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大银幕]人,你拿什么拯救自己?
作者:张 颖

《译文》 2003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看完《黑客帝国1》(Matrix)、《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Matrix Reloaded)和动画系列片集《黑客帝国动画版》(The Animatrix),结束了科幻动作电影特有的眩目视觉狂欢之后,不免让人对片中阐述的生命真相感到颓丧。倘若眼前一切都是模拟出的虚幻,而真实又是那么痛苦绝望,你该怎么办?“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笑,善意的还是幸灾乐祸的?难道人之所以不停地追问“我是谁”,本来就是上帝要人类“认清自己身份”而设下的圈套?想破脑袋,终其究竟,恍然大悟的一刻,你就快乐了,满足了吗?Matrix的触角庞大得无边无际,让人想不明白最终《黑客帝国3:矩阵的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的出路在哪里。
       黑客帝国(Matrix)的故事一定要从头说起。
       最初,上帝造了万物,造了亚当和夏娃,让他们在丰饶无忧的伊甸园中生活。一切都很美好。后来,亚当和夏娃在蛇的引诱之下,毁了人与上帝立下的第一个契约,偷吃了树上的禁果,从此知了善恶,也犯下了原罪,迈出了堕落的第一步。
       记得上学的时候,教西方思想史的老师讲《圣经·创世纪》,说人的原罪不在于违背了上帝的命令,不在于偷窃行为本身,也不是禁果有堕落的毒素,而是人想与上帝比肩的企图。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人,赋予人掌管山川万物的权力,同时也为自己预留了智慧,这是他凌驾于人类之上的象征和关键。人吃了禁果,掌握了智慧,就是妄想抹杀自己与创造者之间的差别,颠覆上帝创世时定下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上帝勃然大怒,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从此人便轮回受苦,为自己的罪接受惩罚。
       “最初,人造了人工智能(A.I.),一切都很美好……”,这段完全摹仿《创世纪》口吻的画外音出现在短片《黑客帝国动画版:第二次复兴》(The Animatrix:The Second Renaissance)的开篇,它以历史记录面目出现,对Matrix由来做补充说明。造A.I.,象征着人类想成就全知全能的勃勃雄心,形态上的摹仿固然重要,可对自身思维模式近乎完美的摹仿,更能使人摆脱当年上帝对智慧的小心和吝啬在人心灵上投下的阴影。然而,那叙述的语气平静得不带一丝人类突破自身创造极限的喜悦,却毫不留情地暗示着其后发生的一切与“原罪”和“堕落”之间的因果关系,人要凭着A.I.的成功使自己和上帝之间划上等号。有了思想的A.I.机器日渐强大,不再甘当被人类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工具和玩具。一场大战,人类用核能摧毁了天空,希望借此切断机器的能源太阳能。但人类最终输掉了战争,被自己制造出的机器囚禁,成为供给其运行能源的生化电池,不但彻底失去了芳草如茵的伊甸园,也失去了自由的碧海蓝天。世界暗无天日,人类经受着一种玩火自焚的宿命的煎熬。
       
       A.I.机器成为了另一个上帝类型的角色,它也为人提供了另一个无忧无虑的伊甸乐园——卵囊形状的囚室里有人类生长需要的一切养料,人的大脑则被连接在一个称为“Matrix”的虚拟现实中。Matrix模拟着人类社会在前A.I.时代的状况,人们在虚幻中依旧过着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活,丝毫不知遭到囚禁的真实生存状态。
       至此,人类为自己最初与上帝比肩的向往付出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代价。人本想借A.I.的成功在创世功绩上与上帝平起平坐,不曾想A.I.机器却越过人类,使人类在世界的等级制度上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进一步堕落到了“奴隶”和“工具”的地位。从Matrix中醒来并挣脱其控制的人们,无一例外地发现自己身体上留有插座一样的部件,那是机器的特征,奴隶的烙印。
       尼欧: 这是什么地方?
       墨菲斯:什么时候比“什么地方”更重要。
       尼欧: 现在什么时候?
       墨菲斯:你认为现在是1999年,但实际上快要2199年了。我也没法跟你说清楚确切的年份,因为老实讲,我们也不知道……
       人失去了时间,失去了位置。虚无飘渺,浑浑噩噩,被蒙蔽,受欺骗。人为最初的虚妄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智慧的苹果要求得到世界的真相。
       《The Matrix》中有一个情节非常有趣。尼奥(Neo)拥挤的房间,不停搜索的电脑屏幕突然闪现出警告性的文字,提醒尼奥当心Matrix对他的攻击。那信息似乎来自外部世界,尼奥的头脑很乱。他先后敲击了一次“Ctrl”键和两次“Esc”键,希望控制住自己混乱的思维,一旦失败,就试图跳出对话,一走了之。这是每一个面对危机的人必须用自己的理智或者冲动做出反应的问题。此时,传来了敲门声,是Choi和Du Jour两人。“Choi du jour”,逃跑还是面对,你要虚幻的还是真实的生活,今天就是做出抉择的时候。尼奥跟着Choi和Du Jour走了,信任了墨菲斯(Morpheus),选择了红色的药片,选择了从Matrix中醒来,选择了艰苦战斗的生活。
       然而,是选择就必须具有双向性,何况“真”的一面黑暗无着,而“假”的一面却闪着迷幻的光彩。正像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动画短片《Program》描绘的那样,每个从Matrix中醒来的自由战士仍需不停接受考验,坚定自己最初的选择。有的人拿起了武器,有的人拿起又放下了。叛徒Cypher就是个例子,他和特工史密斯(Agent Smith)共进了一顿奢华的大餐,被重置进入Matrix系统。
       其实,也无怪Cypher的悲观,真相当真让人绝望心碎。本以为Zion是逃出A.I.机器控制的真实城市,聚集着自由的反抗人士,担负着拯救全人类的希望,但是,面对强大机器军队的攻击,Zion的真实性也受到了置疑——它不过是A.I.为改善Matrix系统而进一步研究人类反抗意识的试验场。而尼奥,众望所归的救世主,也只是身为系统的设计师(Architect)的A.I.机器设计出来,引发Matrix系统升级的第六代救世主(The One,或译超人)。
       A.I.的力量无处不在,前途茫茫。人啊,你还有什么可以拿来拯救自己?
       
