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被“福寿螺”改变的人生
作者:陈 辉 代希奎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年32岁的杨仿仿是温州人,14岁随父母旅居海外。2006年7月,在经历了颠覆生死的“福寿螺”事件之后,深感医疗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及其对民众的重要性,杨仿仿放弃了海外高薪,在一群朋友的协助下一起创办了大医网,并誓做揭露食品安全隐患的“王海”。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改变了一个海外中国人的人生规划,更表达了他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买菜途中怪病发作突然抽搐
       杨仿仿的经历颇有点传奇色彩:14岁随父母出国后,已独自游历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精通英语、俄语、泰语等多种语言。只在中国呆过十多年的他精通粤语、闽南语、上海话、温州话等各地方言,做过饮食业、IT业、教育、远洋渔业等多个毫不相关的行业。
       2002年,杨仿仿回国担任“阳光骨髓库”——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民间骨髓库CEO。当阳光骨髓库运作成熟,逐渐走向正轨时,2006年4月,杨仿仿接受了斐济一家大型渔业公司的工作邀请,准备离开中国。
       就在临行前,杨仿仿突然得了“怪病”。7月6日,在去买菜的途中,他的右后脑开始一阵剧烈的抽搐,这种抽搐感每隔几秒就袭来一次,剧烈的疼痛让他透不过气来,并不断加重至连路也走不了。为此,他去了北京、广州的7家大医院求医,先后被怀疑是带状疱疹、脊髓炎、艾滋病……后来疼痛又蔓延到整个右侧肢体,有时像很多蚂蚁在爬,有时又有灼热感、刺痛感、紧绷感……
       不久,“北京福寿螺事件”被媒体曝光,杨仿仿回忆起自己曾多次在北京“蜀国演义”就餐,并曾吃过服务员推荐的凉拌螺肉,这才怀疑自己是否也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8月底,终于在广州中山一院确诊,成为广州发现的首例福寿螺受害者。随后,杨仿仿的母亲、妻子、父亲和女儿也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9月底,杨仿仿病愈出院后,拿着当时在“蜀国演义”就餐时和家人拍摄的照片,到北京向这家餐馆提出赔偿要求。面对媒体的强烈关注,开始时对方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并承诺赔偿。但媒体的报道浪潮一退却,餐厅在态度上发生180度转变,断然拒绝赔付。提出两点理由:虽然杨仿仿提供了在餐厅的照片,但是没有用餐发票,是否在蜀国演义就餐变得不确信;第二,因为杨仿仿是在广州确诊的,未被北京的卫生部门纳入被确认的受害者名单。一怒之下,杨仿仿将“蜀国演义”告上法庭,提出30万元的索赔金额。
       “医盲”创办大医网帮人“寻虫”
       两个月后,当杨仿仿出院时,他彻底改变了人生规划,做出了留在中国的决定。
       回忆那60多天被怪病缠身、四处求医的经历,杨仿仿说:“肉体的痛苦还可以忍受,最大的折磨是心理上的,找不到原因的迷茫啊,我都替那些帮我诊断的医生着急。我把遗嘱都写好了,甚至还想过安乐死。”
       有了两个月独特而痛苦的求医经历,杨仿仿对医疗知识和信息的缺乏有了切肤之痛。同年10月,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大医网”,将全国医学生及专家组织起来,把专业、准确的医学知识免费呈现给全社会!
       一个得了“怪病”的患者儿女在报纸上看到大医网的消息后,和杨仿仿取得联系,他们怀疑自己的父亲也是得了某种寄生虫病。于是,这位老父亲的求医经历以博客的形式发布在大医网上,引起许多网友的关注,并给予了非常有帮助的建议和线索。最终,这位老父亲的病情终于被确诊,并得到控制。
       救助了一个生命,又让杨仿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这也许是一种缘分,我刚想离开中国,小小的‘广州管圆线虫’就把我留了下来。”杨仿仿说,他有时会这么理解那两个月的怪病缠身,他在博客中写道:“我一直觉得自己幸运,幸运的是自己一路走来,竟有这么多让我动心之事、动情之人,以至于大病一场都能够因此认识了这么多的好友,以至于病中竟然让我也做出了个留在中国的大决定来。”
       想学王海进行食品安全打假
       留在中国,杨仿仿给自己的另一个使命就是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你留意到没有,最近食用油涨价了,可去餐馆吃水煮鱼还是30多元一份,大半盆都是油啊?!可能用好油吗?只能解释要么油重复利用,要么油来历不明”,杨仿仿说,他已经留意到身边存在的不少食品安全隐患。
       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告诉公众?杨仿仿说他还没有想好,跟踪、收集到证据和内幕信息后,可能报料给媒体,或公布在网站上,总之要做个食品安全打假的“王海”。
       福寿螺事件迟早会淡出公众的记忆,但带给每个当事人的创伤却是永远无法抚平的。采访后,记者问杨仿仿是否还有后遗症,他回答说,“神经的损伤是几乎不可逆的,到现在我的身体出汗是只出半边。其实在和你谈话中,我的右边身体一直像有个什么东西抓得紧紧的,皮肤上的刺痛一直都存在。”
       “和你聊这么久,怎么一点没看出来?”记者问。
       杨仿仿回答:“我已经习惯这种疼痛伴随的生活了,哭着也是一天,为啥不笑着过一天?”
       杨仿仿执拗地要打这场官司,也是杨仿仿捍卫食品安全事业的一部分。他感叹:“食品行业的违规操作成本太低了!蜀国演义站在160多个受害者的痛苦上出名了,现在居然还有人要加盟这样的企业。”
       采访结束了,虽然只喝了杯饮料,杨仿仿没忘记索要发票。
       (刘 思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