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外国作家介绍]谷川俊太郎的宇宙观及其诗歌特色
作者:张继文

《译林》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谷川俊太郎于1931年生于日本哲学家谷川辙三的家庭。从高中的时候,谷川便开始了诗歌创作。在父亲的好友三好达治的介绍下,1950年在《文学界》上发表了《尼罗》(诗人自己解释为邻居家的小狗名),1952年出版了《二十亿光年之孤独》,翌年出版了《六十二首十四行诗》,从此,作为清新感性的诗人,在日本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诗集《二十亿光年之孤独》叙述了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小的,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一个人又是孤独的,虽然人是孤独的,可是并没有在孤独中消沉,显示出少年应有的前进意志。因为这本诗集,他被称为昭和时代的宇宙诗人。他主张,诗歌创作不仅要考虑现实社会意义,更要考虑宇宙性。他在诗中与宇宙进行对话。谷川先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日本思潮社出版的《现代读本》所列书目来看,谷川先生有诗集四十六册,随笔、对谈录二十九册,剧本两册,童话、画册二十九册,以及诸多翻译作品。代表诗集有《二十亿光年之孤独》(1952)、《六十二首十四行诗》(1953)、《关于爱》(1955)、《落首九十九》(1963)、《定义》(1975)、《赤裸》(1988)、《给女人》(1991)等。
       在日本诗坛,谷川先生是获奖较多的一位。1962年《星期歌》获唱片歌词奖;1975年翻译的英国童谣集《鹅妈妈之歌》获日本翻译文化奖;1983年《每天的地图》获读卖文学奖;1985年出版的诗集《无由之歌》获现代诗花椿奖;1987年《一年级》获小学馆文学奖;1988年《赤裸》获野间儿童文艺奖;1992年《给女人》获丸山丰现代诗奖;1993年《不视世间》获荻原溯太郎奖;1996年获朝日奖。“生命”、“生活”和“人性”是谷川俊太郎抒写的主题。他的诗作语言简练、干净、纯粹,透出一种感性的东方智慧。
       他的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德、法、意、中等数十种外国文字,分别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捷克斯洛伐克、瑞典、尼泊尔等国家有十六部不同的语言选本。他在作品中展示现代主义理念,成为日本当代诗坛中最具独特诗歌风格的诗人,在战后崛起的日本当代诗人当中,被誉为日本近代诗歌的旗手。
       一、 诗人的成长经历
       诗人的成长历程,与他性格特点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诗人的成长过程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出生在经济优越、具有较强文化氛围的哲学家谷川辙三的家庭,尽管战后的日本非常贫困,但他却在较富裕的环境中成长。他拥有钢琴、唱片机,还有别人都没有的油画用具,他的兴趣是在日常良好氛围中培养起来的。他有自己的个性,他的个性在家庭中也得到尊重。他自己回忆在风多摩高中读书的最后一学年,因为有不喜欢的课程,加上与老师发生冲突,于是便按照自己的意愿转了学。当他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我是一个独生子,加上家庭的优越环境,对培养我坚定的意志和坦率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因为是独生子,他又具有孤僻的性格,讨厌学校的集体活动。他在诗集《爱的思索》后记中写道,“我在非常优越的环境下度过了我的青春时代,贫困、反抗、挫折、绝望等很多与同时代年轻人相伴的阴暗面,在我的青春里是缺少的。所以不了解不幸的我,对于别人的不幸,是难以感觉到的”。从他的人生来看,结婚、离婚、再婚、孩子的出生,所有这些经历对他影响颇大。
       诗人谷川俊太郎有着自己的追求。他是通过诗追求生活,但绝不是为了诗的本身。他自己曾经说过,我并不是为了写诗而活着,为了活下去,或者因为活着,所以要写诗,我不迷恋诗,但我迷恋世界,我能捕捉词语,但并不是为了追逐词语,我在追逐着世界。诗人的追求,通过现实作品反映了出来。他所主张的是,在日新月异的世界的每个地方,都有诗的存在,用诗来反映现实社会意义。在《世界》中,诗人写道,“人们时刻都在持续着生活。诗人必须在生活之中发现新的社会,并通过作品展现出来”。他在谈到诗的形式时说,明治维新以后模仿西欧的诗体,出现了自由诗,这种诗的形式已不同于传统的俳句和短歌,写诗追求的应该是普通人们心里的“本质的东西”。
       二、 诗人的宇宙观
