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世界文坛动态]世界文坛动态
作者:佚名

《译林》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大奖
       品特荣获欧洲戏剧奖
       3月8日至12日,第10届欧洲戏剧奖的颁奖仪式及相关庆祝活动在都灵举行。诺贝尔文学奖最新得主哈罗德·品特捧得此奖。品特虽然身患癌症,但10日就抵达了都灵,11日接受一次采访,12日参加颁奖仪式。在这次活动中,进行了为期3天的品特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的品特研究专家齐聚一堂,交流他们研究品特的心得和体会。
       品特在发言中指出欧洲正在摆脱美国无孔不入的力量及影响,他说:“我想要让欧洲以拉美为榜样,抵制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要有一个把自己称作为欧洲的这样一股力量,来抵抗正在被美国所滥用的那种非同寻常的力量,不然的话,这个力量也许会把我们给毁掉。这是个严肃的责任。”
       本届欧洲戏剧奖充分显示出,戏剧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更加密切地关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像恐怖主义、战争、维护民主等话题已经不再是政治及社会场景的主角了,它们已经反映到戏剧场景之中,并由此而达到了一种其他任何媒介都没法表达的深度。这是戏剧活力再生的迹象,这种艺术能够使其最崇高、最古老的文明作用得以复兴并实现。
       欧洲戏剧奖是欧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戏剧奖项,它表彰的是那些对戏剧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及剧团等,用官方的话来说,该奖项是“对促进民族间相互理解及知识交流的文化活动的实施作出贡献”的人和组织的嘉奖。
       欧洲戏剧奖诞生于1986年,最初是由欧洲委员会发起的,得到了欧洲议会的认可,被认为是个“具有欧洲文化兴趣的机构”。跟欧洲戏剧奖相关的组织及支持者有这些:欧洲戏剧联盟,欧洲戏剧大会,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地中海国际戏剧研究院。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主办方为获奖者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学术研讨会,聚会聚餐,戏剧预演,学术讲座,播放录像以及图书展出等。这一文化盛事汇聚了世界戏剧界的杰出人士,有艺术家、文化部门的有关人士、评论家、重要媒体的记者、学术研究者和戏剧导演等。
       (邓中良)
       首届俄语文学奖揭晓
       据俄罗斯文化广播电台2006年3月1日报道,首届独联体作家俄语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莫斯科总统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诗人、散文家苏泊哈特·阿夫拉图尼以《塔什干的罗曼史》荣膺大奖头名。除了获得3000美元的奖金外,他还获得了和基金委员会签署出版《塔什干的罗曼史》2000册的权利。获得二、三名的作家分别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伊万·格拉戈列夫(《阿拉木图的故事》)和尼古拉·韦列沃基金(《无名者》)。
       苏泊哈特·阿夫拉图尼,原名叶夫根尼·阿卜杜拉耶夫,1971年出生于纳曼干。从1978年至今住在塔什干,毕业于塔什干大学哲学系,分别在俄罗斯的《十月》、《旗帜》、《新消息》和《各民族友谊》等杂志上发表过诗歌和散文,是“小丝绸之路”丛刊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俄语文学奖在2005年的9月由非商业性组织俄罗斯欧亚研究院和高加索民主研究院设立,旨在通过表彰用俄语写作的独联体国家作家的杰出成绩来鼓励和促进作为跨文化交际手段的俄语在俄罗斯以外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发展,促进俄语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在独联体国家的保留并恢复外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的人文科学的统一。大约有一百多部作品参加了这次评选。其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作品就有21部,其次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的作品。
