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养鸡场的死鸡哪去了
作者:周思妤 穆 彤 等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中国人每年吃掉的鸡近50亿只时,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这种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是否安全?一位资深学者揭开了这个公开的秘密——他叫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2005年7月至今,他与他的课题组在山东、内蒙古、北京等多个省份,展开了一项对“养鸡场死鸡去向”的调查,其结论是:大部分死鸡被端上了餐桌。
       “养殖户大都是比较淳朴的农民,他们对死鸡的去向都直言不讳——全部卖给了收死鸡的人。”蒋高明说,“在我们调查的养鸡场中,进入食物链的死鸡超过八成。”
       另一个事实也被揭开:大量死鸡从禽病医院流入了市场。蒋高明发现,医院里的死鸡本是鸡农带来让医生诊断的——这些可能有疫病的家禽,应该做焚烧或掩埋处理。“但是通过熟人介绍,医院发现死鸡可以卖钱。”蒋高明说,“于是,卖死鸡就成了禽病医院的生意。现在,每天都有专人到医院收购死鸡。”
       无论是去养殖场取货,还是在禽类批发市场收购,死鸡都有一个“再分解”的加工过程。首先是用热水甚至沥青烫,再放入褪毛机,最后放在水中浸泡,以去除其身上的淤血。一般人是无法忍受工作的“艰辛”的——在现场,一个刚来不久的小工突然呕吐不止。
       此间的产业链已非常成熟。在下游,有专门要内脏的商贩,有专取白条鸡的商贩,还有加工熟食的;其终端就是饭店、熟食店、烧烤摊甚至超级市场,死鸡由此进入人们的餐桌。
       “对养殖户来说,也是因为回收成本心情急切让他们不顾食物安全。”蒋高明说,“在政府方面,只有禽流感死亡的鸡才给养殖户补偿,虽然大部分地区规定了每只补助10元,但是农民要拿到是很困难的。这也并非政府的完全不作为——一个五六万人的乡镇,有30-40个大型养殖场,活鸡两三百万,但政府工作人员只有三五个人。怎么管理呢?”
       “卫生标准往往是摆在那里应付检查的。”一位养殖户说,“养殖场里难闻的气味,令检查的官员避之惟恐不及,很多时候在外面转转就交差了。”
       尽管这些死鸡让人很反感,但可以肯定的是,煮熟的它们不会传播禽流感。“但动物死后,尸体的腐烂会很快开始,过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李枫说,“何况死鸡往往是病鸡,带有各种传染性病菌,加工者为了掩盖死鸡的异味,往往又加了过多的添加剂,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据蒋高明调查,很多养殖户为了让鸡少患病,将磺胺类药物掺入它们的食物中,甚至使用禁用药物喹乙醇。“工厂化养殖的鸡,每天吃着大量的添加剂、安眠药、抗生素和激素,养殖者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由200多天缩短到40天左右。”
       同时被这位研究者严厉指责的,还有“集中营”式的养殖方式。在天津、北京等北方城市,记者曾亲眼目睹这种方式——至少七八十只鸡一直挤在1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身体都转不过来。惟一可以享受自由的,是它们探出笼子的头。
       “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养殖,使得这些鸡异常脆弱,放个鞭炮都能被吓死。”蒋高明说,“集约化养殖的鸡,不会飞已不是什么令人大惊小怪的事了。但是我这次在肉鸡场的调查,竟然还发现了放在地上连路都不会走的鸡!”
       “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突发性的——不是说,人一吃了就会马上发病。”一位消费者说,“而这种在畸形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鸡,就可能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威胁。”
       (小 艾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