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蒙童的造反
作者:张政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的孩子,身心所受的压迫,较诸别国的孩子深重得多,可堪为世界之最。但却毫不光荣,因是蒙昧之至的反文明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功课作业的繁重,已膨胀到了全社会众口一词吁请“减负”的程度,但收效甚微,孩子们肩上的书包还是山一样的沉。更有“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还要额外给自己的子女加码,逼着他们去上奥数、外语或琴、棋、书、画等种类繁多的培训班或家教,风雨无阻,锲而不舍,以指望他们将来成为出人头地、风光无限的什么“家”或“星”。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革命的真理,在孩童的身上照样应验。于是,逃学、出走的有之,撕书、毁琴的有之,更激烈的表现,以自残相抗争的事例日前也有所闻。据报载,浙江温州的一位上小学五年级的十岁女孩,因不堪父母相逼学琴之苦,竟用水果刀狠割自己的手指,鲜血淋漓,使她的母亲大惊失色,这才震醒了她催生女儿成为“天才”艺术家的“美梦”。自残女孩的造反理由虽蒙昧却不失天真:“如果我把手指割下来,就不用那么累了。没有手指,我就不用再学琴了。”
       这位性格倔强,无畏果敢的小琴童,年仅十岁,蒙昧不是她的错,而是她的父母的无知,是现行社会的某种缺陷,以至疯狂所造的孽。她将不能摆脱父母相逼学琴之痛苦的罪因,归结到自己的手指上,于是毅然割指相抗争,如果再决绝一点,剁下双手,或自杀身亡,岂非更大的悲剧哉?其实,小小年纪的她,哪里知道,她所抗争造反的对象,不是那一架冰冷而漂亮的钢琴,也不全是她执“天才”美梦而不悟的痴心父母,而是现行社会教育领域的某种不良风气。能说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加重,培训、家教泛滥,与高考指挥棒,以及一些所谓的演艺大明星一场演出的进账,抵过普通百姓一辈子甚或几辈子的收入,等等不正常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没有一点因果关系吗?我以为是有的。然而,社会的进步,以致相对公正、完善,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所以,类如这位十岁琴童单枪匹马的蒙昧的抗争和造反,其结局注定是一场悲剧。
       那么,不抗争,不造反,又何以能救,与这十岁琴童运命相怜的孩子们跳出这因社会不良风气引发,痴心父母“天才”梦想幻化所酿成的培训、家教泛滥之苦海呢?看来,办法只有一个,虽馊了点,就是委曲求全,装傻作笨,将自己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顽石,或榆木疙瘩,让他们的痴心父母彻底灰心丧志,也许,这才能换来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之身。但从年尚幼稚的孩童一面想,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中,开始就有了诈谎做伪经历的记录,以缺失天真换来童年的自由,这代价也未免太大,太痛苦了,是无快乐可言的。而真正能拯救他们脱离苦海的,怕只有赖这些不幸孩童父母的良心找回,迷梦觉醒,以及社会于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方面不良风气的匡正了。
       [连理荐自《四川文学》2005年第10期/夏清泉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