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博览]坠毁之谜
作者:流 沙

《意林》 2004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坠毁原因现在已有了初步结论。原因是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机翼受到星际间物质撞击后,产生轻微的裂缝,在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后,航天飞机在空中解体,七名宇航员葬身蓝天。
       直接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是壳体材料不过关。
       这个结论是震惊科学界的。不是因为这是一个技术缺陷,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常识性的问题。关于航天飞机的防护层的保护,几十年前就解决了,而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时候,人类竟然会在一个常识性问题上酿成大错。
       揭开这个谜底的人叫詹姆斯·哈洛克。他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在事故调查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哈洛克说看到了航天飞机失事后工程师向他提供的碳制高温保护板的说明书,一份25年前印制的小册子,上面写着:碳制保护板的设计强度是“可以承受0.006英尺·磅的动能”。
       哈洛克对这句话表示怀疑,他订制了一盒铅笔,进行反复测算,最后得出结论:一支普通的铅笔从15.24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体时产生的冲击力就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保护板的设计强度!任谁都可以想象,这种设计强度根本不足以保护航天飞机这种庞然大物。谜底就这样揭开了。
       这块保护板造价80万美元,是用来防护机翼不被燃料作用时的超高温熔解的,但对于价值180亿美元的“哥伦比亚”号来说,当“哥伦比亚”号将要去沐浴“枪林弹雨”之际,工程师给它建造的保护板却仅能防护一支铅笔的冲击。
       当哥伦比亚号在空中飞行时,一个豌豆大的物体就能产生180千克的冲击力,也足以给哥伦比亚号以致命的打击。哥伦比亚号能返回大气层,已经足够幸运了。人类现在已掌握了许多尖端的科技,但如果认为有了尖端技术就有了挑战星球的本领,那就错了。哥伦比亚号的悲剧,已经在提醒我们,人类科技总有局限性。
       有位哲人说,打败一个跋涉者的不是漫漫的长路,而是他鞋中的一粒沙。
       文/徐 青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