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彼岸]新加坡人人有房住
作者:红 狼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前不久,我到新加坡去。打车从樟宜机场到南洋理工大学,途中见到一排排外形整齐一致的公寓楼,数量之多,面积之广,前所未见。正在我感慨之时,朋友突然提醒道:“这可不是什么公寓楼!都是组屋啦!”
       组屋,当地人叫HDB,是政府下属建屋发展局的缩写,顾名思义,乃是政府经营的住宅楼。据说新加坡第一批组屋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由李光耀提出“居者有其屋”的议案,保证所有的公民都有房子住,并以廉租廉购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天,朋友带我走进靠近学校的几个组屋社区,近距离参观这些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的漂亮房子——公共设施齐全,最新建设的组屋社区甚至采纳了时尚的双层公寓元素。
       新加坡的住宅简单区分有两种,一种是富人住的高级公寓、别墅,只占全国居住房建筑面积的极少比例;另一种就是组屋,90%的普通百姓住在组屋,甚至一些富裕的中产阶级也住组屋。
       新加坡奉行的居住理念更像一种平均主义。即便最穷的人也可以跟大部分人享有一样的居住环境。政府为此设立了专项房屋基金,保障公民“住有所居”,半个世纪如一日。
       待的时间久了,体会更深。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租的新式组屋摩登舒适。若要买,只需人民币几十万元——按当地的收入、物价标准,上班族用5年的工资即可付清房款,而政府仍会以各种形式补贴其20%款项。
       公寓楼与组屋的区别在于前者包含地皮永久产权,私人可以再开发;后者地皮归政府,房屋终身归住户。
       因此,政府不仅负责兴建组屋,还定期翻新旧组屋以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半个世纪前的组屋只有一室半厅,今天的组屋已经是第七代建设规格,主流户型拥有一间客厅、一间饭厅、四间卧室,应付三口之家绰绰有余。当地人通常会将多余的一两间卧室租给留学生或者外国打工仔——外国人是没有资格购买组屋的,如果要置业,只能选择昂贵的公寓楼。
       不过并不是所有公民都喜欢组屋制度,怨恨“平均主义”的大有人在。他们抱怨房屋千篇一律,抱怨公寓楼太贵,抱怨生下来就只能住一样的地方,没有选择权,抱怨街道不如巴黎漂亮……
       当然,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不是么?
       (摘自《都市文化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