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家小辑]看笔记和笔记
作者:钟波河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看书消闲,最妙的是看古人的笔记。一则内容五花八门,尽管凭兴趣任意挑着看,二则文字大都简短,看起来也不费工夫;三则随便翻开哪页都可看,不想看了又随时可以放下。这种自由的感觉,对于整天忙碌在现代城市里的现代人来说,的确十分难得。
       清朝咸丰皇帝时,浙江人陆以活写了部笔记《冷庐杂识》,卷一中有《秘法》一篇,说的是杭州吴山上出售各种“秘法”,将法句(口诀)写在纸上,外面固封起来,每条收价一百。有人买了三条,一条“发家致富法”,一条“不醉酒秘法”,一条“除虱断根法”;成交时还被嘱咐了一句:“此诀至灵,慎勿浪传人也。”回到家中,小心拆开一看,原来写的是:“勤俭”,“早散”和“勤捉”。
       笔记到这里,其实已经“到位”。可是作者还要加上几句,说那位出三百钱买秘法的人“大悔恨,而理不可易,终不能诘难也”。
       “理不可易”,就是驳不倒的大道理。本来嘛,“勤俭”必会“发家致富”;酒席“早散”,少饮自然“不醉”;“生虱”只要日夜不停地捉,也有“断根”的时候。吴山上的老神仙一不鬼画符,二不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所宜传的都是“不可易”之“理”,虽不说一句顶一万句,至少一句顶得一句,也的确“不能诘难”,想反对也反对不了。平心而论,比起专供长毛和义和团民天天读的天父天兄圣旨和张天师真言来,至少总有几个毛笔字,不是纯粹空对空。
       问题在于,大道理虽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却代替不了具体的勤俭发家的经验,代替不了醒酒石,甚至代替不了一合灭虱膏。“老兄弟”听了东王西王代传的圣旨,可以不顾性命冲上前去“杀妖”;日本“皇军”天天读天皇诏书,读到头脑发昏精神失常,上了战场亦有可能成为不要命的“肉弹三勇士”。但是于家常日用中,空洞的大道理却是一文不值的。此人却花了三百文才买得三条,难怪回家拆开一看,要大呼上当,悔恨不已了。
       吴山如今叫作城隍山,山下便是“胡庆馀堂”(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纪念馆)。游人爬上山顶,便能够同时看到西湖和钱塘江。马二先生于此曾经赞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我也兴致勃勃地去登临过,不过马二先生花十二个钱买了吃得相当满意的蓑衣饼,很想也找点来吃吃,却终于没能吃到。
       [向继东荐自《湘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