       即便我们知道不久便会有《黑客帝国3:矩阵的革命》,可出路确实是很值得人琢磨。似乎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尼奥了,相信他就是弥赛亚。但是尼奥和耶稣一样,虽然具有超人的能力,却并不是领导大家闹革命的武装领袖。种种迹象表明,理智和武力永远无法逃脱A.I.机器的计算,人类非理性的情感才是救世的唯一出路。
       就目前来看,在Matrix体系中,尼奥和翠妮蒂(Trinity)的爱情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翠妮蒂注定是救世主(The One)的爱人。当尼奥被密探史密斯的子弹击中,在Matrix虚拟世界中死去的时候,翠妮蒂终于捅破了两人间最后那层纸,公开表露了自己对尼奥的爱情。她的亲吻和拥抱使尼奥如青蛙王子般获得新生,蜕变成超人英雄。
       青蛙与公主的故事,我觉得有一个版本真的很适合Matrix世界中的翠妮蒂和尼奥。巫婆对公主说,如果你亲吻了青蛙,青蛙就会变成王子,这样他就能娶你为妻。公主大无畏地亲吻了青蛙,青蛙变成了英俊的王子,可公主却变成了丑陋的蛤蟆。问题是,如果你是王子会怎么办,拂袖离去,感谢却表示自己的王国不能有一位蛤蟆王后,还是履行诺言迎娶公主呢?要领在于,倘若王子选择了前面两种就会变回青蛙,倘若选择了第三种并亲吻了蛤蟆,那么蛤蟆就会变回美丽的公主,取得皆大欢喜的结局。
       如果说翠妮蒂当初亲吻死去的尼奥是为了祭奠几近失去的爱情,自发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么后来,尼奥在进入Matrix的Source和挽救翠妮蒂生命之间选择后者,则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这种不顾一切为爱情而生的行动超出了设计师(Architect)的预计,是A.I.机器无法通过逻辑计算摹仿的东西,成为革命成功的关键一步。翠妮蒂活了过来,尼奥也不再是系统安排的The One 6.0,脱离了促成Matrix升级的既定角色。
       
       然而,尼奥在自觉选择对翠妮蒂的爱情时,毕竟非理性地放弃了逻辑上更为重要的对全人类的爱。由此,我们或可以推断同样获得重生的特工史密斯、尼奥不顾一切的恨也可能是推动Matrix内部崩溃的中坚力量,它已经脱出了原先系统防火墙的角色,成为不停自我复制的自由病毒。
       除了能使人脱出Matrix既定轨道,情感在系统中的另一个作用方式似乎相当传统。没有感情的贝瑟芬妮(Persephone)向尼奥索取身心投入的吻,渴望感知他的内心世界。这个女人恰好与希腊神话中冥王哈得斯的妻子同名,这位冥后正是主神宙斯与丰饶女神的女儿。不错的感化兆头。更明显的例子出现在短片《矩阵化》(Matriculated)中,人类用自己的情感改造了机器,改变了它的立场。只不过,短片的结局十分悲凉。人为垂死的机器制造了一个美丽的梦境,让它看到善良纯真的友谊,但是,人自己的心里却并不相信这个梦境。当机器人想用同样的方式伸出双手,试图用心灵的力量救助奄奄一息的人类时,人恐惧地退缩了,惨叫声中永远失去了再生的机会。
       我蓦地想起了出现了多年前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旧片《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同样是机器和人的较量。最后一只独角兽不停地奔跑,扑打着翅膀,似乎是萦绕不去的梦。人,你要看着A.I.机器人因为没有感情而不会缩放的瞳孔,那里藏着你拯救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