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西风]闻话
作者:夏睿睿

《译文》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Far too often people are buying books because they think they will be good for them, rather than because they think they"ll enjoy them。There are certain books that everyone buys because the whole world has read them。
       ——Rachel Cugnoni, from the publisher Vintage
       很多人会去买他们认为会对自己有所裨益的书籍,而不是能让他们享受阅读过程的作品。总有那么一部分书,几乎每个人都会去购买,因为看起来整个世界都在为它们而疯狂。
       ——雷切尔·屈奥尼,来自出版商Vintage
       全球的哈利波特迷们都在翘首期待着今年7月21日该系列的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徒》(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在全球书店的同步上市。这个魔法小王子的最终归宿牵动着数亿读者的心,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英国Teletext公司最近的一次调查中,J.K.罗琳这一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被票选为排名第二的最难读完的畅销书。
       这项调查显示,共有四千名英国人参与了此次最“难啃”书籍的评选。在小说类书籍名单中,《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以32%的选票位列第二,仅次于皮埃尔的《弗农小上帝》。这部小说描写了德克萨斯州乡下小镇里一个名叫弗农的少年被无辜卷入了一场谋杀案,他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却始终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虽然获得了2003年英国知名小说“布克奖”,皮埃尔的这部极富争议性的作品却似乎未能得到大众的共鸣。调查显示,35%购买或借阅《弗农小上帝》的受访者都承认自己无法读完它。
       尽管哈利·波特系列被译成三十五种文字,前六部的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三亿册,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旋风的教母J.K.罗琳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难堪的事实:受访者们居然认为《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比詹姆斯·乔伊斯1922年出版的那本一千多页艰涩文字的《尤利西斯》还要难以读完。后者以28%的选票位列第三。
       Teletext的这项调查出台后,一些英国主流媒体惊呼:“这个国家的一半人都在用书籍装饰自己的咖啡桌,而丝毫没有真正阅读的企图。”调查显示,一个普通读者一生在书本上的花费平均要超过四千英镑,但55%的受访者承认,他们买书,特别是一些畅销书和经典著作,仅仅是为了装饰,并不是因为真正想阅读这些书籍。
       来自著名出版商Vintage的雷切尔·屈奥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出现在调查榜单里的一些比较艰深的文学作品,例如震撼阿拉伯回教世界的鲁西迪的小说《撒旦诗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它们的表面流行恰恰反映出许多读者是在购买一座看起来“智慧而有品位”的书架,而不是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很多人会去买他们认为会对自己有所裨益的书籍,而不是能让他们享受阅读过程的作品。总有那么一部分书,几乎每个人都会去购买,因为看起来整个世界都在为它们而疯狂。”
       在该项调查的非小说类书籍名单中,近半数受访者表示难以读完的畅销作品是传记类文学。英国前内阁大臣戴维·布伦基特的回忆录《布伦基特的声音》以35%的选票位居榜首。这位前内阁主要成员的日记也许揭露了许多政治生活的后台内幕,但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样的小道消息读起来太过枯燥和无趣。紧跟其后的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30%的购买者没有读完这位外交风云人物传奇的一生。
       拥有众多女性拥趸的著名球星大卫·贝克汉姆,尽管他的自传《我的立场》一度在畅销榜上蝉联冠军,赢得英国有史以来卖的最快的传记的荣誉。在这项调查中他却以27%的票选位列“难啃”的非小说书籍第三名。
       调查显示,疲劳、没时间和杂务缠身是受访者难以完成阅读的主要罪魁祸首。在受访的四千人中,每十个受访者中就有四个认为,过于冗长或复杂的书籍标题使得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丧失阅读的兴趣,而近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根本不能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有五分之一的受访人群声称每天会工作到很晚,由于太过劳累而没有精力再去阅读他们购买的书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承认电视节目占去了他们的阅读时间。
       疲劳可能是伦敦人无法享受阅读乐趣的最大的敌人,有57%接受调查的伦敦人都表示因为太过劳累而无法保证阅读时间,而住在英国东北部的居民则被电视占据了大部分的业余生活,49%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精彩的电视节目上。在此项调查中,苏格兰人被认为最能坚持读完一本书,因为6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一旦开始阅读,就从不放弃,直到读完结局。
       利兹大学的凯文教授在分析这一调查结果时说道,这个榜单显示出人们的阅读雄心,但缺乏阅读时间的压力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中途放弃。
       在这一调查出台后,许多英国媒体试图访问那些被评为难以读完的畅销书的作者,但大多数作者都没有给出回应或评论。
       英国作家特拉斯的畅销书《吃饭、开枪、走人》的出版商抱怨,读者对作品的难以理解是这本关于标点符号的作品出现在“难啃”榜单上的主要原因。“这些买了却没有读完的读者,大概是因为无法具备足够的头脑来阅读这本两百零四页的有趣而极具可读性的作品,”来自出版商Profile的安德鲁·富兰克林在媒体访问时做出如上解释。
       It is the real, and not the map, whose vestiges persist here and there in the deserts that are no longer those of the Empire, but ours. The desert of the real itself。
       ——Jean Baudrillard
       这是坚守在我们的精神荒漠中的真实遗迹,不是虚幻的地图,也不属于任何帝国。这就是真实的荒漠。
       ——让·鲍德里亚
       许多观众和知识分子都认为风靡一时的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深受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影响,在互联网上你随意搜索这两个关键词,都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的网页。凭借这部电影,鲍德里亚一度成为全世界《黑客帝国》影迷的精神领袖。影片的主角孟菲斯一句台词“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就出自鲍德里亚的代表作《模拟和仿真》,法国的一本杂志曾经评论说《黑客帝国》对鲍德里亚的诠释重新焕发了人们对哲学思想研究的热情。
