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专题]乔治.桑的田园小说
作者:徐和瑾

《译文》 2004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乔治·桑(1804-1876)是一位多产的法国女作家。她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撰写了一百多部小说、五十多部剧本、一首抒情诗、几篇哲学论文和大量文章。在她卷帙浩繁的小说中,最成熟也最受读者喜爱的无疑是她的田园小说,其中最著名的为《魔沼》(1846)、《弃儿弗朗索瓦》(1847-1848)和《小法岱特》(1849)。
       乔治·桑原名奥罗尔·迪潘,因父亲早逝,自幼由祖母扶养,乡居祖母地产的所在地贝里地区诺昂村,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产生深厚的感情。移居巴黎后,她仍经常回家乡居住。1840年后,她大部分时间在贝里地区度过。她对农民进行观察,同他们谈话,请他们给她讲故事。农民的纯朴、无私和热情使她深受感动,因为相比之下,许多资产者和文人贪婪、自私,是背信弃义的小人。
       当时,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1842)、保罗·费瓦尔的《伦敦的秘密》(1848)等小说相继在报刊上连载,深受读者欢迎。乔治·桑对此感到气愤,她觉得这类小说宣扬暴力、伤风败俗的行为和社会上不公正现象,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于是,她在1845年秋用四天的时间写出《魔沼》,开始以“打麻人夜话”为题的田园小说系列。
       在当时的法国小说中,农民是十分罕见的人物,乔治·桑把农民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恢复了农民在文学中应有的地位。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法国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农村,但农民受到蔑视,农产品被廉价收购,农民的收入只是略高于仆人,而仆人的食宿是免费的。另外,农村生活之美也不为人们所知,一是城里人去农村只是为了休息和消遣,所以看不到这种美;二是农民整天劳动,没有时间去发现这种美。
       乔治·桑认为,“使每种工作富有诗意、变得高尚,同时对这种工作过于辛苦表示同情,并批评社会领导无方”,就能写出“经久不衰的有用作品”,她正是本着这种宗旨来歌颂农民的劳动。1847年12月31日,《弃儿弗朗索瓦》开始在《辩论报》上连载。1848年起义失败后,乔治·桑隐居乡下,并应即将出版的《共和派观众报》之邀,开始撰写《小法岱特》。她决定把她的故事奉献给她那些被囚禁的朋友,特别是五月示威的领导人阿尔芒·巴尔贝斯:“既然别人禁止我们同他们谈论政治,我们就只能给他们讲些故事,让他们散散心,或是让他们入睡。这本书我首先献给阿尔芒……”
       乔治·桑因不满自己的家庭生活,于1830年与丈夫分居,同年来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她一面进行写作,一面追求幸福爱情,先后同诗人缪塞、音乐家肖邦等有过著名的浪漫史。她说:“要成为小说家,就应该浪漫,就像有了野兔才能用红葡萄酒和洋葱进行烹调一样。”她的这三部田园小说是一曲曲爱情的凯歌。
       在《魔沼》中,富裕的农民热尔曼丧妻后带着小儿子前往邻区跟一个有钱的寡妇相亲,同行的有邻居少女玛丽。他们在森林中迷了路,在魔沼旁过夜。这一夜虽说疲劳、饥饿,却使热尔曼看到这牧羊女的能干和温柔。第二天,他看到有钱的寡妇轻佻、庸俗,就决定娶玛丽为妻。小玛丽虽然觉得热尔曼同她的年龄相差过大,但最后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在《弃儿弗朗索瓦》中,磨坊主的妻子马德莱娜·布朗榭出于同情收养了弃儿弗朗索瓦,马德莱娜的丈夫生活放荡,他听信情妇的谗言,把弗朗索瓦逐出家门。三年后,磨坊主负债累累,生病而死,马德莱娜也劳累过度,卧床不起。弗朗索瓦闻讯赶来,帮助马德莱娜恢复健康,挫败了磨坊主的情妇吞并马德莱娜家产的阴谋,用他生母给他的钱偿还了全部债务,最后同马德莱娜喜结良缘。
       在《小法岱特》中,农民巴尔伯的儿子朗德烈有一次在小法岱特的帮助下找到了出走的哥哥。为了报答她,朗德烈经常邀请这个肮脏、粗野的姑娘去跳舞,并保护她免受别人的欺侮。他们的友谊逐渐发展成爱情。小法岱特改掉了不爱清洁和粗野的坏习惯,成为端庄、美丽的姑娘,最后和朗德烈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在这些小说中,爱情有着巨大的力量,它使富裕的热尔曼和贫穷的小玛丽结合在一起,它消除了马德莱娜和弗朗索瓦在社会地位和年龄上的差别,它还把待人粗野、不懂礼貌、没有整洁习惯的小法岱特变成端庄、秀美、风度翩翩的姑娘。正如乔治·桑所说,“我们认为艺术的使命是情与爱的使命,认为今天的小说应该取代幼稚的时代中道德说教性的寓言[……]并使人喜爱那些事物,即使要对它们稍加美化”,因为“艺术不是研究确定的现实,而是寻找理想的真实”。
       乔治·桑像巴尔扎克、雨果等大作家那样,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一种社会,建立一种道德,分析各种感情,在我们不稳定的、受到威胁的生存中引入梦幻般的诗意。她在“理想的真实”中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即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当作黄金时代来加以描绘的原始社会。在该文中,卢梭对人类的自然状态作了假设性的描绘,指出人类有过一个事实上平等的时期,在那时,人们过着“自由、健康、愉快、幸福的生活”。乔治·桑说:“我想成为不识字的农民,即从上帝那儿得到善良本性、宁静生活和正直思想的农民。”她又说:“田园生活是充满香味的伊甸园,对喧嚣的世界感到厌倦的人们和受折磨的人们都想在那里隐居。”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她十分自然地把这种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并用来安慰她那些被囚禁的朋友。
       为如实表现农村的纯朴生活,乔治·桑使用了贝里地区的土话,并对其词语进行加工,使它们既能被当地农民理解,又能被巴黎的读者看懂。她创造的这种古朴而又自然的文学语言,先在《魔沼》和《弃儿弗朗索瓦》中试用,取得成功,然后她又毫不犹豫地用于《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同卢梭的《新爱洛绮丝》、贝尔纳·德·圣皮埃尔的《保尔和薇吉妮》等作品一脉相承,是文学中的乐天派。她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同巴尔扎克、司汤达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被现实折磨得形销骨立的人物相比,犹如清风拂面,使读者感到清新和振奋。在战后的法国,随着环境保护和地方主义运动的兴起,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不断再版,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