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西风]碟海
作者:佚名

《译文》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窈窕老爸
       Tansamerica
       这部影片见证了今年奥斯卡最大的冤案:绝望主妇Felicity Huffman所扮演的男变性人比最佳女主角获得者《一往无前》的Reese Witherspoon好过企止一倍两倍。在《绝望主妇》里的Felicity Huffman只不过是演一个泼妇味较重的家庭主妇,而本片中扮演的男变性人既要体现丝丝妩媚温柔,还要隐隐透出男儿身的阳刚粗糙,在与不知情的儿子的交往中,那种亦父亦母的温情关爱更要求妙到毫巅的分寸把握。Felicity Huffman可说几乎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把一个身为人父的变性人的矛盾挣扎心路历程刻画得层次丰富,情感饱满。电影本身并没什么大好,唯有Felicity Huffman的表演,足以让观众悲喜交集,笑着流泪。
       局内人
       Inside Man
       这也许是今年最好的警匪片了。纽约导演Spike Lee把一部很容易拍得平庸的影片拍成了杰作。他对悬疑的处理手法,对手提摄影机的使用以及跳接的剪辑手法,把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拍得高潮迭起,并且不断挑战观众的智力。至于演员方面,奥斯卡影帝Denzel Washington单挑演技派高手Clive Owen,再配上老牌影后朱迪·福斯特,每个人物都亦正亦邪,层次丰富,让人无法忘怀。更为可贵的是,影片的内核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一起破案的层面,而是暗藏着对人性善恶的深层挖掘。这是一部让你紧张得激动,兴奋得思考的影片,而聪明绝顶的结局安排更会让你有再看一遍的冲动。
       3121
       Prince
       Prince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文化的标志性人物,那张著名的《紫雨》(Purple Rain)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但其实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做音乐,而且始终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准。他是个与时俱进的人物,会在不同的时代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但是这张新唱片却总是让我想起那个八十年代中期的Prince。这其实是一句恭维,因为那是他创作力最为鼎盛的时期,他那时的音乐色彩之丰富简直让人咋舌。这张新专辑就让人再次回到那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在这里你能找到Disco和Funk结合的Rock曲风;带一点hiphop的Jazz;拉丁节奏配合旧式的R & B风格,所有这一切都会让你觉得回到过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大碟
       最好的青春
       影片名叫The Best of Youth,译过来就是“最好的青春”。就因为这名字,我已经喜欢上这部电影了。没想到的是,这段青春竟长达四十年,加起来有足足六小时的上下两部。原本只想看一眼彩虹,结果却来了整整一个雨季。也好,有些事的确不是一句两句讲得清楚的。
       影片讲述一个意大利家庭从1963年到2003年的沉浮历史。主角是一对兄弟,哥哥叫马特奥,弟弟叫尼古拉。故事就从1966年的罗马开始,那是个黄金时代,年轻的生命驾驭着二轮电动摩托飞驰在古老的街道上,来自美国的激动人心的R&B音乐从每个收音机的喇叭里流泻出来,疯狂但同样流光异彩的舞会像烟花一样绽放在青春的夜里,还有那些机灵而友好的妓女为勃勃的生命力奉上旖旎的出路。最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哥哥马特奥,这个忧郁而骄傲的文学青年在一家精神病院做义工,偶然中发现他所帮助的女病人乔治亚受到医院电击的虐待。诗人的同情心和想象力让马特奥擅自带乔治亚逃出了医院,和弟弟尼古拉一同护送乔治亚回家。这段旅程后来成为了两兄弟命运的分水岭,因为一个无心的错误,乔治亚被警察发现并带走了。马特奥因为内疚而开始了自我惩罚,他剪了长发参了军,进而成为一名防暴警察。而弟弟尼古拉则一个人旅行到挪威,在一段嬉皮士生活后回到祖国成为一名精神病医生,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改变这个国家虐待精神病人的现实。这只是故事的开始,两兄弟和他们的家人及朋友之后发生的故事同时代的故事一起,交织出一幅描述意大利社会的画卷。直到影片结尾,观众才会发现,这四十年时光也许并不是一两个人的青春,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青春。
       导演Angelo Barbagallo在这部电影里显示出非凡的控制力和深沉的智慧。他自始至终在坚持一条可贵的原则:不轻易下结论。马特奥的阴郁、自闭及粗暴和尼古拉的浪漫、热情和仁慈,恰好是青春的正反两面。两兄弟的不同命运曾有非常戏剧性的交结,比如尼古拉和女友作为反政府的抗议学生被马特奥带领的防暴警察追赶。这本可以成为影片戏剧冲突的高潮,而马特奥和尼古拉两兄弟也完全可以被轻易地塑造成两个极端的象征符号。但导演没这样做,对青春和时代的忠实描述才是真正感动人心的所在。看得出导演暗藏了一个野心,他要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史诗,而他的做法是最大限度地展现一个宏大的视角,一份宽容的情怀,而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一个貌似真理的论断。这是一部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史诗,而非概念先行人为打造出来的虚假的历史。青春也好,历史也好,很多时候都没有那么多表面的波涛汹涌,它们的动人之处恰在于那表面底下的暗潮涌动。四十年,一个普通的家庭,两个个性迥异的兄弟,相逢,分别,犯错,悔过,有人新生,有人死去,你可以说这是最好的青春,也可以说这是最坏的青春。但对于像我这样已经告别青春却仍做着青春梦的人而言,这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也不仅仅只在讲述青春。
       
