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财富]格林斯潘:清早在澡盆中办公
作者:古 越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格林斯潘是世界金融圈内呼风唤雨的人物。从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到2006年卸任,其影响力无人能及,曾被誉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士之一”。对于格林斯潘这位管理着占世界货币流通量达半数以上美元的金融巨头来说,其业绩和智谋反而因金融人生而超越无穷的岁月。
       金融怪杰的奇特性格
       格林斯潘总是戴一副厚重的黑边眼镜,穿带丝带的平底鞋,不起眼的深色西服,有一个小蝴蝶结和一个纹章,但又总是忘记戴上,他的衬衫几乎都看不出颜色了,在胸前有一个很小的他名字字母AG的标志。他头发稀疏,走路迟缓,略带驼背,讲话时总带一种迷茫的笑。有时,他会将一双手放在口袋里,手指不停地玩弄着口袋里的几枚硬币。
       格林斯潘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常常咧嘴而笑。有时脸上又挂着严肃、深沉的表情,看上去完全是一副老学究的样子。格林斯潘讲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而且声调没有一点抑扬顿挫,似乎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感情色彩。他那忧国忧民的语调和过分抽象而精确的言语,连他的同行都觉得莫测高深。他素来不喜走动,低调平稳,他很少正面回答问题,从来不搞记者招待会。
       格林斯潘有他独特的生活方式。据说,他的智商在早上6点比下午6点要高出两倍。他每天早晨5:30起床工作,在浴盆里要浸泡两个小时。他有背部疼痛病,25年前医生告诉他这种治疗方法,一直坚持着。
       在浴盆里浸泡的这两个小时,也是格林斯潘的最佳工作时间:他仔细批阅文件和报告,阅读各种数据图表,然后常常带着那些湿淋淋的讲稿去上班。
       格林斯潘与NBC-TV高级记者安德内尔·米切尔有着12年的交往。但是,由于格林斯潘习惯性地使用“充满太多暗示”的语言,竟使聪明的女记者无法弄清他的心意,害得他多求三次婚,多过了几年单身汉的生活。直到1997年4月6日,已经71岁的格林斯潘和50岁的米切尔喜结连理。
       痴迷数字,高人一筹
       格林斯潘对数字有着特殊的好感,甚至可以说与奇特的数字有着奇特的缘分,是一个经济和金融数据奇才。
       也许是深受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影响的缘故,格林斯潘从小对数字就有一种狂热的爱好。5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在脑子里对两个三位数字进行计算,他能心算回答出来,这在不大擅长于数学的一般美国人中算是稀罕了。
       1996年,有一次白宫举行晚宴招待美国新闻媒体老板们。克林顿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格林斯潘带着他相交多年的女友米切尔进入大厅,在存衣间交了1元小费后,马上就说,去年的价钱是75分。
       格林斯潘不断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他以专业经济分析方法,每天搜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运行数据。遇到要研究什么经济难题,就一头扎进烦琐的统计图表,找出上千个统计数字,翻个“底朝天”。后来,他更加大量依赖统计数字来得出结论。
       格林斯潘的同事们说,格林斯潘对经济琐碎数据的偏爱,常常使他能够早于其他人看到重要的经济力量,并随即预作安排。1994年2月,当他对通货膨胀预先发起进攻时,一时众说纷纭,但是他顶住了批评者的挑战,他们预言格林斯潘捕风捉影地化解通货膨胀压力的做法会再次引发经济衰退。结果,格林斯潘使过热的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美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时期之一。
       由于格林斯潘经常远远地走在了前面,这使得他的同事在美联储的会议上不知所措。但一些工作人员认为格林斯潘对稀奇古怪的数据过于迷信,以至于使许多同事对他抱有意见而远离他,他们认为,有些数据是毫无意义的。
       然而,美联储的一些官员也承认格林斯潘常常是正确的。布罗德斯说:“我相信他比我有远见。”这种情绪可以解释联邦储备开放市场委员会成员为什么常常会保留他们自己的意见而去相信格林斯潘的直觉。
       格林斯潘特别喜欢引用偏僻古怪的数据,这种引用往往能“镇”住其他委员。但也有人指出,他引用的有些数字再仔细推敲一下,就暴露出并没有充分的说服力。
       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格林斯潘正是被有些数据给“蒙蔽了”,过高地估计了当时经济复苏的势头,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之时,没有及时降低利率,结果未能防止一场经济大衰退。
       但是,格林斯潘的同事们承认,经济斗争如同打仗,在这个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格林斯潘也不是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神明,但他却是一个高明的统帅,他的判断对的多,错的少。
       格林斯潘与数字的奇缘,也映照着他的公众观点。他的更深一层的思想是:不仅要关注数字,而且还要关注数字背后的东西。他说:“我们的立法人整天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我认为,注意数据的下面是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毛新平摘自《白宫首席金融智
       囊格林斯潘》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