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回首]王洛宾与《在那遥远的地方》
作者:俞亮鑫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歌声令人浮想联翩。如今,这位远方的“好姑娘”终于撩开了“神秘面纱”。
       由于《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已成不朽之作,甚至还被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卡雷拉斯等人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全世界,因此,这首经典民歌中的“好姑娘”也成了神圣爱情的象征。
       事情原委
       电影导演郑君里1939年、1940年曾两度去青海拍摄《民族万岁》。解放后,此片一直不知下落。由于最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郑君里的儿子郑大里才几经周折从台湾取回了《民族万岁》的拷贝,并首次观看了父亲拍摄的这部纪录片。他清楚地记得,1993年11月初,王洛宾来到上海曾与郑君里家属谈起了《民族万岁》,他还感谢郑君里当年请他去参与拍片,由此,他才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在青海湖畔,郑君里让卓玛当牧羊女,王洛宾也随着摄制组晨出暮归,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这段难忘的经历,使他写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世界名歌。那年他26岁还没结婚,而卓玛才16岁。由于当时郑君里在青海湖边拍电影,他才与这位牧羊女相处了3天。两人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让她抽过一鞭子。于是,这一鞭子就打出了这一首歌。王洛宾心里的确喜欢卓玛。
       真实镜头
       由此可见,王洛宾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确实是与郑君里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有关。问题是,谁也没有见过《民族万岁》,不知道走上镜头的卓玛姑娘究竟长得如何?那个让人们“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那个让王洛宾“愿她每天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的姑娘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民族万岁》是一部描写少数民族支援抗战的纪录片,涉及卓玛的镜头仅短短10多秒,她圆圆的脸庞,有着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挤奶、扬鞭、跳舞、倒茶……
       郑大里说,文革中父亲受到冲击,出于保护自己,父亲当时撕掉了一些照片,其中就有一张注明是“卓玛挤奶”的照片。因为卓玛是少数民族姑娘,这张照片给郑大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照片上的卓玛与银幕上的姑娘正好完全吻合。
       传奇故事
       人们传说中的故事是这样的:导演郑君里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王洛宾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活泼大胆的卓玛,时而驱马狂奔,时而勒马立起。为了不使自己摔下去,王洛宾只好紧紧抱住卓玛的腰身……卓玛在草原上狂驰了很久。倦了,两人依偎在马背上。卓玛把缰绳交给了王洛宾,似乎把自己的命运也交给了他。两人都忘了电影镜头在追踪拍摄。黄昏牧归,卓玛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了王洛宾身上。随后,卓玛就宛如远方天际飞逝而过的一朵白云,在他的眼皮底下消逝得干干净净。怅然若失的王洛宾在返回西宁的驼峰上,仔细回味着那一鞭的滋味……他借助哈萨克民族的曲调,唱出了这首经典民歌,给后人留下了这一传世之作。
       虽然,故事中的王洛宾和卓玛都已经不在人世,但由于这首歌已经唱遍全球,并将不断传唱下去,他们的传奇故事也将被人们传诵。
       如今,在青海金银滩大草原,这首爱情歌曲的诞生地已经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向人们呼唤着真诚圣洁的爱情。王洛宾曾说:“我没有顾虑地把这段感情秘密告诉大家,祝大家心中的卓玛幸福!”
       (吕 丽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