       本届评委会主席由钦吉兹·艾马诺夫担任,其余的评委是:作家德米特里·贝科夫,批评家亚力山大·阿尔汉格尔斯基、鲍里斯·库兹明斯基,诗人巴黑特·肯热耶夫,《各民族友谊》杂志主编亚力山大·埃巴诺伊泽以及其他出版公司的代表。
       (于正荣)
       俄罗斯设全国大书文学奖
       由支持祖国文学中心设立的全国大书文学奖参赛日期至今年3月31日截止,参赛作品可以是已发表作品也可以是手稿,但限于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及纪实作品。11月30日前宣布结果,一等奖为300万卢布,二等奖为150万卢布,三等奖为100万卢布。大赛评委会由百余人组成,主席为著名作家格拉宁。设立该奖的目的是帮助发现能给祖国文学带来声誉的文学新人,发现得到社会承认的、反映时代全景的作品。设立该奖的支持祖国文学中心由许多公司组成。
       (吉琛)
       叶赛宁文学奖开始运作
       由俄罗斯发展文化旅游基金会和俄罗斯作家协会设立的全俄叶赛宁文学奖从2005年起开始运作,第一批作品参选的截止日期至今年6月31日,每年10月叶赛宁生日周年时举行颁奖。
       该奖项规定诗歌作品、诗歌批评、音乐中的诗词可以参赛,目的是发现独特的、有才华的诗歌作品以及诗歌批评,表现和普及俄国诗歌固有的歌唱因素,吸引人们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俄罗斯文学的声誉,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吉琛)
       俄罗斯儿童文学心愿奖
       俄罗斯全国儿童文学心愿奖从2005年9月15日起至2006年2月28日接受了千余部参赛稿件,心愿奖今后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并在5月底评出获奖作品,6月1日宣布。该奖共设90万卢布奖金,第一名为45万卢布,授予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集,有6个奖授予短篇小说。
       该奖项是2005年8月底设立的,从2006年开始评奖,设立该奖的是心愿儿童慈善基金会,基金款为3000万卢布,基金及奖金的名称取自塔吉亚娜·巴卡罗娃的同名童话。目前书店里很少有新的儿童文学作品,书架上一半是西方的,一半是再版过去的,几乎没有本国当代的。基金会主席亚历山大·谢纳托罗夫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孩子们读的是《哈利·波特》一类的书,找不到合适的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设立该奖的目的是奖励最鲜明的、吸引人的、在伦理学和美学上有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
       (吉琛)
       多克托罗获笔会福克纳奖
       2月21日,笔会福克纳基金会宣布,多克托罗(E.L. Doctorow)因小说《进军》(The March)获得2006年笔会福克纳小说奖。这是屡获殊荣的多克托罗第二次荣获此奖,1990年,他的第一次获奖作品是《比利·巴思盖特》(Billy Bathgate)。而早在1975年,多克托罗就凭借小说《拉格泰姆音乐》(Ragtime)确立了他在文学和商业上的双重地位。
       《进军》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描写了联邦军将军威廉·提康普赛·谢尔曼于1864年至1865年间,从乔治亚州到卡罗来纳州的破坏性进军。“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作者最好的小说。”小说家兼诗人乔治·加勒特说,他是评委中的三位作家之一。
       笔会福克纳奖得名于国际笔会及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是少数由同行作家评选的文学奖项之一。
       (小林)
       露露布鲁克奖揭晓
       4月2日晚,由美国出版商发起的全球首届博客图书奖——露露布鲁克奖(Lulu Blooker Prize)揭晓。在备受瞩目的非虚构单元里,记录做菜和美食心得的《朱莉与朱莉娅:365天,524个菜谱与一间狭小的公寓厨房》打败了英国“木子美”的故事《白昼美人:一位伦敦应召女郎的私密冒险》获得大奖。
