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外国作家介绍]倒下了,库尔特·冯内古特
作者:祝 平

《译林》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笔者2007年4月10日下午在芝加哥转机间隙浏览书店时,发现机场的一个书店将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从《猫的摇篮》、《五号屠场——儿童十字军远征》到《没有国家的人》等整齐地码在显眼位置,并在架上贴上文字说明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本店推荐作家。不想两天后却得到噩耗:84岁的库尔特·冯内古特因几周前在其纽约曼哈顿居所摔倒后导致大脑受伤,于2007年4月11日夜辞世。
       对于冯内古特,我国的文学界并不陌生,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已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五号屠场》、《猫的摇篮》、《囚鸟》、《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时震》、《没有国家的人》、《茫茫黑夜》、《冠军早餐》、《回到你老婆孩子身边去吧》等作品。研究论文也有五六十篇,上海大学尚晓进博士还出版了冯内古特的研究专著《走向艺术:冯内古特小说研究》。
       冯内古特于1922年11月11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一个德裔美国人家庭,他是第四代移民。学生时代的冯内古特便开始与文字结缘,在肖特瑞奇中学读书时他曾效力于美国最早的学校日报《每日回音》。他先在勃特勒大学就学,但因教授说他的故事不够好而愤然退学。1941年至1942年他在康奈尔大学学习生化专业,曾先后做过该校学生报纸《康奈尔每日太阳报》的助理总编和副编辑。1943年开始就读于卡耐基理工学院(即现在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但不久就参军,在美国第106步兵师服役,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12月14日,冯内古特被德国军队俘虏后被关在德累斯顿市的一个肉制品厂里加工维他命补品。1945年2月13日至15日,盟军(英军)对已不具备抵抗力的德累斯顿实行地毯式轰炸,导致13.5万人无辜死亡,好端端的文化名城顿时成为一片废墟。这个经历正是冯内古特后来创作《五号屠场》的素材。同年5月冯内古特被苏联红军解救,回国后被授予“紫心勋章”。战后,他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硕士学位,同时担任芝加哥城市新闻署的警务记者,但不幸的是其硕士论文《简单故事中善与恶的波动》被教授们一致否决。不过,有意思的是,冯内古特成名后芝加哥大学用他的小说《猫的摇篮》代替硕士论文,补授他硕士学位。1947年他在纽约的通用电器公司从事公关工作,但后因讨厌这份工作而辞职。3年后,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谷仓效应报告》在《科利尔斯》杂志上发表。从欧洲战场回国后不久,冯内古特和他青梅竹马的女友简·玛丽·考克斯结婚,但1970年分居,1979年正式离婚。从1970年起,冯内古特开始和摄影师吉尔·克莱门茨同居,并于1979年正式结婚。50多年来,冯内古特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和随笔。去世前他是美国国家艺术学会会员、人文主义学会副主席。
       冯内古特始终是追求自由思想的人道主义者,可谓美国文学文化界的一面旗帜,对于他所处时代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如40年代的二次大战、50年代的朝鲜战争、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20世纪后半叶的冷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美国霸权主义、资本主义的疯狂与贪婪、大众文化的平庸等,他从来都要发表自己意见的。他像马克·吐温一样举重若轻,看似轻松地将科幻、幽默、玩世不恭的话语和严肃的哲学问题熔为一炉,用以表达自己深切的人文关怀。他表达观点的媒介各异,有时以小说、戏剧等间接形式,有时则以散评杂论的形式直抒胸臆。当然,最为人们熟知的还是他的小说,他那部《五号屠场》和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的经典之作。六七十年代,他可谓美国学生的偶像,其作品在学生书包里、宿舍里和校园里随处可见。他的其他作品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所以2007年4月12日的《纽约时报》在有关其逝世的报道标题中称其为“捕获到时代想象力的小说家”。
       冯内古特一生创作了14部小说,大都是以现代或后现代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对美国人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现实的关切。他试图利用科幻小说的形式(虽然他否认自己是科幻小说家)来说明后现代世界的疯狂、混乱以及技术理性的种种弊端。科学技术剥夺了人的尊严,使人类具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资本主义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人类环境与文化。有评论者指出,冯内古特创造了一种新形式,为科幻小说注入幽默和道德关怀,从而将这种形式提升到严肃文学的层次。他的第一部小说《自动钢琴》发表于1952年,主要描写自动化对人和世界的控制。此后,他又发表了《提坦的海妖》、《黑夜母亲》、《猫的摇篮》、《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等。