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作者:赵健雄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他们无处不在,但你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用王小波的说法,这是“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在地下,冒着死亡的威胁挖煤,挖出来的煤多数城里人看不见,经过转换,这种饱含能量的物质,已变成流动的电或其他产品。只是发生事故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方便是他们以命换来的。
       事故现场,看见赶去处理矿难的官员在屏幕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造成灾难的原因,偶尔也看见尸体,尸体当然不会说话,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谁听见过他们的声音?我们也很少听到死难者亲属的声音:他们的要求与责难,或者只是简单的痛苦。
       这是近于无声的一群。
       他们也在地上,我们每个人住的房子都是他们盖的,建筑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很大,已经很少有城里人干这种活儿,就业机会便留给了他们。
       他们住在简陋的工棚,干完一年的活儿,往往不能及时拿到工资,甚至一拖几年,有人忍无可忍,拔出刀来讨债,造成血案,即使到了这种时候,我们看见相关报道,还有画面,仍然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为自己所作的辩护,或者愧悔。
       难道没人关心他们的声音?
       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厂房里,没日没夜地工作,撑起中国这座“世界工厂”的,就是他们。在干活的时候,他们很少说话,干完活仍然很少说话。
       他们在想些什么,期待着什么?我们很少知道与关心。
       他们没有上天的机会,当单个儿、或一些人聚集在楼顶上,作出某种姿态,往往因为实在迫不得已了。
       然而就算到了这种时候,还是听不见他们的声音。
       如果讨论有关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谁去问一问他们的意见?
       譬如说到房子,他们建造了所有的房子,但在规划城市时,相关人员有没有想过:以他们的收入,买不买得起?如果买不起,又怎么办?
       城里也有穷人,于是制定了经济适用房政策,但这却和他们无关。他们的子女在城里上学,需要交纳额外的费用,他们也没有医保与几乎任何福利。
       这都是因为,大家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他们不是哑巴,如果说表达能力或有欠缺,那是因为较少有接受教育和表达意愿的机会。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思想,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要求正义和尊严。
       但是他们的声音,我们听不见。
       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我不想制造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的对立,然而要建设和谐社会,彼此了解和尊重是前提。那么,如果你不属于他们,请你至少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即使有人无情,一个社会不能无情,否则,所有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因为沉默者最终是要说话的,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说话,就会以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陈文涛荐自《联谊报》2005年11月5日/李崇武图《正因为他一个人常眠于地上,他们才长眠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