       《朱莉与朱莉娅》的作者是32岁的纽约人朱莉·鲍威尔。她的美食博客去年集结成书,至今销量已超过10万册。成为博客名人之前,朱莉·鲍威尔做着一份并不顺心的文员工作,热爱写作却始终没有发表机会。有一天朱莉突发奇想打算把1961年出版的著名菜谱《法国菜烹饪艺术》中524种法国菜一一尝试一遍,而朱莉的丈夫建议将做法国菜和美食的体验放到博客上与网友分享,朱莉一夜之间成为博客名人,出版商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以不菲的价格买下博客的出版权,博客让朱莉意外圆了写作梦。
       在虚构单元,充满幻想的哥特式小说《四个人和二十只黑鸟》让雪儿·普莱斯意外获奖,24岁的扎克·米勒则凭借《完全去骨:乔和驴子》获得漫画单元大奖。
       “布鲁克奖”由小红帽公司(Red Hat)创始人鲍勃·杨发起,并模仿著名文学奖“布克奖”的命名,以挖掘博客出名的露露自助发行社提供赞助。所有获奖作品均由博客在网上投票选出。据悉,首届露露布鲁克奖共吸引了89部博客作品参加角逐,三位最终获奖者均将获得1000至2000美元奖金。
       (左亚琴)
       佩特森获林德格伦文学奖
       第四届阿斯特丽德·林德格伦国际文学奖,于3月15日在瑞典女作家林德格伦的故乡维默比揭晓,美国儿童文学女作家凯瑟琳·佩特森获得了这一世界著名的奖项。林德格伦国际文学奖素有“诺贝尔儿童文学奖”之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儿童文学奖。
        今年的林德格伦国际文学奖是第四届,吸引了来自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137名儿童文学作家参评。经过评委会几个月的艰难筛选,佩特森因其作品对逆境中弱势青少年心理状态的真实描绘而获奖。
       传教士家庭出身的佩特森1932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中国经常是佩特森文学作品中采用的背景。她的小说常以在特殊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为主人公,描写他们在逆境中改变命运的努力。佩特森的成名作品有小说《通往特拉比西亚的桥》等,她还曾于1998年获得安徒生奖章。在接到瑞典纪念林德格伦文学奖评委会的祝贺电话时,佩特森表示非常吃惊,她已决定将本次奖金捐献给一个鼓励读书的社会组织。
       林德格伦国际文学奖是瑞典政府在2002年为纪念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德格伦去世而设立的奖项,用以缅怀林德格伦为孩子们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鼓励全世界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林德格伦一生发表了87部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包括《长袜子皮皮》、《熊心兄弟》、《淘气包埃米尔》和《屋顶上的卡尔松》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她的作品被译为八十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不少作品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中国近二十多年来也翻译出版了她的一些作品。
       据悉,每年瑞典政府提供的林德格伦国际文学奖奖金数额为500万瑞典克朗(约合64万美元)。
       (左亚琴)
       莫雷红获斯特鲁加金冠
       据古巴拉美之家出版社《窗口》杂志3月22日报道,古巴著名多产女诗人南茜·莫雷红获得马其顿国际诗歌节组织委员会授予的“2006年斯特鲁加金冠”。该奖设立于1961年,旨在奖励在诗歌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南茜·莫雷红是继南斯拉夫的德桑卡·马克西莫维奇之后获得这一殊荣的第二位女诗人。诗歌节组织委员会主席索兰·安切维斯基在宣布这一决定时说,他很高兴把这项荣誉授予一位来自一种遥远的、人们尚不熟悉的文化的诗人,他希望这项荣耀能够成为一座桥梁,以利于古巴和马其顿人民的诗歌和文化为世人所了解。
