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文化=“补丁”?
作者:从维熙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时下的报刊越来越多,但是给精神田园的净土,版面却越来越少。有的报纸动辄几十版,但是你从头翻到尾,除了广告如过江之鲫前呼后拥之外,却难以找到一块纯净的精神田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词汇里,它理应是张扬中华文化的窗口;但是有些大小报纸,似乎被抽掉了中华报人的筋骨,而炒作起应时小卖来了。君若不信,可以翻一翻报摊上的纸堆,其颜色倒是非常花哨,多翻几份会弄你一手彩墨,让你得立刻去卫生间洗手,但是精神文化田园,则接近一片荒芜。面对此种情况,笔者忽然想起一个词汇,文化是不是成了广告的补丁?
       之所以发此感慨,绝非空穴来风。有一天,一家南方大报,打来电话约稿,说希望立刻给他们发个电子稿件过去,长度不要超过1500字。我说,我刚写完一篇有趣的文章,文长2000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马上给他传过去。他说:“我们要砍掉500字。”我说,“如果言之有物,你们下得了刀吗?”他说:“希望你老兄体谅时下编文化副刊报人的困难,我们的稿费可以从优,但必须是整整的1500字,多了是不行的。”我说:“何故让作者削足适履?”他说:“老兄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副刊版面,是根据当天广告多少而定的;我编的那块版,只剩下那么大的地盘了。”我的天!原来是让我把文章传过去,当广告版面的补丁。我说,谢谢你向我约稿,但是我还没有想到把文学当补丁卖;无论稿酬高低,我都难以从命。
       这事情就吹灯了。放下电话,我首先进行了自我审视,是不是自己太不识时务了?因为时尚中的报纸,离开广告是难以生存的,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但我很快心情就平复了下来,之所以这么快就找到解脱,因为这家报纸是广告收入的大户,我曾在去年年终广告收益排行榜上看到过一个统计资料,该报广告收益排在全国报纸中是名列前十名之内的;可也怪了,就是这样的一家资金雄厚的报纸,却吝啬到了荒芜文化田园的程度,那版隔三过五的所谓文化副刊,像是难产的胎儿似的孕生出来,也多是以脂粉和口红之类的时尚小卖,来软化肢解中国文化经脉的水货。因而,我的文字拒绝在这样的码头上靠岸,不仅是无需自责——正好相反,这是一个文化人,保持在文海行舟的尊严。
       事后,一位老报人到我家做客,我对他说起了这件事情。他先是哈哈大笑,说我是少见多怪;后对我伸出了拇指,说我还没为“五斗米折腰”。他说他编了大半辈子的报纸,有喜欢浏览报纸的积习,因而常到图书馆去翻阅全国报纸。他的结论是:能够始终如一保持文化田园纯净品格的,已然微乎其微。有的厚厚一摞彩印报纸中,竟然没有文化副刊的版面;有的倒是挂着文化副刊的招牌,但里边都是一些扭捏作态的红粉佳丽或畸形变态的恋爱轶闻。前者把文化副刊砍个精光,做的还算赤裸;后者则显出技高一筹,以时尚中的俊男美女肖像扼杀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精髓。最后这位老报人不无感慨地长叹了一声:“这是中国报人的悲哀!”
       我说:“说到底,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你看过马戏团里猴儿钻火圈吗?”
       我说:“看过。”
       “时下一些报人在钻金钱眼。文化良知被狗吃了。”为了说明问题,他对我列举了从五四以来各个时期的报纸,它们并不是不发广告,但绝对给文化以不容侵犯的固定阵地;即使是五十年代的对开报纸,无论它的老板姓氏为谁,也从不消解文化副刊。之所以如此,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大国,文化是国人不可欠缺的精神食粮。
       本来,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笔者并没想到对“补丁”一事行文。可是就在此时,全球电脑正遭遇代号“冲击波”病毒的袭击,而防止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就是用代号为“补丁”的文件,为电脑架设一道防护墙。国文兄从他的电子邮箱,发来这个杀毒的“补丁”邮件,我在将其输入电脑之时,不禁想起了我遭遇的广告补丁一事,便提笔写此文章。当然,表面看来我的补丁事件和电脑消毒的“补丁”,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码事;但仔细推敲起来,却也不乏其内在的联系。电脑的“补丁”在于抵制电脑病毒的扩散,以保证电脑的安全运转;我抵制文化沦为传媒的广告的补丁,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保护精神田园的绿色,则更具有长远的意义。难道不是吗?“冲击波”病毒,在全球毁坏了五十万台电脑,是个人人看得见的罪恶;而我们文化田园的沙化荒芜,不是数字可以运算出来的——它殃及的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大问题。
       希望我的这则“补丁”事件,对时下屠文弃祖的报纸,能起到一点消毒作用,并唤醒一些办报人的文化良心!
       [曹炜明荐自《新民晚报》2005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