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西风]书潮
作者:佚名

《译文》 2004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自认为有品的人不会不知道,世界上最醉人的葡萄酒都是来自法国西南部一个叫做波尔多的地方。早在1662年,英国海军大臣萨缪尔·佩皮斯在他著名的日记里写道:“有种叫做奥·布里昂的法国葡萄酒,味道很好,特别极了……”这种奥·布里昂酒(Haut-Brion),就是波尔多第一种葡萄酒。三百多年来,奥·布里昂、玛歌(Margaux)、拉斐(Lafite)、 拉图(Latour)和木桐-罗吉德( Mouton-Rothschild)这些产自波尔多古老酒庄的五大名酒,已经成为葡萄酒中的贵族与圣物,地位不容挑战。然而,最近二十年来,在波尔多最名贵的葡萄酒排行榜上,却相继冒出了Le Pin Valandraud,Gracia等新品种,其酿造手段也与传统截然不同。人们发现,原来,在水土不那么好的土地上,在血统不那么高贵的家族中,用不那么正宗的酿酒术,也能酿出顶尖的葡萄酒!《华尔街日报》欧洲版评酒专栏作家威廉·艾奇克森(William Echikson)的新著《高贵地腐烂》(Noble Rot: A Bordeaux Wine Revolution, W.W. Norton & Company2004年5月版)讲述的就是这场波尔多葡萄酒革命。
       书名很有意思,其实是个酿酒术语,是波尔多依奎姆酒庄(Chateau d" Yquem)酿造著名的苏特恩白葡萄酒中的一道工序,是指白葡萄熟了以后,酿酒人让它留在葡萄架子上腐烂,不过作者用作书名却是有他的深意,书名暗讽那些位于波尔多吉伦特河左岸的老牌酒庄,现在都被自满、势利的传统主义者所把持,他们躺在金字招牌上自我“腐烂”。而在右岸,却有一批在车库里酿酒的人(garagiste),他们打破陈规,探索新技术,酿出了别有风味的新酒。作者还率性地把左岸、右岸的两派人分为“坏人”“好人”(baddie,Goddie),“好人们”是一群劳动阶级法国人,而其中最大的“好人”是美国传奇酒评家罗伯特·帕克,他以一人之力,捧红了那些车库里流出来的佳酿。
       来自中产阶级的一个美国人罗伯特·帕克,挑起一场法国当代葡萄酒的革命。而追溯到十九世纪,法国葡萄酒业也曾经与美国有过一次戏剧性渊源,那一次,美国差点毁了葡萄酒,但最后又拯救了它。英国作家克里斯蒂·坎贝尔(Christy Campbell)的新书《根瘤蚜:葡萄酒是如何获救的》(Phylloxera:How Wine Was Saved for the World,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04年2月版)讲述的就是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1860年代初,波尔多附近的罗恩山谷里的葡萄树不知为何纷纷枯萎,引起了全法国的恐慌。蒙比利埃市的植物学家朱雷-埃米尔·普朗雄(Jules-Emile Planchon)受命调查。他拿着放大镜,发现一株葡萄藤根部爬满了极微小的黄色昆虫——后来这种小虫被命名为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astatrix Planchon)。很快,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蚜虫以侵略军的速度蔓延开来,葡萄酒的故乡波尔多眼看将毁于一旦。在几年之内,又扩散到欧洲。在美国昆虫学家查尔斯·瑞雷的帮助下,普朗雄发现这种寄生虫是偶然间从美国来到法国的。他相信只有引进具有免疫力的美国葡萄树,才能拯救法国葡萄酒。但是在法国政府三十万金法郎悬赏良方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疗方都冒出来了,许多产葡萄酒的地方几乎要爆发革命,因为当地经济全停滞了。最后,还是普朗雄等人的建议被采纳。到1914年,全法国的葡萄已经全都是美国葡萄树接在法国葡萄根上的产物了。这段历史在巴黎公社、普法战争以及达尔文、巴斯德等大科学家相继登场的背景下,读来尤其有趣。
       
       最后说一点苦艾酒(Absinthe)。说到苦艾酒,但凡了解一点十九世纪法国文学艺术史的人,很可能会心一笑。因为这种容易使人上瘾、让人兴奋催情的药酒,在1860年代到1900年代初期这几十年的法国文化界是如此流行,以至于翻开任何一本关于苦艾酒的书,你都会看到这期间法国所有著名作家、艺术家的名字,当然,还有比亚兹莱、奥斯卡·王尔德等少数几个英国人。据说饮苦艾酒后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受,使人浮想联翩,灵感频来。实质上这是轻度中毒时出现的精神松驰。前两年有最新研究称,凡高发疯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喝了大量饮苦艾酒后出现幻觉。
       伦敦电视制片人杰德·亚当斯(Jad Adams)显然对这段历史颇为着迷。他的新书《可怕的苦艾酒:瓶中恶魔的历史》(Hideous Absinthe: A History of the Devil in a Bottle,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4年4月版)就搜集了大量资料掌故,混合了十九世纪文学、艺术、科学、社会史知识,为苦艾酒这个使人堕落的“瓶中恶魔”立传。他说,德加、马奈、毕加索这些大师其实都是苦艾酒徒,至于兰波、魏尔仑这些放浪形骸的诗人,他们有多少诗作是苦艾酒刺激的产物的?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名气不算大的法国全能型文人查理·克罗斯(Charles Cros),他是马奈、兰波、魏尔仑的诗友,也独立研制过留声机、自动电报机等。他对苦艾酒的沉迷程度惊人,每天竟要喝二十杯,最后喝死。
       四五月间(2004年4月11日—5月30日)的《纽约时报》非虚构类排行榜颇令笔者精神一振,因为过去半年政治类读物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观,各种类型的有趣的新书纷纷登场。尽管相继占据这两个月排行榜榜首位置的,还是两部关于布什政府与伊拉克战争的时政书:先是三朝元老、去年辞职的布什高级反恐顾问理查德?克拉克的《反对所有敌人》,严厉批评布什政府在“9?11”前后处事不当;进入五月,当年揭露“水门事件”内幕的老牌记者鲍勃?伍德的《攻击的计划》大曝布什如何决策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内幕,一路畅销。
