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灯下翻书]体制与人马治权
作者:马治权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有句俗语叫“形势比人强”。我最近看戈尔巴乔夫传记《真相与自白》,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体制比人强。”
       过去,我十分痛恨中国人的“聪明”,以为中国人的聪明与中国人的“丑陋”是同义词,可以说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丑陋”。我甚至怀疑这个民族的“种”由于历史悠久,由于地缘与血缘的“近亲繁殖”而大大地退化了。因此,想到中国人,就会想到猥琐、卑鄙、贪婪,自私,损人利己,明哲保身,就会想到宫廷阴谋、贪污腐败,官僚主义,黑箱操作,背后使绊子,破坏规则,发明潜规则等等,因而情绪不免悲观,很希冀有一场“种”的革命,比如倡导国人与异国通婚等。
       但我看了大量的传记和历史书籍外,这些看法有了改变。知道这些东西实在是极权统治的结果。比如说腐败,凡是实行极权制的国家,都会有程度强烈的腐败。
       俄罗斯的人种应该说是优良的,身材魁梧,头颅硕大,面目英俊,声音洪亮。然而即使如此,在极权制下,他们也会腐败,像勃列日涅夫。戈氏著作在谈到安德罗波夫时说:安德罗波夫不负众望,……坚决反对一切与“勃列日涅夫主义”有关联的东西,诸如:任人唯亲,明争暗斗,阴谋诡计,行贿受贿,道德败坏,官僚主义,经营不善,纪律涣散,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他斗争的对象,这也是对人们期望的回报。
       但是,安德罗波夫的措施,面对极权制,无异于以卵击石。苏联终究解体了。其卫星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东德也随之改变了体制。东德与西德统一后,极权制的东德实行了西德的民主体制。于是,有报道,总理施罗德坐专机休假,家人却要坐火车去。如果一同坐施罗德的专机,则要付费用,而那费用要比坐火车高出许多。施罗德经过算账,认为让家人坐火车比较经济。于是施罗德坐了飞机,家人们则坐了火车。当然施罗德可以破坏这个规定,但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弹劾。施罗德雄心勃勃,绝不会因小失大,去做那种蠢事。但如果将主人公换成勃列日涅夫,那就不存在问题了。在极权制下的苏联,是没有人管这些问题的。假如施罗德是在苏联时代,那么,施罗德也会腐化的。“特殊材料制成的勃列日涅夫”都会腐化,何况施罗德是资产阶级代表,是“腐朽没落之身”呢?
       香港也是炎黄人种,也有我上面所说的种种“人种的弱点”,但香港由于实行了相对民主强制监督的体制,香港人就好多了。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一项,就很能说明问题。香港的十字路口,绿灯一亮,车像箭一样地穿了出去,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何来如此速度,就在于香港人的秩序。十字路口车流量倍增,车速必须加快,而这加快的基础就在于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同样是中国人,内地人喜欢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许多公共场所都会噪声四起。但在香港的公共场所说话,却要悄声细语,经常可见用口吹手指头的动作。为什么?到处有警察,说话声音高了,警察便会拿出罚条。没有什么人情可讲。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超级强国,我过去以为是与人种有关,以为美国人体形高大,为人诚实。但最近读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才知道美国人对一个人的信任,是建立在完善的监督机制上的。他们首先把人设计成“坏蛋”、“恶魔”、“道德败坏者”、“靠不住的人”,然后发明种种监督限制的措施。这些措施集中起来构成了体制。不管什么人,都必须遵循体制框架内的游戏规则。“伸手就被捉”、“动辄则咎”,没有一个人例外。尼克松就是最好的例子。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人种上孰优?恐怕各有千秋。但尼克松被弹劾了,勃列日涅夫却一干20年。
       读明史,知道崇祯皇帝朱由检虽是亡国之君,但也绝非一无是处。他在位时,“日理平台,勤于政事”,“减膳撤乐,厉行节约”,很有明君的作风,然而终逃不脱吊死于煤山的下场。为什么?体制使然。极权制使皇帝事必躬亲,而群臣之间又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有利自我则积极动作,不利自我则消极对抗。而且“文官制”极易产生官僚主义。万历皇帝曾有过许多宏图,但经不住文官们的对抗,终于偃旗息鼓,最后以不理朝政以报复群臣。群臣缘何如此,仍然是体制使然。因此,极权制下的官僚主义使任何“英明领袖”在社会危机面前变得无可奈何,一筹莫展。他们的一切政策意图统统会被官僚主义消化得无影无踪。同时,极权制又像一把魔椅,任何人坐上去都会发昏、腐败、飘飘然,都会像崇祯一样,虽然死得异常惨烈,却不知自己死于何故。这是“成也体制,败也体制”。因此,不变革体制,任何英明领袖都将一事无成。而体制的变革,又不是某个人心血来潮便可以付诸实施。一种体制的变革,必须待矛盾积累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才会有所转机,即所谓“社会危机开新河”。旧中国几千年的极权统治基本上就是这样恶性循环着,而良性的改革却鲜有成功。
       [任法花荐自《教师报》2005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