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温州鞋与火的故事
作者:孔令泉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从杭州火烧假冒伪劣温州鞋,到温州鞋商点燃诚信之火,改革开放以来,每个温州鞋商都不会忘记“火”的故事。这个故事,陪伴着温州鞋商走过了20多年。
       第一把火:羞辱之火
       在第一把火还没有烧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余阿寿只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皮鞋厂的老板。他12岁做制鞋学徒,在业界以手艺精湛、童叟无欺闻名。
       上世纪80年代初,余阿寿的制鞋厂慢慢扩大时,周围冒出的制鞋厂如雨后春笋,随之伴生的是遍地开花的假冒伪劣皮鞋——有人竟用马粪纸制鞋。余阿寿对此备感忧虑,这种担忧很快得到了应验。
       1987年,商业部原部长胡平的女儿在武汉一家商场买了双新皮鞋,穿了一天鞋底就脱胶,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日鞋”。身为商业部长的胡平在女儿面前颜面尽失。
       也是在这一年,温州市市长收到一对东北新人给他寄来的一双破鞋:温州人拿这种劣质皮鞋坑人,当市长的脸红不红?原来新郎在婚宴上,刚买的温州皮鞋开了帮,里面塞的全是马粪纸。
       典型的例子是震动全国的武林广场怒烧温州鞋事件:1987年8月8日,杭州市下城区工商局执法人员在该市武林广场,一把火烧毁了5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
       之后,全国各地对温州鞋一片喊打声。许多城市商场明示“本店拒售温州鞋”,许多地方都把温州鞋作了撤柜处理。温州皮鞋行业到了生死关头。
       第二把火:雪耻之火
       面对全国各大城市商场一片喊打声,温州鞋商不得不寻求贴牌生产,搞假合作。
       与此同时,54岁的余阿寿把公司交给了儿子余进华打理,自己作为行业协会会长全身心投入温州鞋业的整治和创品牌上。
       1993年,余进华一掷千金,成为第一位敢在中央电视台广告中打出温州产皮鞋的企业家,轰动了整个业界。而当时,打广州、上海牌的贴牌生产在温州鞋界成风。
       存活下来的或新办的温州鞋厂,开始钻研制鞋工艺。“康奈鞋业”的创始人郑秀康在1990年用120万元买了温州制鞋史上第一条绷帮流水线。
       郑秀康在第二年又花了几百元,请当时的广告公司设计了“康奈”商标,如今这个昂首挺胸的人头像商标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随后,大批温州鞋纷纷有了自己的品牌——康奈、东艺、皇康等。到1999年,温州已经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鞋企。温州鞋再次声名鹊起。
       1998年,康奈、奥康、吉尔达3个温州皮鞋品牌,一起捧回了“中国十大真皮鞋王”奖杯。中国10个真皮鞋王,一下子被温州拿来了3个。
       令温州鞋商意想不到的是,市场上竟然出现了假冒的温州鞋,奥康集团员工在山东高密发现假冒奥康鞋的生产竟然已成规模化。昔日制假的温州鞋如今竟被别人假冒,温州鞋商既喜又忧。
       为了捍卫自己的品牌形象,温州的知名鞋企,相继自发成立了“打假办”。这是温州鞋商第一次感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1999年12月15日,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和时任温州市副市长冒康夫等,在杭州点燃了“打假保名牌”一把大火,2000多双假冒奥康鞋和数万枚商标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12年前一把火,烧温州人的劣质鞋;12年后的一把火,温州人烧仿冒温州鞋的伪劣鞋。
       第三把火:垄断之火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温商最早。而温商中,温州鞋商是最早走出国门的。
       有报道称,南斯拉夫内战后,第一批进入前南地区的,不是联合国维和人员,而是一批温州商人。同样,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举办地韩国汉城(今首尔)第一批在球场南大门市场内租赁20多个位置的,也是温州人,而且是温州的皮鞋制造商。
       2006年7月19日,首家康奈海外旗舰店亮相巴黎市中心,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鞋类品牌跻身境外主流消费圈的标志性事件”。
       到了2006年,温州鞋已出口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鞋子有近5亿双。
       一位温州市领导曾经这样形象地说:如果说20世纪温州人把“吃”带到了世界各地(很多国家的中餐馆都是温州人开的),那么21世纪,温州人要把“穿”带到世界各地——在国外不少重要的鞋类市场,温州鞋都在唱主角。
       西班牙埃尔切城市有一条鞋业批发大街,这也是西欧的鞋业批发中心,被誉为“欧洲第一鞋城”,如今全部都被温州鞋商占领。
       温州鞋商的营销策略是:“先去鞋店,说摆几双鞋,赚的钱都给店家;然后第二步租几分之一的店铺,第三步租下全部店铺,最后买下全部店铺。”
       物美价廉的温州鞋,在深受国外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也受到国外同行尤其是欧盟同行的强烈抵制,最终爆发了针对温州鞋的事件:2004年9月17日凌晨,埃尔切当地数百名鞋厂失业工人,纵火焚烧了价值800多万元的温州鞋。
       埃尔切的“火烧”事件与1987年8月8日杭州那次“火烧”相比,相似的都是价格低;不同的是,前者烧的是劣质温州鞋,后者烧的是质量好的温州鞋。
       第四把火:诚信之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10月5日,欧盟裁决,将在今后两年内向中国产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此举重创了中国鞋企,温州鞋产品对欧盟出口由此减少了三分之一。
       欧盟实施的反倾销用意不言而喻,但此时,卧薪尝胆20年的温州鞋商充满自信。
       半个月后,奥康集团等近10家温州鞋商,聘请律师打反倾销国际官司。
       谁也没有温州鞋商对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的切肤之痛。一批温州知名品牌鞋商纷纷在全球各地对企业商标进行了全方位的注册。“我们要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去认真审视其发展,再不能走低水平重复、低成本扩张的老路。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走差异化之路。”温州鞋商信心百倍。
       2007年8月8日,王振滔、余进华等“温州鞋王”在杭州武林广场又一次点燃了“大火”——诚信之火。自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的耻辱之火后,每年的8月8日被温州市政府定为“诚信日”,意寓勿忘烧鞋之耻,走诚信之路。“诚信温州,品牌强市”这句口号在每个温州鞋商心里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摘自《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