       南茜·莫雷红1944年8月7日生于哈瓦那,毕业于哈瓦那大学法国语言与文学系,上世纪60年代初登上文坛,其诗歌作品相当丰富,有《沉默》(1962)、《爱情,被归咎的城市》(1964)、《理查德带来他的笛子》(1967)、《不可少的十月》(1982)、《爱与死的诗》(1993)、《河》(1996)、《磨房庄园》(2000)等。曾获古巴评论奖和国家文学奖。其部分作品已译成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外国文字。
       (巴文)
       美洲之家文学奖揭晓
       据古巴《格朗玛报》2月15日报道,古巴著名美洲之家出版社举办的、享誉西班牙语世界的美洲之家文学奖2006年度的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参加该年度文学奖角逐的共有546部诗集、短篇小说集、文论、加勒比与巴西文学作品。其中诗集292部,短篇小说集144部,其他文体作品110部。
       经过评委会成员的认真审阅和评选,古巴作家安赫尔·桑铁斯特万以作品《幸福的哭泣者》获短篇小说奖,理由是“作品创造了一个既暴烈又人道的封闭世界,叙述方式客观,不作任何道德评价,展示了一个黑暗天地”。小说集包括三十余个短篇,描写了处于有限环境中的人物。另一位古巴作家阿维尔·西埃拉以《镜子的背面·古巴民族构建时期的性别》获社会历史文论奖,文论表现了此类著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即有力地展开了关于某些敏感问题的论争。科普作家阿图罗·科尔库埃拉以其作品《在方舟上》获诗歌奖,理由是“诗集富于想像,内容深刻,不乏幽默”。圭亚那作家马克·麦克华特以《停止审判》获加勒比文学奖,理由是“作品具有新奇而智慧的文学游戏”。
       本年度的荣誉奖有三项,均授予由著名作家撰写的杰出作品。葡萄牙作家博亚文杜拉·德·索莎·桑托斯以其著作《21世纪的大学·大学的民主与自由改革》获埃塞基埃尔·马尔蒂内斯·埃斯特拉达文论奖,智利作家劳尔·苏里塔以诗集《Inri》获何塞·莱萨马·利马诗歌奖,多米尼加作家马西奥·贝洛斯·马希奥洛以《讨厌的大兵》获何塞·马利亚·阿格达斯小说奖。
       (巴文)
       纪念
       纪念贝克特诞辰一百周年
       今年4月13日是荒诞派戏剧大师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的百年诞辰,1969年他凭借荒诞剧杰作《等待戈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今年贝克特百年诞辰庆祝活动特别多,而且规模很大。在作家的祖国爱尔兰及英美等西方国家,在百年诞辰日的前后,纪念活动精彩纷呈:有其代表作品的上演或重排,有其作品的学术研讨会,还有其作品朗诵会等。2月28日,爱尔兰政府在都柏林为他举办了纪念仪式,爱尔兰文化艺术部长约翰·奥当纳休代表政府出席了该活动。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亚特兰大市政府联手将2006年命名为“贝克特年”,在该年度内将举行一系列的纪念及学术活动。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2月9日—11日举行了主题为“百年贝克特:新视角”的学术研讨会。3月30日—4月2日在英国雷丁大学举办“贝克特在雷丁”的学术研讨活动,贝克特的传记作者詹姆士·诺尔逊教授发表学术演讲。4月5日—9日,在贝克特的母校都柏林三一学院,进行了高规格的大型学术讨论会——“贝克特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著名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及上述贝克特传记作者都将到会作学术演讲。贝克特,这位“以自己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力,超群出众的艺术想像力和不同凡响的创新精神,将自己对生存的感受通过艺术形式传达给读者和观众”的伟大的小说家兼剧作家,也在其百年诞辰之际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4月举办了“贝克特戏剧节”,重新演绎其经典剧作。在全球纪念贝克特的系列活动当中,首次有了我们中国艺术家的声音——贝克特最负盛名的《等待戈多》的“中国版”搬上上海舞台,但这一次,它首次以实验京剧的姿态出现,这可谓是贝克特和中国戏剧“最亲密”的一次接触,除《等待戈多》外,贝克特不为中国读者熟知的“实验小说三部曲”也首度以戏剧的形式出现在上海舞台。来自贝克特故乡爱尔兰的艺术家也再度来沪演出。上海市话剧中心去年上演了引起不小反响的《终局》也会再度上演。该剧是贝克特最钟爱的作品,2005年值上海话剧中心成立十周年院庆之际,首次搬上中国舞台。
       (邓中良)
       纪念阿亚拉诞生一百周年
