为口语渐渐消失了。而且,这是一种没有元音只有辅音的文字,对于流传下来的古文献,人们已经难以读出那些文字的正确发音。语言学家都认为,这种古老语言已经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样,彻底消亡了。
       1881年,一位瘦弱的俄国犹太人举家移居到巴勒斯坦的犹太聚居区。他之所以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梦想:复兴希伯来语。他认为,为了犹太民族的延续与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他相信,惟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使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新凝聚在一起。而要想使几乎死亡的希伯来语复活,其难度可想而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他的梦想绝不会变成现实。
       然而,不论别人如何非议,这位名叫埃里泽·本·耶胡达的年轻人坚定地迈出了自己的脚步。他孜孜不倦地钻研古人留下的汗牛充栋的希伯来典籍,并深入到周围犹太人的家庭中与主人交谈以收集古老的希伯来语单词。渐渐地,他积累了数目可观的词,而且开始创造新词。
       为了进一步宣传自己的思想,1884年,他编辑了一份周报。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投身到希伯来语的复兴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复兴希伯来语,1890年,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天的希伯来语研究院)。
       但是,在他前行的路上,却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一方面,宗教势力强烈反对把“圣洁的”希伯来语变成人民的口语,他们认为这无疑是对希伯来语神圣性的亵渎。1894年,他们把埃里泽·本·耶胡达送上了法庭。另一方面,大多数移民来自德语国家和东欧,对希伯来语相当生疏,对复活希伯来语持消极抵制态度。
       尽管阻力重重,埃里泽·本·耶胡达依然不屈不挠地向前走着。经过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他差不多收集了所有的希伯来语词条,并且创造了很多新的希伯来语词。1904年,他编出了第一本现代希伯来语词典,但他觉得远远不够。六年后,他开始着手编纂一本词汇量更大、内容更丰富的词典,试图包括所有的希伯来语单词。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需要付出难以想像的繁重的劳动。
       除了词典的编纂工作外,他还要大力推广希伯来语。他从自己做起,让妻子只使用希伯来语与自己的孩子们说话,同时,他还在为建立希伯来语学校四处奔波。为了这一切,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家境越来越穷,三餐难以为继;小儿子死于疾病,自己的健康也每况愈下;甚至,妻子一度也不理解他,想要离开他……
       “苦心人,天不负!”他的努力,慢慢地获得了回报。他自己成为巴勒斯坦或者是全体现代犹太人中间第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说希伯来语的人,他的家庭成为第一个说希伯来语的家庭,他的长子成为第一个只讲希伯来语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同胞的理解与支持;他的身后,开始有了大批的追随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第一代说希伯来语的家庭已经出现了。
       尽管此后希伯来语在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受到不少的挑战,但希伯来语作为存活语言的地位从未动摇。
       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立,希伯来语——一种几乎死亡两千年重又复活的语言成了该国的国语,有五百万人使用。毫无疑问,希伯来语的复活,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而这个奇迹的源头,就是一个普通人“让犹太人重说同一种语言”的梦想。
       (邢欣摘自《人生与伴侣》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