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民生为天
作者:张雨生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十一五”开局之年,面临一件要事是,正视问题,关注民生。要把心思用在为老百姓排除困难上,用在让农民口袋鼓起来的事情上。民生无小事,聪明才智用在这里,才是用得其所,用得适时。
       前些时,中国政府网推出大型调查:2006年你最关心哪些问题?反馈信息是:看病难,看病贵,排在第一位。接下来的是,教育收费贵,贫富差距大,房价过高,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难等。这些问题,不是个别存在,而是有相当普遍性,有的还在膨胀,愈来愈严重。民生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国之大事,民之大事,不可回避。
       具体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还会有自己的突出的民生问题。只要做有心人,并不难发现。
       元旦春节,父母官来京慰问,都问我,老家有什么困难。我每次都说有,最希望他们解决的,一是农村的道路,二是农民的吃水。乡亲来京打工,我都要详细问家乡的问题,讲的都是实事。一处乡级公路,不足10公里,修了二三十年,至今没有硬化路面。乡亲们讲,上个世纪末,两次按人头收了农民的修路费,可是,收的费没有用在修路上。前年夏天,我回老家,看见这里的路面,到处大坑小洼,积水成泽。孩子说,像养鱼池。坐车走在上面,像跳迪斯科。农民吃水,还是老习惯,到池塘里去挑。今时的池塘水,已非昔日的池塘水。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城镇垃圾和排水污染,已使池塘水含有有害物质。路的问题,水的问题,并非只有家乡有,相信当地领导人比我更了解。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是不是见多不怪,习以为常?
       我讲这两件事,希望家乡的领导人看到了,不要不高兴。没有别的意思。尽快把问题解决了,农民一定高兴,我一定叫好。摆困难,摆问题,要讲实话。连实话都不讲,哪还有勇气去解决。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有记者说,他从上海来,那边的水简直不能喝,是黄的。他尖锐地问:“连民众吃的水都有问题,总理先生,你将来的丰功伟业会不会化为乌有。”温总理听了,很动情,并且说:“‘十一’规划我们大多数指标都基本实现了。但是,坦白地告诉大家,环境指标没有完成。”由此想到,去年底,中央免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职,当时看,是因为吉林发生化工事故,严重污染松花江、黑龙江,主管部门重大失职。现在看,还是这位局长先生没有全面完成他的职责。承认问题要坦诚,处理问题要严肃。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都应该这样。
       无论任何问题,只要是群众关心的,就应该主动过问,满腔热情做工作。老百姓企盼的,就是政府关心的。政府要做的,也是老百姓需要的。民生所系,民心所系,国运所系,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影响大业。耳朵听不到群众呼声,眼里没有困难和问题,不是明白人。是清醒还是糊涂,是理智还是盲目,是走向胜利还是导致失误,往往由重视不重视民生问题而见分晓。
       老百姓的困难和问题,能不能装进心头,是不是积极去解决,对上是个态度问题,对下是个感情问题。要关注民生,要亲民,要以民众福祉为重。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住行饱暖,生老病死,都不是小事。以人为本,已成为立国之本。对此,有没有听进去,能不能去施行,不是态度问题,不是感情问题。我曾参加过一次汇报会,听讲信访工作,一位县长有埋怨情绪,他说有些群众的问题,与政府无关,也要到县里来上访。市长听了,很反感,问他:“你那里是不是人民政府?人民有了困难,有了问题,不找自己的政府,你让他去找谁?”这话问得好。人民政府的官员,不为人民办事,又为谁办事呢?群众找你是信任你;不信任你,他们找你干吗!作为领导干部,对群众一定要有深厚的感情。“我是人民的儿子。”当得起这个称呼的,是最光彩的,最荣耀的。
       民生成为要义,得改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作风。所谓政府职能滞后,主要是没有转到以人为本上来。人民政府为人民,职责所系,天经地义。作风不适应,主要是浮躁心态作怪。一项工作开始了,不是想着为老百姓做些什么,而是盯着自己的政绩,想着出彩,想着一鸣惊人。昨天刚刚开过动员会,今天就准备开庆功会,恨不得把工作结果,立即拉到开头。那个结果,又仅是一种想象,一种幻觉,工作被弄得头脚倒置,虚无飘渺。浮躁心态往往被当作豪情,当作自信。这错得很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全面建设富民社会。民生为天。
       [肖国才荐自《学习月刊》2006年第4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