       今年3月16日是西班牙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佛朗西斯科·阿亚拉诞生一百周年的日子。为了向作家表示祝贺,西班牙文化界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德里国家图书馆举行的晚餐,国王卡洛斯一世及王后索菲亚驾临,出席者还有副首相玛利亚·特雷莎女士、文化部长卡门·卡尔沃女士、皇家学院院长加西亚·德拉·孔查、文化部副部长安东尼奥·伊达尔戈、国家文化纪念学会会长加西亚·贝拉斯科等重要人士。国王发表了讲话,称阿亚拉是“真正的语言工匠”,“他对西班牙文学的贡献、他的生活与著述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他的简短祝词引起了热烈的掌声。国王随后拥抱了老人阿亚拉,阿亚拉坦言,他“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激动心情”。出席晚餐会的还有庆祝阿亚拉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的成员,阿亚拉的夫人和亲朋好友等。
       佛朗西斯科·阿亚拉1906年生于格拉纳达,1921年移居马德里,在那里攻读哲学、文学和法律。1925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个缺乏精神的人的悲喜剧》,次年出版第二部长篇《一个黎明的故事》,同年开始为《文学报》、《西方杂志》撰稿。1929年结束在马德里大学的法律专业学习,1933年任大学教授。此后去南美国家旅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回到祖国,和共和派一道战斗。佛朗哥军队攻占巴塞罗那前夕,阿亚拉流浪阿根廷、巴西、美国和波多黎各。在阿根廷时创办《现实》、《思想》杂志。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出版流亡小说《小羊头》(1949)、幽默小说《猕猴的故事》(1955)和大量关于法律、自由主义、电影、翻译、社会政治和新闻工作的著作。1983年被选为皇家学院院士。曾获国家文学奖(1983)、西班牙文学奖(1988)、塞万提斯文学奖(1991)、阿斯图里亚斯亲王文学奖(1998)、克里斯托瓦尔·加瓦隆文学奖(2004)。
       (西文)
       逝者
       诗人根纳季·艾基去世
       2月21日,俄罗斯诗人根纳季·艾基(Gennadiy Aigi)因病久治无效在医院去世。
       根纳季·艾基1934年8月21日出生于楚瓦什共和国的一个小村庄。1953年至1958年,他在莫斯科的高尔基文学院学习(后因“写了一本充满敌意的诗集,破坏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方法的基本原理”而被退学),与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结为好友。1961年至1971年,艾基在马雅可夫斯基博物馆工作。苏联时期,他的作品直到1987年才被允许出版。那时,他的诗已经被翻译成许多欧洲语言,并获得广泛的认同。
       艾基的诗歌成就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楚瓦什人民诗人,法国荣誉军官骑士勋章,安德烈·别雷奖,此外,他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小林)
       英国女作家贝德福德去世
       2月17日,20世纪英国文坛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西比尔·贝德福德在伦敦去世,享年94岁。西比尔原姓舒内贝克,1911年出生于柏林,父亲是德国贵族,母亲是意大利公主。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居了,7岁时,父亲去世,她到罗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接下来,她到了英国,原计划在那里读书,但最后放弃了。1935年,她嫁给了一位姓贝德福德的英国人,两人的婚姻只维持了很短时间。自身的经历使贝德福德对母女关系的体会格外深刻,对这一关系的探讨构成了她的3部自传体小说——《上帝宠儿》(1963)、《罗经差》(1968)、《钢丝锯》(1989)的主题。贝德福德并未受过正式教育。但是,她从母亲那里认识了生命的价值:美妙的计划和不可避免的失望,野心勃勃的目标和最终的回报。
