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情感]嫁给大山的女人
作者:黄 华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们也许无法选择命运,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郜艳敏初中毕业后主动退学来到天津一家毛线厂打工。在石家庄火车站转车时,她认识了两位自称是替工厂招工的中年妇女,在对方巧言诱骗下,涉世未深的郜艳敏随着她们一起坐上了一辆面包车“去工厂看看”。郜艳敏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就这样被拐骗落入了人贩子的魔掌……
       她们把她卖给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他是给儿子买媳妇的。他们用三轮车拉着郜艳敏上路了,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眼前的路好像永远没有尽头。后来下起了雨,郜艳敏麻木地坐在车上,任凭风雨吹打。也许怕郜艳敏生病,老头把上衣脱下,给她披上。尽管对眼前的买主充满憎恨,但郜艳敏怎么看他也是个老人,又把衣服给他披了回去。这个细节引起了车上几个人的夸奖:“这个女孩儿买的值,将来肯定是个贤惠媳妇。”而此时郜艳敏再也忍不住,哇一声大哭起来。
       下岸村位于太行山下,位置极其偏远,村里连电都不通。刘家兄弟四个,他丈夫刘权增是老三。为了防止郜艳敏逃跑,刘权增每天死守着她,就连上厕所都跟在后面,而刘权增的父母却对她格外关爱。
       一天深夜,郜艳敏趁刘权增睡熟了,偷偷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打开门逃了出去。但她没有想到的是,不到20分钟,她就被惊醒后的刘权增抓住了,她被打得昏死过去。就在这时,他的父母闻声及时赶到大声喝止,郜艳敏这才捡回一条命……
       1994年9月1日,绝望的郜艳敏偷吃了两包老鼠药自杀。但这次被“婆婆”及时发现,用驴车送到镇上医院进行抢救后,她活了过来。郜艳敏一睁开眼,守在病床前的“婆婆”拉着她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艳敏啊,我求求你,你可千万别再寻短见了啊!你要是真走了,将来你爸妈知道了,两位老人家还咋活啊……”
       年逾五十的“婆婆”声泪俱下地恳求自己,这一刻郜艳敏的心被震撼了。几天后,由于鼠药中毒后体质虚弱,她需要输血。买不起血,本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婆婆”和她的血型一致,坚持要为郜艳敏输血。最后,“婆婆”身上的400毫升血液流进了郜艳敏的体内。但输完血后,“婆婆”却突然心脏病发作昏倒在病房外的走廊上……
       两天后,“婆婆”终于苏醒过来。让郜艳敏没有想到的是,“婆婆”将她叫到病床前,拉着她的手说:“艳敏,我和你公公商量过了,你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把你留在这儿太委屈你了!趁着权增不在,你要走现在就走吧……”
       郜艳敏眼泪一下子模糊了双眼。多么善良的老人啊!她真能在老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离开吗?她傻傻地愣在那儿好久,终于摇了摇头:“不,我要先留在这儿照顾你,帮你看好病再说!……”
       就在这时候,一件改变她命运的事情发生了。差不多与世隔绝的下岸村,躲在旮旯里,村里孩子上学是个难题。2000年,村里小学因为没有老师停课了,眼看着孩子们就要辍学,成为山里的新一代文盲。校长便到处找代课老师,找来找去,他便找到了郜艳敏。“给我们的孩子教课吧,乡里不发工资,学校每个月先给你发100元工资,你看怎么样?”校长十分恳切地说。
       但郜艳敏不同意,她心里有一个解不开的结:自己不过是一个买来的媳妇,哪有什么尊严腆着脸去教书,不是给自己找难看?学生会相信自己吗?家长会信得过自己吗?还有,为了这个禁锢了她生命和青春的山村服务,她心里委屈!
       此后,中心小学的校长又多次来找郜艳敏,她都婉言推辞了。就在她为难和矛盾的期间,一天晚上,她从窑里收工回家,推开家门,她愣住了:家里坐着六七个孩子和孩子的家长。见她走进来,一个家长站起来说:“老三家的,今天我们大伙来求你,请你给孩子们当老师,他们能认点字,不当一辈子羊倌,你就是菩萨啦!”孩子们也围上来:“郜老师,教我们读书吧。”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郜艳敏的泪水慢慢涌出眼眶,是啊,这些孩子不能再当羊倌,再去买媳妇了。“好吧,我答应。”擦干眼泪,郜艳敏坚定地说。
       2000年10月9日,郜艳敏走进了村头那两间四处漏风的破旧的教室。在她的讲桌上放着一个破瓦罐,破瓦罐里竟然是一束扎得整整齐齐的野菊花,金灿灿的,美得让她在一刹那间都有些眩晕——那是孩子们为了欢迎她的到来集体到山上采摘来的。看着讲台下十几个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郜艳敏突然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感到无比庆幸。
       从此,郜艳敏就一心扑在了教学上,她自费买来了各种辅导书自学,吃透各科教材。在大山内,普通人家一般晚上六七点都关门睡觉了,她却常常晚上守着煤油灯一直工作到深夜。很快,她就能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都喜欢听她的课。山里的路常常被洪水冲断,每到发新书的时候,郜艳敏都背着一大捆书爬十几里的山路给孩子们领回来;对学前班的孩子们,每天放学她都背着孩子一个个送到家门口;每天早上上课前,她都要早起到山下去打水,然后挑到山上的教室,烧开水让孩子们课间喝,沉重的水桶压弯了她的脊背,不知道多少次让她摔得皮开肉绽……冬天,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很多孩子的手脚都冻烂了。不久,有几个学生受不了就辍学了。郜艳敏就把自家的土炕烧热,把孩子们领到家里,让他们挤在暖暖的土炕上上课。随后,她又挨家挨户去劝说辍学的孩子们回来复课。
       令郜艳敏感到骄傲和信心倍增的是,当年年底的期末考试,她教的两个班和学校其他几个同类的教学点相比,在开课晚了一个月的情况下,综合成绩仍位居前列!而且,在以前有3位老师教学的情况下,村里还常有适龄学生辍学,但在她一个人教学的情况下,却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几年过去了,下岸教学点不但教学成绩一直很好,而且没有一个孩子辍学,年年受到辉岭中心小学的表扬。
       教学不但给郜艳敏带来了乐趣,更让她在这个给她带来了无尽屈辱和痛苦的山村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从她当上老师以后,村里无论大人孩子见了她,都发自内心地尊称她为“郜老师”。这让她心里获得了莫大的安慰和自我满足。
       郜艳敏颇富传奇色彩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她的真实经历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2007年1月27日,郜艳敏以获得100多万张的选票成功捧得“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的奖杯。评委们为她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辞:“她年轻的生命曾历尽屈辱、充满绝望,但她的内心却是如此慈悲,只因为不忍心看到山里的穷孩子渴望上学却无学可上,只因为不忍心让那些孩子长大后重复着‘放羊,买媳妇’的悲剧人生,她以坚忍的姿态接受了不公平的命运,用宽容回报着山村,用大爱和善良为大山深处那些穷孩子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
       (摘自《当代青年(青春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