其中《猫的摇篮》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标题取自一种用绳子捉太阳的爱斯基摩儿童游戏。当然,这个游戏中既没有猫也没有摇篮,一切都是空的。这部小说用这个名字来象征所谓科技福祉的虚无。作品中一个叫霍尼克尔的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研制出一种叫做冰-9的水同位素,能够在常温下让水瞬间凝固。但在一次试验冰-9的功能时,霍尼克尔自己被这种东西变成了冰块而死去。他的孤僻而冷漠的三个子女瓜分了冰-9,其中一人把它献给一位加勒比海岛国的统治者“老爹”,换得高位。一次意外的飞行表演失事使散落的冰-9将大海瞬间变成了冰块,最终,整个地球上的液体都变成了冰,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显然,在这个荒诞幽默的故事背后,是冯内古特对现代人的疯狂的辛辣讽刺,他在告诫世人,当人类的冷漠同他们的技术能力结合起来时,会引发何等可怕的后果。
       1969年发表的《五号屠场》是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巩固了他的文学地位,也使他甩掉了他憎恶的“科幻作家”的称号。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以冯内古特亲身经历的1945年盟军对文化名城德累斯顿的空袭为基础,以主人公比利在地球和外星球上作时间旅行为情节,揭露战争的恐怖和罪恶,讽刺人类的疯狂、愚昧和残忍。由于小说是以60年代越战、种族骚乱和社会文化动荡为背景的,评论家杰罗姆·科林库维茨说它“恰好抓住了美国转变时期的情绪,所以它的故事和结构成了新时代畅销书的象征”。这本小说曾高居畅销书榜首,冯内古特本人对这部小说也非常满意。不过,由于其中的性描写、粗俗的语言和暴力场面,这部书遭到了部分学校封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冯内古特陷入极度沮丧之中,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他甚至曾多次想自杀。
       放弃小说后,冯内古特曾尝试写剧本,可剧本获得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于是他又回过头来写小说。从1973年起,他陆续发表了《冠军的早餐》、《闹剧》、《囚鸟》、《神枪手狄克》、《加拉帕哥斯》、《蓝胡子》、《坑蒙拐骗》。这些小说还是承袭以前的主题。在这些作品中,冯内古特自己评价最高的是《囚鸟》。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斯代布克的经历充分揭露美国虚假的民主与自由,故事从斯代布克出生以前1984年圣诞节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对罢工工人的大屠杀一直讲到水门事件丑闻,其中涉及20世纪20年代以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处死两名工人的事件、30年代的大萧条、50年代麦卡锡主义、1970年打死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学生等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方面对美国进行了全面的抨击。
       1997年冯内古特发表了小说《时震》,并宣称这是自己的封笔之作。中文本译者虞建华教授指出,“很难为《时震》写出一个故事梗概,因为《时震》没有完整的故事。它由许多互不关联的片段组成。”在这部作品中,冯内古特还是用其惯用的科幻手段,设定宇宙中时空统一体出现了小故障,出现了一个褶皱,发生了“时震”,将世界从2001年2月13日退回到1991年2月17日。于是,每个人在一种“似曾经历过的错觉”主导下,重复以前所做的一切——“赛马时再押错赌注,再同不该结婚的人婚配,再次感染上淋病……”因此,生活困境在小说中进行着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时震”结束时,世界上又出现了一片不堪收拾的混乱。冯内古特说,这部小说是情节概要和自传的“大杂烩”。它可谓后现代小说的一个范本,体现了哈桑在《后现代转向》一书中归纳的不确定性、零散性、非原则化等后现代小说特征。《时震》出版后成了畅销书,虽然对其评论有毁有誉。然而,冯内古特并没有真的封笔,不过,他写作的重点不再是小说,而是随笔,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发表了《上帝保佑你,科维卡恩博士》和《没有国家的人》。此时冯内古特的随笔已经幽默不起来,“我可能再也开不了玩笑了——因为它不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防御机制。有些人很是风趣,有些人并非如此。我过去是这样的,但现在或许不是了。太多的打击和失望,使幽默再也不能发挥作用。”在《没有国家的人》中他回忆了人生的许多重要时刻、历史事件,火药味十足地批评战争、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小布什政府的政治和军事政策等。本书出版后在美国极为畅销,到目前为止,已卖出40余万册,它以一首冯内古特创作的题为“安魂曲”的诗歌而结束,诗最后写道:
       当最后一个生物
       因我们而死去,
       要是地球能够
       从大峡谷谷底
       飘起声音说:
       “它完了。”
       那该多有诗意。
       可见,虽然无奈,虽然悲伤,虽然愤怒,冯内古特反讽风格未变,他悲天怜人的人文主义情怀依旧。
       (2007年4月20日于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英文系)
       (祝平:苏州科技学院外语系副教授,邮编:215011;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邮编: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