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喝洗手水的必然性
作者:柔 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日有朋友从国外考察归来,说在欧洲许多地方,高速路上的隔离带或隔离桩,都是塑料做的,空心,里面可以注水。好处显而易见:放掉水,易搬运;水则可以冲洗路面,或救不测;注了水,沉重难移,起固定之效;最大的好处是,万一有车撞上,水可起缓冲作用,吸收能量,减轻或避免损伤。而国内高速公路上,那些冰冷坚硬的钢铁水泥隔离桩,全是杀手,一旦擦撞,轻则人车俱损,重则车毁人亡。他纳闷,改革开放以来,出国考察学习的官员如过江之鲫,为什么就没有把这个学回来呢?
       没看到。完全有可能。
       早先,有一个官员考察团到英国,考察什么主题不详,倒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值得瞻仰。考察团的领导回国后,一次宴毕,嘬着牙花子,摸摸肚皮,打着嗝儿炫耀:俺们在国外,玩了什么什么,吃了什么什么。还喝过一种营养汤,很名贵的。考察团中一位见过世面的哥儿们窃议,什么名贵的汤,那是洗手水!当时他就跟头儿咬耳朵,头儿眼睛一瞪,斥道:“胡说八道!如果是洗手水,主人怎么也都跟着喝了?”其实,人家英国人很绅士,见中国朋友出洋相,为了不使客人难堪,跟着打马虎眼罢了。这样的考察团,你能指望他什么?
       今天,国门洞开已有时日,官员出国,比串门还方便,早就比老外还老外啦,国外啥没见过?可是,鲁迅说啦,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官员出国,眼里看见什么,那得看各人。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别墅名车,顶级品牌,当然都在贵眼尊视之列。官员在国外豪赌,购名车豪宅,学会了比外国人更高的高消费,一掷千金,这类消息常见诸报端,就是明证。这样的官员,眼睛太忙太累,当然无暇顾及人性化的隔离桩。
       或许有人看到了,不仅看到空心隔离桩,还看到了别的文明。但不屑学,或不愿学,也有可能。在领导看来,这应该是具体部门的事;在具体部门看来,上级没有“指示”,我多此一举作甚?抑或有胸怀宏愿心系人民者,想到要真正从国外学一点对国家建设社会进步有益的东西,却未必有决策权。若建议,轻则被视为多嘴,重则有越权之嫌。且官场惯例,谁建议,谁来做,起草报告、方案,协调各方,都是你的事。做好了,没有人说好,因为那不是他的功劳。更大的可能是,你将遭各种非议,一无是处。
       关键是,根据眼下社会普遍崇尚的价值观,多数人都会想,我个人在这件事中有什么好处?所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被这个念头淹没。
       既然不指望个人的觉悟,那么,我们有没有一种机制,或者硬性规定,官员考察归来,必须带回成果(实事而非空洞的论文)?老百姓有没有权力问责:你花了纳税人的钱出国考察,你给社会带来什么益处?
       现实是,只有够上什么级别,才有出国“考察”的资格。所以,在许多官员看来,出国不是考察,而是一种待遇,一种公款游山玩水的借口,花的是“皇薪”,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至于什么人的生命意识,车子与钢铁撞也罢,与水泥撞也罢,与他何干?
       [曹建明荐自《现代快报》200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