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专题]一颗新星已在东方升起
作者:和久井路子

《译文》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译:宋瑶
       文:[日] 和久井路子
       和久井路子,在位于安卡拉的中东工程技术大学任教,是奥尔罕·帕慕克作品日本版的主要译者。这是《我的名字叫红》日文版出版时,译者所写的推荐文章。
       2001年“九·一一事件”几天前,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1998年)的英译本占据了《纽约时报》书评栏的大幅版面。奥尔罕?帕慕克堪称现代土耳其文学第一人,这本小说是其被译为英文的第四部作品。《纽约时报》一直对这位作家保持着高度关注,而且向来不吝溢美之辞。这本书描写了十六世纪末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细密画师身上的故事,作品中涉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活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共存、伊斯兰教信仰的作用等,在“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的背景下,该作是否愈发具有特殊意义也就不得而知。
       十六世纪末的伊斯坦布尔
       故事发生在1591年冬,地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那是发生在漫天飞雪的九天之内的事情。十六世纪前期,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达到鼎盛,随之而来的是各个领域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借机渗入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势力。他们大肆散布言论称:所有困扰市民的一切——政治腐败、深陷战争泥潭、物价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万恶的根源在于违背了预言家的预言——允许买卖葡萄酒,把音乐引入宗教,宽容对待异教徒等。原本不知失败为何物的土耳其军队早些时候在勒班托大海战(1571年)中与威尼斯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的基督教联合舰队交锋,首尝败绩,从这一时期开始对西洋势力产生切实的畏惧感。与此同时,由于苏丹穆拉德三世的庇佑,这一时期也是土耳其的细密画技术凌驾于本土的波斯艺术之上的时代。
       由于翌年恰逢伊斯兰历的千年之期,当时在位的苏丹穆拉德三世为了颂扬其执政期间帝国的宏图大业,特地秘密命下属编制一本精美的书籍。这项工程由曾任高官且通晓细密画的埃尼斯特负责,埃尼斯特计划把曾在威尼斯观摩过的远近法、阴影及肖像画等技法吸收进来。在当时来讲,用西洋画的技法来画细密画,特别是肖像画,被看作是对真主安拉的冒犯。故事以杀人事件为开端铺展开来。事件发生在伊斯坦布尔,但围绕细密画的历史性解说则广泛涉猎到亚历山大、大流士、成吉思汗的蒙古,忽必烈的西亚,帖木尔的中亚,高加索,古代波斯、波斯萨珊王朝,图景极其雄阔。
       这本书中凸现了与西方文明相对应的伊斯兰教义,反映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为摒除西方影响所做的努力与挣扎,甚至为此而产生的暴力和独断。作者与进步的穆斯林知识分子有种共识:野蛮行径和独断专行是从内部损毁伊斯兰教,畏惧自我批判和变化就是使穆斯林社会开倒车。只有不惧变化、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方文明中优秀的因素,才能度过这场危机。
       “一颗新星已在东方升起!”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家境优越,除后期在欧洲度过三年之外,其他时间一直在伊斯坦布尔生活。对他而言,伊斯坦布尔就如同巴尔扎克的巴黎、乔伊斯的都柏林。在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读了三年建筑学之后,感觉“不愿成为建筑学家”,决心“穷其一生蜗居陋室,思考,读书,写东西”。然而并没有半途退学,最终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新闻专业。