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回首]斯大林女儿二失苏联国籍
作者:王正泉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斯大林女儿原名斯维特兰娜·阿里卢耶娃·斯大林,1926年2月8日出生于莫斯科,后逃离苏联,移居西方,过了17年又返回苏联,随后不久再次回归西方。她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戏剧性和曲折性。
       早年生活
       斯维特兰娜6岁那年,母亲阿里卢耶娃突然自杀身亡。之后,斯大林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斯大林还戏称她为“小女主人”,用工工整整的印刷体给她写信,自称是她的“第一号秘书”,她如果有什么要求,就下达“命令”,而斯大林则表示“服从”、“遵命”、“马上就完成任务”。
       中学毕业后的1943年,斯维特兰娜按照父亲的意思考入莫斯科大学学习现代史专业。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与父亲的矛盾和摩擦日益显露出来。1942年底,她年仅16岁时便跟一个40多岁的电影导演卡甫列尔发生恋爱关系,两人形影不离。斯大林知道后,在盛怒之下重重地打了她两记耳光,并责备她说:“现在战争打成这样,可你却干出……”
       此后,斯维特兰娜同父亲的感情便疏远起来,几乎“成了路人”。
       1944年春,斯维特兰娜18岁时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生莫罗佐夫结婚,并于第二年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约瑟夫。对这件婚事,斯大林并不高兴,只是给他们安排了一套房子,却从未与莫罗佐夫见面,而且规定不许他到斯大林家里去。1947年春,斯维特兰娜和莫罗佐夫的关系破裂。斯维特兰娜23岁时又和原联共(布)中央书记、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的儿子尤里·日丹诺夫结婚,并住到丈夫家里,但这次婚姻仍然是以失败告终。在她生了一个女孩之后,双方于1952年离婚。
       彷徨苦闷
       斯大林逝世后,斯维特兰娜继续住着莫斯科的一套五居室房子,她自己以及膝下的两个儿女都享有不菲的抚恤金,但周围的环境却“一片动荡”,政治事件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使她无所适从。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掀起一场批判斯大林的政治风暴。斯维特兰娜的思想和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在1957年9月把姓改成“阿里卢耶娃(她母亲的姓)”。她说:“我再也不能用斯大林这个姓了,它那铮铮的钢刀声刺痛了我的耳鼓、我的双眼和我的那颗心。”
       1962年5月,斯维特兰娜在东正教教堂接受“洗礼”,自称这是“一次巨大转变”。此后,她认为“不心怀上帝就不能活”。
       1963年10月,斯维特兰娜在一次住院治疗时邂逅了来莫斯科治病的印共党员勃拉哲士·辛格,并和他发生了恋爱关系。辛格比斯维特兰娜大17岁,出身于印度贵族家庭,长期生活在国外。斯维特兰娜立即申请同辛格结婚,但苏联当局拒绝给予登记,怕她今后利用夫妻关系离开苏联,给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还亲自出马进行劝阻。当时的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也找她谈话,对她说:“你要知道你父亲是最反对和外国人结婚的,甚至我们还有这么一条法律!”但是,斯维特兰娜坚持己见,不为所动,尽管没经过婚姻登记,她终究还是和辛格同居了。后来,她甚至离开了工作单位,脱离了党组织,留在家里陪伴辛格。不久,辛格患病去世,两人同居仅1年半。
       辛格去世后,苏联当局批准斯维特兰娜送丈夫的骨灰去印度安葬。到印度后,她出逃了。
       苏联国内许多人指责她背叛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祖国。西方则利用她发动了一场反苏、反共的强大宣传攻势。苏联此后便公开声称她“是个精神上不稳定的人,她有病”。
       留居西方
       斯维特兰娜移居美国之后,出版了两本书:《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和《仅仅一年》。《仅仅一年》是她与苏联恩断义绝的宣言书,是她到美国后在西方的强烈影响下写成的,书中所披露的苏联内幕以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和政治观点,成了西方反苏、反共和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口实。为此,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69年12月19日决定剥夺她的苏联公民权。
       1970年4月,斯维特兰娜和相识只有3个星期的美国建筑商人彼得斯结了婚,第二年生了个女儿,取名奥尔加。
       后来,她因不喜欢丈夫的生活方式,在孩子只有8个月时,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夫妻关系又告破裂。
       1978年11月,斯维特兰娜取得美国国籍,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并登记为美国共和党的党员。接着,她采取和过去进一步决裂的步骤,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兰娜·彼得斯。然而,她承认来美国后生活坎坷不平,得到的是失落和误解,因此对美国又渐渐感到失望了。她说:“过去全然没有意识到,两个超级大国是如此相似,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
       在获得美国国籍四年后,她带着1l岁的小女儿奥尔加移居英国,自称“希望和两个超级大国保持距离——从政治上,也从地理位置上”,说此后“只想过清清静静的生活”,继续著书立说,“不希望与任何记者谈话”。
       返回苏联
       1984年11月,她带着小女儿奥尔加回到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恢复她的国籍,并给予奥尔加以苏联公民权。
       斯维特兰娜之所以又戏剧性地返回苏联,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她十分想念留在苏联国内的儿女。第二,她对西方世界已感到“失望”。她还认为,“美国国务院在说谎方面绝不比克里姆林宫逊色”。同时,她也肯定苏联有好的方面。斯维特兰娜回到苏联之后,又对记者谈及她回国的原因和目前的打算。她说:“返回苏联是我个人的决定,这一决定纯粹是感情上的,而不是政治上的。”她说,“她曾几次决定回国。第一次是在纽约,当时我看到了关于俄国的影片《奥勃洛莫夫》。第二次是在英国,当时那里正在纪念盟军在欧洲的胜利”。她说,“这些年我都无法摆脱深深的内疚感。”
       斯维特兰娜声明,她今后打算隐居搞翻译。
       再次回归西方
       斯维特兰娜返回苏联,在莫斯科呆了一些日子后,就来到她父亲的故乡格鲁吉亚,要求当地政府给她安排一套住房,表示要在这里定居。
       但仅仅过了一年多,斯维特兰娜又离开了格鲁吉亚,返回美国,来到威斯康星州。原因是,她的小女儿奥尔加不能适应新的生活。同时,奥尔加同她母亲与前夫所生的两个子女也不能相处,一家人无法团圆。况且,奥尔加在18岁以后还可以返回美国,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公民。特别是,斯维特兰娜同前夫日丹诺夫所生的女儿叶卡捷琳娜甘愿在远离莫斯科的偏远地区定居,她把当年母亲流亡西方的行为视为“叛国”,不但始终不肯原谅,而且拒绝相见。1988年4月2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政令,同意斯维特兰娜和她的女儿奥尔加放弃苏联国籍。这就使她第二次失去了苏联国籍。(摘自《扬子晚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