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三轮车夫的捐赠
作者:洪巧俊

《意林》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颗火热的心停止了跳动,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从此寂寞孤单。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而“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老人,9月23日上午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这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
       白芳礼是从74岁开始蹬三轮车助学支教的,按照中国的话说七十古来稀,是个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然而他并没有去享受这种“天伦之乐”,却在享受另一种人生的快乐:用三轮车托起支教丰碑。白芳礼老人说:“我过得是苦,可我的心里是舒畅的!”看到自己捐的钱能化为孩子们读书的甘露,他便有了无上的幸福。
       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走完人生之路之前,一直是捉襟见肘,因为他蹬三轮车只要积攒到几百元钱就会捐出。如果用钱的数量来衡量老人是否富有,应该说老人很穷,但老人一直过得很充实,有几人称得上是能“感动中国”的人?因此说,老人又是很富有的。
       说起贫穷与富有,自然想起这样的报道,在日前结束的北京商务车展上,山西煤窑主组成的“大款团”5天内买了80辆豪华车,两辆超过600万元的顶级名车,世爵和迈巴赫都是被他们用立即付账的方式直接开走的。煤窑主们还顺便照顾了一下北京最贵的楼盘“观湖国际”的生意,那里最便宜的一套房也在160万元以上,他们一口气就买走了几十套(9月21日《北京晨报》)。其实在这之前,《沈阳晚报》还报道了山西煤矿老板集体摆阔,狂购20辆悍马汽车。20辆加长悍马越野车就是8000万元。我一直关注这些山西煤矿老板的报道,只可惜我一次也没有看到他们慷慨解囊,帮助穷人的报道。
       我一点也不仇富,我敬仰那些白手起家有社会良知的富人。金钱是可爱的,如果它放在一个优雅而有爱心的人手里,它又是可敬的。人所获取的财富,尽管主要是其努力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来之于社会,因而一个人财富愈多,也就愈应更多地“回馈”社会。在我工作的潮州是著名的侨乡,就有许多富有而有爱心的华侨,比如李嘉诚、陈伟南、谢惠如等,这些华侨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而慷慨解囊,百万千万地捐,光李嘉诚先生在潮州就捐资建了170多幢学校。中国的富人真论财富还无法和发达国家的大款相提并论,与李嘉诚这些华侨同样是无法相提并论。然而,中国富人的奢侈消费却超前了好几步。我听过李嘉诚、陈伟南、谢惠如等华侨的许多故事,他们自己花钱小心翼翼,且非常小气,但给社会捐款则争先恐后,却总是慷慨大方。中国的许多富人只用财富界定自己的地位,缺少的却是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缺少的是比尔·盖茨、李嘉诚这些富人的胸怀和爱心。
       白芳礼老人不是腰缠万贯的富人,但他踩着三轮车,用汗水换来的35万元钱,却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35万元虽然抵不过山西矿主顶级名车世爵的一个车轮,但这是白芳礼老人十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的全部精神生活,这种可贵的精神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是一位‘感动中国’的老人!”确实地说,老人的精神感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但还没有感动一些富人,他们可以一掷千金地铺张浪费、斗富,但却舍不得捐一分款来资助社会上的穷人,甚至连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纳税都可逃避。这样的人再富有,也让我们所鄙视。白芳礼老人虽然捐赠得一无所有,但留给我们的却是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