       诗人的宇宙观是指诗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从整个宇宙出发,他的思维是广范围的,没有局限在眼前的事物或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作品的主题以及描写体现了宇宙性和世界整体性。这一宇宙观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谷川先生因为第一部诗集《二十亿光年之孤独》而被称为宇宙诗人。在这部诗集中,他写道:“人类在小小的地球上/休息、起床和工作/常常想与火星人成为朋友/火星人在小小的球上/……或许也常常想与地球人成为朋友/……所谓的万有引力/就是互相吸引的孤独的力量/……”写这首诗的时候,他仅十八岁,对他来说,这种相互吸引的力量,或者是萌发的爱恋之意或者是友情的力量。谷川先生是日本现代诗人,因为他的诗清新易懂,让人能感受到其中敏锐的情感,所以,其作品在日本教科书《国语》里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早晨的接力》中,“当堪察加半岛的青年/正在梦中把前程幻想/……我们进行着迎送早晨的接力赛/从一个经度传向另一个经度”,在这里,诗人从整个地球思考,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迎接早晨比喻为进行接力赛,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构成一个联动的整体。
       把自己与自然完全融合,诗人宇宙观的形成,是在第一本诗集以后逐渐体现出来的。1953年12月第二部诗集《六十二首十四行诗》出版。如果说第一部诗集是无意识地对宇宙的爱,那么第二部诗集则是有意识地吟咏生命的赞歌。例如第四十一首“舍去充盈在窗口的东西/ 我不想要宇宙以外的房屋”;第六十二首“因为世界爱着我/ 无论是残酷的手段还是温柔的方法/ 我永远不能孤独/ 我呼唤着人们”都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1953年发表的第三部诗集《关于爱》可以说是预感的宣言。例如,《牧歌》的第三段,“为了歌唱/ 为了歌唱,我愿意一直沉默/ 我愿以诗人而消逝/ 我,憧憬着美好的世界”。这首诗让人感觉到迈向世界的决心和意志,为了使出现裂痕的宇宙得以修复,所以要跳入世界,要争夺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或许与自己恋爱、结婚、离婚这一过程的自我压抑和挫折有着某种关联。
       诗人的这种宇宙性和宏观思维的形成与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自己曾经分析道,“我之所以不想重复一切事情,就是因为我常常感到无力,特别是在儿童时代,这种感觉特别强烈”。他在与大江健三郎的对谈录中这样写道,“我什么事都不想重复,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感到自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在儿童时代,我总是感到自己的无力”。虽然是个孩子,这种感觉加上前面分析到的儿童时代的孤独与不安,他开始考虑要摆脱这种感觉。终于,一种细腻的“情感转机”出现了。
       “一天早晨起床后,我看到的是一个晴朗的天空,在我家旁边,有一棵很大的刺玫树,当看到太阳的光线从树木的四周照射进来,我所感受的并不是同龄孩子的喜怒哀乐,当时的感觉现在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此以前,具有恐怖意识的宇宙,从那天早晨起变得特别美丽,于是,内心的世界出现了一种被打开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应该称为宇宙性的生命的体验。于是,逐渐明亮起来的宇宙渐渐地变成了他的觉醒,以早晨为题的作品有好几首,如《早晨的接力》、《美丽的夏日清晨》、《早晨》都反映了这种感觉。
       这种宇宙性的生命感觉是抽象性与实际感受的重叠,这与他生活的北轻井泽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谷川先生每年都要到北轻井泽的别墅中生活一段时间,他说:“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段时间,我感觉到自己已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自己与自然一起生存,我沉浸在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中。”从此产生了对“宇宙”一词的深入思索,涌现出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所以,谷川先生说,他所感受到的是“一个统合的世界观”。
       他说,“我认为诗人应该展示的是一个统合的世界观”,他主张诗应该是不断地探求未知的世界,寻求生命的动力,不应该以诗作、诗人为中心。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每个角落都有诗的存在。
       三、 诗歌的语言特色与创作技巧
       诗人创作的题材无论是直接的体验还是虚构的想象,其题材的构成都是完整的,这可以说是诗人创作的特征之一。诗人的创作过程中,排除了“理论之理论”,排除了“语言的暧昧性”,这构成了他诗作的语言特色。谷川先生始终把自己的无意识寄托于日语的整体表达上,把对日语整体的不懈追求与“无意识的探求”相等同。
       诗人无意识的创作通过日语词汇的组合和对语言的探求展现出来。在创作技巧上,诗人一般都是以日常会话的语体,多采用号召、命令、问句的形式。诗歌《春天》里重复着“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一特点是从诗人登上诗坛开始一直保持的风格。