       贝德福德喜欢交朋友、聊天,热爱文学、精美的菜肴以及旅行。她与托马斯·曼的女儿是好友。大作家赫胥黎也是贝德福德的挚友,1974年,贝德福德出版了赫胥黎的传记。在赫胥黎的鼓励下,贝德福德自16岁起开始了写作生涯。二战期间,贝德福德被迫到美国定居,战后又回到了伦敦。在她的游记作品中,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出版的《瞬间印象》,这本书实际上是作者的墨西哥旅行札记。1956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遗产》,该书最初遭到了众多负面批评,但不久,它就一跃成为欧美的最畅销小说,并入围布克奖。1975年,该书讲述的故事被搬上电视屏幕。
       贝德福德1964年获得皇家文学学会会士称号,1981年获得了英帝国勋章。
       (左亚琴)
       简·雅各布斯辞世
       4月25日,加拿大著名城市规划评论家简·雅各布斯在多伦多去世,享年89岁。
       雅各布斯在城市规划和保护方面卓有建树。在其经典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中,她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见识,谆谆教诲人们城市安全从何而来,以及怎样使城市良性运转,从而唤起人们对城市复杂多样生活的热爱。这本书在二战后的美国城市规划实践乃至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而言,在有关旧城更新或改造等诸多重大问题上,《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仍然有无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姚邁)
       新著
       《蓬头散发的生活》热销
       据哥伦比亚《时代报》3月23日报道,目前哥伦比亚和不少拉美国家的书店和书摊上正在出售一本题为《蓬头散发的生活》的新书,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蜂拥争购。这本书由行星出版集团和塞达尔出版社联合推出。这本不到200页的书包括拉丁美洲10位杰出女作家的短篇小说和长篇片段。
       10位女作家写的10个故事:女人寻找自己的幸福的故事。其中的短篇是:阿根廷玛尔塔·诺斯的《扶手椅》、玛利亚·法斯塞的《猫》、哥伦比亚利娜·玛利亚·佩雷斯的《紧张的地带》、阿历桑德拉·桑佩尔的《多么坏的命运!》;长篇片段选自阿根廷安赫拉·普拉德利的《我的女友们》、哥伦比亚安赫拉·贝塞拉的《倒数第二个梦》、卡罗利娜·莎宁的《另一个地方的一切》、玛利亚·卡斯蒂利亚的《海》、尼加拉瓜希奥孔达·贝利的《居住的女人》等。这本故事集仿佛10位女作家发表的联合宣言,号召妇女们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鼓励她们要时时刻刻享受生活,努力寻找自己的幸福,想方设法过一种最自由、最开心、最完美的生活。从书中的故事还可以看到,10位女作家深入到既丰富又复杂的女性世界,在那里邀请她们的读者和她们笔下的女主人公们一道,踏上通往最真实的现实之路,亲自去感受世界,感受人生,实现自己的愿望。
       (哥文)
       希门内斯遗作出版
       据古巴《格朗玛报》2月19日报道,西班牙已故著名诗人胡安·拉蒙·希门内斯(1881—1958)于195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今年西班牙文化界举办了多种活动,纪念希门内斯获奖50周年。在这个日子来临之际,西班牙南方格拉纳达一家出版社还出版了诗人的遗作。遗作为11首诗,都是赞美大自然和表现日常生活的。
       胡安·拉蒙·希门内斯被认为是和安东尼奥·马查多及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齐名的西班牙大诗人。他自1900年发表现代主义诗集《白睡莲》和《紫罗兰的灵魂》后,继而创作了反映农村生活的诗集《诗韵》、《悲伤的小调》、《牧歌》、《远方的花园》,由于诗中经常出现花园、小路、月色和爱情而被称为颓废诗人。1914年他又写了诗体童话故事《小银驴和我》。后来出版的诗作还有《挽歌》、《春天的歌谣集》、《郁闷》、《迷宫》、《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精神的十四行诗》、《石头与天空》、《永恒》、《冬季》、《空间》等。1956年,希门内斯“由于他那西班牙语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洁提供了一个范例”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