       赛末点
       这部伍迪·艾伦的新片有两个显著的改变:第一,故事不是发生在纽约;第二,影片中没有一个伍迪·艾伦影射自我的角色。这两点对于极度自我中心的纽约人伍迪·艾伦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变化,从而也使这部《赛末点》成为了他近年来最为出色的作品。
       故事讲的是年轻英俊的爱尔兰网球教练克里斯结识了伦敦富商之子汤姆,并成功地打入了这个上层家庭,汤姆的妹妹迅速爱上了克里斯,而她的富商爸爸也非常愿意为这个喜欢陀斯妥耶夫斯基、热爱歌剧的未来女婿打造一条致富的捷径。这个上层社会的伊甸园里唯一的毒蛇是汤姆的未婚妻,一个叫诺拉的美国女演员,她和克里斯在乒乓室里一见钟情,强烈的身体吸引和身份认同让两人不顾一切纠缠在一起。而他们的关系也成为这个完美家庭里的一颗定时炸弹。这本来是个老调的故事,婚外恋加社会等级的冲突,故事的结局也在意料之中,爱情或欲望在名利和前程面前只能是输家。但伍迪·艾伦的高明之处在于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扔给了“运气”。从影片一开始他就用画外音点出了这一主旨:运气对命运的影响比任何因素都重要。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用一些象征来暗示。网球教练的身份和赛末点的比喻都是为了这个“运气”而设立的。伍迪·艾伦是个聪明人,他那么巧妙地设置出重重机关,用四个出色演员的勾心斗角就是为了描画出“运气”这个真正的主角。而同时他又是个悲观的人,一切的处心积虑到头来都只取决于那么偶然性的运气,这不是给我们那颗向上爬的心最大的一盆冷水吗?这家伙虽然这次忍住没在影片里现身说法,但我们还是那么清晰地看见他躲在故事后面冷笑的样子。
       
       超级机器
       Extraordinary Machine
       Fiona Apple
       这张唱片的出版本身就是个奇迹,早在2003年就录制完毕,因商业性太弱被唱片公司搁置一旁,后来有歌曲在网上泄漏,并引起大批歌迷对Epic公司的声讨。而Fiona Apple本身在做这张唱片前也经历了精神不稳定的阶段。这位创作才女在出版了前两张专辑后对整个音乐行业深恶痛绝,她痛恨穿着暴露衣着来拍MTV,她对创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我觉得我已经没什么好写的了。如果那些歌能找到我,它们会来的;如果它们找不到我,那也挺好玩的。”但对媒体和歌迷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像她这样的歌手,越奇怪才越好。所以这张所谓新唱片《超级机器》承载了外界极大的期待。
       如果说她的第一张唱片《Tidal》是悲伤,第二张唱片《When the Pawn》是疯狂,那么这第三张唱片则既悲伤又疯狂。专辑中大部分歌曲都写于她同男友导演Paul Thomas Anderson分手之后,每首歌都交织着复杂的感情,爱与恨,厌倦和怀念,无奈和讽刺,当然还有她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智慧。所有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她如烟一般的婉转吟唱里。她不像Bjork那样声嘶力竭;也不像Tori Amos那样常把嗓子当成刀,用力要刺出血来。她虽然一样的自我沉溺,但她的气质里有种满不在乎的镇定:“你一遍一遍吻我的时候我睁开眼,看你像一条狗一样真诚。”你总能在她切肤的痛楚里找到旁观者的冷静。也许只有这冰一样的冷静才能镇住痛。谁知道,我们只能感谢上天给了她这么一幅烟熏过的嗓子,给伤感涂上一层无所畏惧的底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专辑中除了两首歌是她以前的搭档Jon Brion制作之外,其他都由hiphop制作人Brian Kehew和Mike Elizondo制作,他们在配器里加进了吉他、铜管乐器和鼓,让音乐层次更丰富,不但衬托出Fiona的嗓音,而且让那些歌曲更多了一重厚度。可以说,从这张专辑起,Fiona Apple已为成为一名重量级的创作歌手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