       诗人有十一部诗集是全用日语假名写成的,如《吃惊》、《耳朵》等。1972年谷川先生在随笔《散文》中写道,“日语假名如同音乐的旋律般在流淌”。作者重视日语假名字型的美感和语音的旋律,把原始的感觉用最简单的语音标记出来,与世界形成统一整体。在诗节的末尾,作者经常用象声词、拟态语进行重复,如“光光溜溜”、“摇摇晃晃”、“哗哗啦啦”、“咯咯噔噔”、“飘飘荡荡”等,这些词的使用,既产生出独特的诗的韵律,又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人的诗歌创作,有的采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有的采用叙事的方式、有的采用致辞的方式、有的情景描写方式等等。
       诗歌《春》属于自言自语式的诗歌,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了作者在初春的季节里,感受到周围自然界生命的旺盛,这种生命力感染着自己,自己内心升腾起雀跃、激荡的情感,这首诗将直接描述与间接感受有机融为一体。《早晨的接力》是向人们呼唤,告诉人们“我们都在进行着早晨的接力”,这是致辞式的诗歌。《孩子的睡梦》通过孩子入睡——孩子睡梦——清晨的问候这一简单的叙事,进而联想到宇宙、联想到未来。《美丽的夏日清晨》是通过对早晨清新情景的描写,表现出作者要么成为巨人,拥揽一切;要么成为露草中的一只蚂蚁,悄无声息。
       在创作上,作者采用了反复、倒叙、直喻、隐喻、拟人、反问、对仗、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诗歌《额头》的第一段有这样的句子:“沙漠是世界的额头/树木是世界的头发/山是鼻/火是唇/海是世界的脸庞”,这是拟人体的描写,宛如一副人物的肖像,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诗歌《春》里有“枝头含苞待放的新绿,拨动着我的心弦/兴奋,有一丝感伤陪伴/急切,与一线平静相连/期盼,将一点幽怨隐含”,这是春天的隐喻,同时又采用了对句的形式;“内心已被闸门阻隔/汹涌漩积的波浪向上冲赶/冲击着,这快要冲破的阻拦/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闸门”是比拟。在这首诗里,诗人重复着“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这句反问句,突出了初春季节作者激动的心情。为突出自己情感的表达,诗人采用了间接的表现手法,如“枝头含苞待放的新绿”是通过周围事物的间接描写来揭示内心世界的变化,“我想将手伸向朗朗晴空/向所有陌生的人们呼唤/与他们会面、与他们交谈/让所有的日子都一起来吧/我已按捺不住这急切的期盼”,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
       诗歌《早晨的接力》中,诗人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当堪察加半岛的青年/正在梦中把前程幻想/墨西哥的姑娘/已在朝霞中把公共汽车翘望/当纽约的少女/笑眯眯地翻滚在松软的床上/罗马的少年/已被朝霞映红的雕刻柱引入美妙的幻想……”是一组对比映衬句式,都运用“当……”这个句型,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相关的行动放在一起,相互衬托,更能突出世界是一个整体,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也是一个相互联动的整体的主题。在这首诗中,诗人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早晨比喻为接力,地球如同接力一样,早晨总是从各地启程、接棒。
       在《美丽的夏日清晨》里,作者表现想要成为巨人的心情,于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写道:“我想成为巨人/将这一座座山峦/朵朵白云/晴朗的蓝天/和夏日的清晨一起/拥抱在我的双臂之间”,表现了作者要拥有一切的宏伟气势。
       在《海的比喻》中,作者将海拟人化。“不是人看海/而是海看人/用亘古不变的炯炯眼神/不是人听海/而是海听人/用无数潜伏水底的贝壳的耳朵……不是人在歌唱海/而是海在歌唱/和祝福着人”(田原译)。在这里,海在看人,海在听人,海在歌唱,海在祝福人们。将自然界与人们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感觉描写得惟妙惟肖,给人以真情实感。
       谷川先生运用了精练的语言和具有特色的修辞方法,赋人生哲理、教育意义于诗作之中。《战后名诗选》中有人这样评介谷川先生,他是一位“国民诗人”,他咏诵的诗具有国民性,他超越了战后诗和现代诗的历史性,创作出大众喜爱的、被称为是“日本人的日语诗歌”。
       (张继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东语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科基地博士生;邮政编码:5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