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运动型思维
作者:陈四益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虽然早就说今后不再搞那种劳什子“运动”了,但积渐成习的思维惯性却不是靠一纸文书就能停下来的。“运动”搞惯了,就是没有“运动”的名目,做起事来也会使出“运动”的招数,哪怕并未经过多少“运动”的人也一样。所以,不但自然界发展的过程有遗传,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新的时代也同样会有逝去时代的基因传承。譬如,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喜欢“造声势”。敲锣打鼓,挂横幅,刷标语,层层发动,层层表态,层层定指标,搞得热热闹闹,然后呢?当然是天天报数宇,月月大检查,年终总算账,最后是披红挂绿、表彰先进。这便是“运动”的招数。这种“运动”式的工作方式热闹固然热闹,效果究竟如何?过去的事离得大远,讲了也恍如隔世,不如说件“新闻”,虽非“运动”典型,却也形相毕具。
       话说在首善之区,我家住地附近,有一处集贸市场,借用着一块拆迁的空地,四周有墙,开着两三个门,管理处门户俨然。附近七八个小区的居民大都在这里买菜,倒也品种齐全,所以生意兴隆,从清早到午后,送菜、买菜往来不绝。
       忽然有一天,集市门口张挂了大红横幅,道是要“倾全区之力”,建设国家卫生区——大概是这样的词句吧。国家卫生区是什么样子不曾见过,想必环境清洁、居住宜人了——经惯了运动,看腻了横幅,知道挂着的不等于实有的,也不等于将有的,所以也就不曾深究。又过了一天,集市忽然8点多就大门紧闭了。菜贩们推着板车离去,不准在路边停留。管理人员的驱赶声令一句古诗浮上脑际:“被驱不异犬与鸡。”莫非为了卫生,选集市取消了?那么施政当局叫我们这些老百姓到哪里买菜?无处买菜的社区,或许卫生但决不宜人。正想发作,一位推车离去的小贩轻声对我说:“没事儿,过几天就没事儿了。”问他因何,答曰:“上头要来检查。”
       我有点儿明白,但又不完全明白:上头是谁?街道?区里?市里?不知道。检查什么?看看横幅,可以猜到,但又不能完全确定。这集市不也是上头认可的吗?小贩们不是租下摊位、照章纳税的吗?怎么为了个上头检查,说赶就赶呢?既然上头要来,下头驱赶,几次三番,足见重视,怎么又会“过几天就没事儿”?心里意犹未决,只好“且听下回分解”。
       这“下回”来得也快,就像那小贩所说,过了几天,集市关门特早,市场管理人员催促小贩们快走,且不得在附近停留。不知是城管的还是工商的一辆执法车也在左近巡弋,车载喇叭不断催促小贩离去。我想,那天该是检查大员驾临了。究竟来了些什么人,检查了些什么项目,不得而知,但过了这天,一切依旧却是我看到的。集市依旧全天开放,集市外依旧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集市内卫生并无改进,同头一天检查时的模样全然不同。
       我很佩服那位小贩的眼光。他对我们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看得很透、很准。他知道,对于习惯于“运动”的干部,当他们大张旗鼓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哪怕明知不对,最好也不要吭声儿。那时节,锋头正健,逆之者势必倒霉。熬到这阵风刮过,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一个集市这样折腾一下,虽然带来些骚扰和不便,但决不会影响民生国计。但我也见过一座城市为了建设国家级卫生城市,让市民停下手里活计,都去扫大街而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例。不知因此而工者废其工,商者废其商,所受的损失由谁赔补?也不知这种临时抱佛脚显示的成绩能维持几天?更不知连小贩也看得清清楚楚的花样,那些检查大员怎么就真会相信?
       我想,他们心里也都门儿清,只不过这种“运动”式的工作方式,必须要有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检查和检查后洋洋洒洒轰轰烈烈的总结来肯定,才能获得继续存在的理由。如果一概取消了这类“检查”、“评比”、“授奖”、“表彰”等形式,或许“运动型”的工作方式也就会失去其生存的内在动力了吧。我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杨松荐自《教师报》2006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