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警世档案]文章大跃进
作者:孙玉祥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历来对写文章写得快的角色都佩服有加:什么倚马可待呀,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呀之类,都是对文章快手的称赞。为什么会这么称赞呢?就是因为写文章很难快——尤其是好文章。因为难,难能可贵,故而人们对那些能很快写出好文章的角色十分佩服崇敬。
       可这种情形到了万马奔腾,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时期,就不存在了。在那个火红的岁月里,什么都能跃进,而且都是大的跃进,写文章又焉能例外?在1958年3月8日的《人民日报》就有这么一篇题为“中国作家协会发出响亮号召作家们!跃进,大跃进!”的大作就这么写道:“六亿人民的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高潮已到,人人兴奋,个个当先,随时随地出现奇迹。一天的奇迹就够写成许多部史诗、戏剧和小说的。作家、理论家、翻译家同志们,我们怎能不高兴、不狂喜,不想变成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双管齐下,快马加鞭,及时报道,及时歌颂,鼓舞更大的干劲,叫前人所不敢梦想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实现在我们眼前呢!”意思是,别人都快了,我们作家也得快;别人一天当二十年,我们也要一天当二十年——那么“二十年(一天)”写许多部史诗、戏剧和小说,有什么难的?文章最后,还这么中气十足地大声疾呼“同志们,制定计划并马上动手执行计划吧!有困难,克服;要求援助,告诉作家协会。每个作家都有跃进的决心,文学事业才会有真正的繁荣!人民都在忘我地劳动,都期盼得到好的诗歌,好的戏剧,好的散文,好的小说,各种各样的好作品。劳动越积极,越迫切需要文艺。同志们,拿出最大的革命干劲,到群众中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写作:多写、快写、写得好、写得生动精炼!我们自己带动并帮助别人写。同志们,除了保守思想和官气、暮气、阔气、骄气与娇气五道邪气,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挡住我们大跃进的。”
       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这么大声疾呼,作家谁敢坐视不理?当时的文坛祭酒郭沫若闻风而动一马当先,马上写出响应号召的《迎春序曲》云:“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翻天覆地。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这诗你说是诗也行,你说是顺口溜标语口号甚至狗屁似乎也差不了哪儿去。更搞笑的是:他还觉得那传统的词牌“声声慢”不符合时代要求,就自作主张地将其改为“声声快”——在词前序语中他这么说:“我如今和她(李清照)一首,但一反其意,以反映当前‘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高潮,因而把词牌名改为‘声声快’。”那么,他快出个什么东西来呢?我们来欣赏欣赏。词曰:“轰轰烈烈,喜喜欢欢,亲亲热热密密,六亿人民跃进,天崩地裂。一穷二白面貌,要使它几年消失!多益善,看今朝,遍地英雄豪杰。八大煌煌决议,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亿吨钢铁。加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快板不像快板,口号不像口号,还居然把文件中的“总路线”也削脚适履地写进了他的这“声声快”中!如此快手,如此快词,诗人当然是说不上,宫廷小丑倒是几近之!
       也有自尊自爱的学者,譬如朱东润。“大跃进”时期,有一次复旦中文系召开了“跃进大会”,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劲”,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在学生、教师纷纷登台,决心要这个“提前”那个“提前”之后,大家把系主任朱东润先生“捉”上了讲台,要他表态。他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却如箭在弦上,不“跃进”一下便下不了台。踌躇再三,他终于在敦促的口口声声中开了口。看他那神情,真像要他下地狱似的。他说,原定5年完成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陆游诗选》三部著作,已提前为4年,现在决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不料,他这痛下决心的姿态依旧引起满堂哄笑。那时指出的指标,大家论月计天,一年尚嫌太长,何况3年!人们催逼着他再“鼓足劲”、再加快一点,他却再也不肯改口,只是无可奈何地叹道:“这已经非常紧张,再也不能提前了!”
       好在历史公正,在尘埃落定的今天,郭沫若那些像拉肚子一样的“快”诗,除了弄历史的人外,谁也不会去领教;倒是朱东润先生的书还有人读。钱锺书说:趋时的代价是过时。
       此言得之。
       [陈文涛荐自《教师报》2005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