       这位文化巨匠3月6日因病在巴黎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他是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的后现代“超级”理论家。八十年代以来,其作品被广泛译介到英语世界,迅速确立了其“后现代理论精神导师”之地位。
       鲍德里亚一生共出版了五十本著作和一部摄影集,他对现代消费社会和社会形态及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非常之深入且富于启发性。早在七十年代,他就为人们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世界。在鲍德里亚看来,被消费的东西,永远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当人们迷失于时间与空间的相对论中,试图探索类象社会的本源时,鲍德里亚告诉我们“超过了某一确定的时刻,历史就不再是真实的了,不知不觉之间,全人类已将真实抛在身后。从那个时刻起,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再是真实的了。”
       有趣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对摄影艺术也一向保持着很大的兴趣。他曾经举办过个人的摄影艺术展并编辑出版过摄影画册,同时更是自罗兰·巴特去世后极少数的给予摄影特别关注的当代重量级人文知识分子。
       It was a very emotional journey for me to make the film in China, as it"s very difficult to open oneself up to inner feelings。
       ——Ruby Yang
       在中国拍摄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斥着各种情感的旅程,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总是非常困难的。
       ——杨紫烨
       当大多数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张艺谋再次冲击奥斯卡的前景时,也许很少人会想到一部来自中国的记录片将在柯达剧院捧起那座小金人。这部片长仅三十九分钟的影片《颍州的孩子》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地区,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生活。导演用了三年的时间追踪采访了这一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对当地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的记录。凭借真实并且富有关怀和震撼力的讲述,该片摘取了第七十九届奥斯卡最佳记录短片奖。
       媒体们纷纷把视线转向华人女导演杨紫烨,而她和记录片的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是,得奖不是我们的初衷,能够让更多的人不再歧视艾滋病群体,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得知这部记录片获得了奥斯卡以后,阜阳的负责艾滋病防治的官员和当地的民间组织成员都表示希望这部短片能让更多的人来关心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状态。故事的主角高俊是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帮助的对象之一,正是在该协会会长张颖的帮助下,摄制组深入探访拍摄了多个村庄和家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摄影师曾经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道:“我们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完成拍摄的。”
       杨紫烨也承认作为一名记录片的导演,必须保持冷静和客观。而如何平衡理智与情感,成为她制作影片中最大的挑战。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三个月前,艾滋病夺走了黄家夫妇的生命,留下尚未成年的三姐弟。孩子的大伯领着我穿过他们破旧的房间,残留的空药瓶,破旧的玩具,孩子们贴在墙上写字,老人依在窗边哀叹,死亡的阴霾仍深深笼罩着这个家庭。我清晰地闻到了一种味道——死亡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如此的刻骨铭心,那是任何镜头都无法捕捉和传递的震撼感受。逝者已矣。我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记录那些无助的孩子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伤痛,他们的愤怒,他们所受到的歧视,他们的无助和困窘,还有他们强烈的生存愿望。”
       I"ve been taking photographs of old Shanghai for 20 years, and I"ve continually seen these things torn down。But I still have hope. Even today, Shanghai has more Art Deco buildings than any other city in the world. If I didn"t have hope, I"d have to give up。
       ——Deke Erh
       在我二十多年拍摄老上海的过程中,我目睹了许多老建筑被拆除。但我仍然抱有希望。即便在今天,上海仍然比世界上许多其他城市拥有更多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如果我丧失了对保护发展这些艺术建筑的希望和信心,可能我早就放弃了。
       ——尔冬强
       人文地理摄影家尔冬强年初在自己上海的艺术中心和迈阿密同时举办了题为《上海·迈阿密双城摄影展》的展览,将上海和迈阿密的装饰艺术派建筑照片同时展出。美国迈阿密以对此类建筑的精心保护而闻名,许多当地观众对中国上海竟然也拥有保存了这么多优秀的装饰艺术派建筑而感到惊异。据尔冬强介绍,上海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装饰艺术派建筑一千多幢,如著名的国际饭店、和平饭店、百乐门、大光明电影院等,其数量之多,样式之丰富,在目前世界各大城市中也是少见的。
       在美国《时代周刊》的专访中,尔冬强特别强调了他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摄影展,并出版一本中英文的《上海Art Deco》专著。他说:“过去出版的许多纯英文的关于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城市的影响的书籍都是针对国外市场的,但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将保护老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理念传播给中国的普通民众。”尔冬强非常希望上海的有关部门能对留存的装饰艺术派建筑进行详尽的调查,为每幢建筑设立“建筑档案”,制订相应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装饰艺术派脱胎于新世纪之交的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装饰艺术派建筑强调干净、简洁的外形以及简单的线条,近百年来,始终有一批狂热的推广者和追随者沉醉在这种优雅摩登的风格之中。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遗留下大量珍贵的装饰艺术派建筑,但它们大多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不是像美国迈阿密或新西兰纳皮尔等城市,所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区域。
       在尔冬强的新书中,上海的“Art Deco”更多地留存于上海的街坊里巷、生活细节深处。如此平民,如此日常。经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你就会在一个老式洋房的门楣、一扇老娘舅的五斗橱上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