正如其日文版序言里讲的那样,七岁到二十二岁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开始专注于写作。处女作小说《杰夫德特和他的儿子们》于1982年出版,获得土耳其知名报纸《民族报》小说竞赛第一名,并赢得奥尔罕?凯马尔文学奖。1983年出版的第二部作品《寂静的房子》推出同年就一举拿下马德拉利小说奖,其法语版于1991年获得欧洲发现奖。1985年所写的《白色城堡》几乎被所有的西欧国家竞相译介。《纽约时报》的书评盛赞道:“一颗明星在东方冉冉升起!”该书1990年摘走美国《独立报》的“独立外语小说奖”。《黑书》(1990年)和《新生活》(1994年)不但在国内热销,也海外也颇受好评。1998年出版的《我的名字叫红》至今已有三十二个国家引进版权,翻译成二十三个国家的语言出版。据统计,单是英译本销量就已达到十六万本。《纽约时报》、《先驱报》、《每日电报》、《时代报》、《独立报》、《学者》、《观察报》等各大报纸及《纽约客》都在书评专栏给予了极大关注。这部作品常被拿来和阿尔贝托·埃柯的《玫瑰的名字》相提并论。该书2002年在法国和意大利相继获奖,2003年6月又夺得“国际都柏林文学奖”。这个奖项的投票权把握在全世界的各大图书馆手中,因而不论从奖项的份量还是奖金数额上来讲都倍受瞩目。另外在1998年,历经二十五年、收有评论和随笔的《其他的颜色》写就,2002年又推出政治小说《雪》。帕慕克的新作《伊斯坦布尔》(2003年12月刊行)在国内一经推出就立即成为热点话题。
       最有名的土耳其作家
       有评论家认为奥尔罕?帕慕克可以与卡夫卡、普鲁斯特、托马斯?曼齐名。帕慕克的作品结构缜密,毫无赘言,细节无懈可击,堪称后现代的棋手。他时常尝试新的手法,推出充满试验意味的作品,在土耳其国内的大学生及知识分子阶层中拥有压倒性的超高人气。在日本,除了护雅夫教授介绍过来的《纳斯列丁·霍加的笑话》以外,再无土耳其文学的身影。无庸置疑,现代土耳其文学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亚沙尔·凯马尔和奥尔罕?帕慕克。前者主要描写农民、农村生活,多发表倾向于库尔德人的政治言论,奥尔罕?帕慕克并不以彻底都市化的特定地域人群为对象读者,在海外同样享有盛誉,甚至可以说即将被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英国BBC电视台评选二十一位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因此笔者正在品读包括谷崎、三岛、大江、安部、川端、基恩在内的众多日本文学的英译本。在赞同西欧化,沉浸其中,之后对西方世界深感失望,最终回归本国古典世界这一点上,奥尔罕和谷崎颇有共通之处。另外,从《我的名字叫红》这部作品中还可以看到《春琴抄》的影子。就这个意义来说,该作已在全世界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却至今尚无日文译本,不免有些遗憾。
       充分的回馈
       这部小说篇幅相当长,内容上也不无费解之处,却也因而出现了多角度的读法,换句话说,读者获得了充足的回报。首先,作为一部悬疑小说,单是“犯人是谁”本身就已扣人心弦。第二,如果当作一部历史小说、社会小说来读的话,展现出来的则是一幅内容丰富的浮世绘:十六世纪伊斯兰教世界的风俗,年轻姑娘的生活,狂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和其追随者,容身于地下咖啡馆揶揄嘲骂社会现象的说书艺人以及聚集在那里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当时的结婚和离婚手续,在当时年轻男女授受不亲的伊斯兰社会里周旋在男女之间穿针引线的犹太女商贩,苏丹专属的细密画师的工作室和他们的生活……第三,卡拉和谢库瑞的爱情故事。细密画通常的取材来源——中东和近东文学中著名的小故事在作品中俯拾皆是,例如休斯莱布和西林(土耳其语为霍斯洛和希里恩)、菲尔哈特和西林、莱伊拉和久农等人的恋爱故事,鲁斯特姆的英雄传说等。对于相当一部分读者来说,这部分恰恰是最有吸引力的,也因此而在海外获得极高评价。其中包括埃尼斯特对卡拉讲述他初次见到文艺复兴的画时所受的心灵冲击,出场人物之间彼此交错的艺术观,艺术与道德、东方与西方对事物的看法的不同,模仿与创新,个人的风格,眼盲的意义等。而关于死后世界的描写和死后行程的记述,虽然读者心知都是作者的杜撰,仍旧会不由自主沉迷其中。
       勿庸置疑,奥尔罕·帕慕克不单在土耳其国内家喻户晓,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土耳其文坛的翘楚。在此将这部数年来备受各国报刊杂志推崇的作品译介过来,以飨日本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