       1《吃饭,开枪,走人》
       Eats, Shoots, and Leaves:The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to Punctuation
       By Lynne Truss
       Gotham Books 2004年4月12日版
       谁也没有想到,这本书名古怪、讲解如何运用标点符号的幽默书,自去年11月上市以来在英国居然能买到近六十万册。现在,它登陆北美大陆,又掀起了热潮。书名来自一个笑话:一只大熊猫来到酒吧,点了一客三明治吃(eats),然后掏出手枪朝天开枪(shoots),酒保问他要干啥,大熊猫抄起一本书扔在吧台上咆哮道:“这本野生动物手册标点错得一塌糊涂。你看看关于我的词条。”酒保赶忙翻到那一页,只见上面写道:“熊猫:体大,黑白色,体态像熊,哺乳动物,原产自中国,吃食,开枪,离开。(eats,shoots,andleaves)”原来,作者在eats shoots and leaves(意为“吃竹笋和竹叶”)中多加了两个逗号,因为一词多义而造成了歧义。
       作者Lynne Truss是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说她自己既非文法家,也非语句结构专家,但自认是个一丝不苟的人,见不得如今因网络泛滥,人们在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室里抛弃或者乱用标点符号的堕落。于是,她从两年前就在BBC四台作了讲解标点符号的广播系列讲座,受到热烈欢迎,这本书就是以这次讲座为基础写的。她用优雅、机智的语言告诉人们,逗号,分号,破折号等等标点符号本身都非常神奇,比如,“破折号比分号不正式,这使得它更吸引人;它使句子更具有对话的口语腔;而且她能起到非常微妙的作用。不过,人们使用它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知道你不可能用错它——对于一个标点符号来说,这可是难得的优点。”本书上榜六周,现已升至第一位。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2《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Alexander Hamilton
       By Ron Chernow
       The Penguin Press 2004年4月26日版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十岁的时候,父亲抛弃了他;十二岁时,母亲发高烧病死,就死在他旁边的床上。一个表兄收养了他,但很快又自杀了;就在这几年间,他的姨妈、舅舅、外婆也死了;法院变卖了他的遗产,判给了他母亲的前夫。这时候,汉密尔顿才十多岁,和弟弟成了贫苦的孤儿。三年里,他成了成功的商人;十年里,他当上了乔治·华盛顿的参谋长,指挥革命军勇敢地作战;二十年里,他成了纽约最成功的律师之一,执笔起草《联邦党人文献》的大部分内容;三十年里,他成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搭建了一整套金融体系,为今日强大的美国奠定了基础。
        在群星璀璨的美国建国者中,进步论者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最不受关注的一个。原因时多样的,因为他不择手段往上爬,因为他是商业奇才,因为他的主要对手——托马斯·杰弗逊和约翰·亚当斯——比他多活了几十年,他们竭尽所能埋葬他的声望。所以,尽管汉密尔顿对美国的贡献并不比其他人逊色多少,首都华盛顿却没有一座他的纪念碑。
       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迄今最精彩的汉密尔顿传记。作者荣·切诺以《巨人:约翰·D·洛克菲勒》著称。从他的这部新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密尔顿就像一个阴暗的树丛,积极,乐观,有抱负;也对人性悲观,常常感到沮丧。的确,仅仅从汉密尔顿传奇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就可以相信,这部八百页的传记,绝对值得一读。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3《与我哥哥的三星期》
       Three Weeks with My Brother
       By Nicholas Sparks, Micah Sparks
       Warner Books2004年4月1日版
       2002年,畅销书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和哥哥米卡出发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这次旅行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已去世,面对各种世界奇观,勇敢的米卡与严肃沉静的尼古拉斯不禁想起了童年时代的种种历险和曾考验他们之间信任的悲伤往事。一路上,他们惊讶地发现了许多关于失去、爱与希望的事情的真相。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以他幽默、坦率的文笔,再现了这次穿越他们心灵的环球之旅。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4《国母们》
       Founding Mothers:The Women Who Raised Our Nation.
       By Cokie Roberts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2004年4月1日版
       1784年,约翰·亚当斯曾写道:“每当我听说一个不一般的人,不管他是好是坏,我会自然而然地想知道,他的母亲是谁?”现在,轮到我们追问了:约翰·亚当斯的母亲是谁呢?在亚当斯、华盛顿、汉密尔顿、福兰克林这些不一般人的背后,有些怎样的女性?答案就在ABC电视台女新闻评论员库奇·罗伯茨的这本新书里。她深入日记、书信,甚至菜单,寻找建国之父们的妻子、母亲、姐妹、女儿、情人的踪迹。罗伯茨甚至不无夸张地认为,如果没有这些爱国爱家的女人,美国独立战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