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百味]一个城市与肺癌的战争
作者:李泰格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铁轨通向一个锡矿。在世界最大锡产地云南个旧,随处可见这样直入大山深处的锡矿。34岁的周强已经在锡矿井下度过15个年头。他并不清楚,自己正置身于肺癌高发的危险境地。
       周强穿起沾满泥土的雨靴,从床边抓过安全帽和手电筒,弯腰走出低矮的窝棚,踏上一条窄窄的铁轨。从几位正在晒太阳的妇女和小孩身旁经过时,他抬头望了望,“我已经不习惯在太阳底下干活”。
       一段肺癌防治的历史
       20多公里外的个旧市城区,70岁的云南锡业公司退休矿工黄崇侯躺在医院病床上,他刚刚被检查出肺癌。“云锡工人中死于肺癌的已经有三千多人。”昆明医学院教授姚树祥说,“这是不流血的工伤。”
       黄崇侯12岁就开始了矿工生涯。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报道过像他这样的个旧锡矿的童工,“对那些每天只能挣三角钱的童工的唯一要求是他们必须抬得起装矿石的筐子……40%的矿工干上三四年以后便中砷毒而死。”
       解放以后,黄崇侯成为云锡这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正式员工,告别了悲惨生活,但锡矿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并未消除。云锡曾于1973年分析近两万份职工病案,结果查出肺癌患者5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为矿工。
       1975年1月29日,新华社反映了云锡矿工肺癌问题。次月5日,病中的周恩来得知后,唤来李克农之女、中国医科院日坛医院(肿瘤医院前身)党委书记李冰。周总理用十分微弱的声音说:“李冰,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率很高,你知道不知道?你们要去解决好这个问题,马上就去。”
       一个工业城市与肺癌的战争自此开始。当年3月,云锡组建了劳动保护研究所和云锡总医院肿瘤科。全国各地的一流专家纷纷奔赴个旧,云锡矿工肺癌防治也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经过多年研究,锡矿工人肺癌高发的肇事者被锁定:矿井中高浓度的放射性气体以及含砷矿尘等。云锡也先后投入数以千万计的费用,采取机械通风等措施,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这些努力已有所回报。虽然矿工总体发病水平没有明显降低,但发病年龄在往后推迟,以前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0岁,现在大概是65岁以上。
       不过,云锡的职业健康工作逐渐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的领导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肺癌防治出现了滑坡。”个旧市防癌办公室主任姚明鉴说,他所在的防癌办公室,以前“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如今每年手头只有数千元工作经费,其中一半还得用来订购摊派的报纸。
       此前,云锡曾在矿工中开展肺癌“三早”,即早期普查、诊断和治疗。何顺明即是“三早”受益者之一。30年前,他被发现患有早期肺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为他施行了手术。如今,79岁的何顺明与女儿生活在云锡家属区一栋旧式楼房里。
       黄崇侯的二哥黄崇祐却是另一番遭遇。那也是一位在井下辛苦了数10年的老矿工。去年4月,老人因为咳血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晚期肺癌,“肺差不多都被癌细胞吃光了”,医生们自然无力回天。“好些年没搞肺癌普查了。”医生说,“如果早查出来,还有机会早治疗。”
       黄崇侯清楚地记得二哥临走时的一幕。二哥的女儿凑到老人身边,“爸,还是让您走个明白吧,您得的是肺癌。”老人长叹一声,“你们怎么不早说呀。”
       说起来,黄崇侯目睹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悲惨故事:他所在矿区的区长、小组长,还有不少熟识的矿工都死于肺癌,有的人过世时还不到50岁。
       如今,他自己也患上了肺癌。但他觉得,与那些先行离去的老朋友相比,自己已经比较幸运,“都活到70岁了,死没什么好怕的。”
       像黄崇侯兄弟这样的正式工,在锡矿坑道或冶炼第一线工作累计超过10年,如果被发现患有肺癌,可以享受工伤待遇,全额报销医疗费用,但或许用不了多久,云锡就不会再出现享受工伤待遇的肺癌患者。因为这一代矿工正在老去或死去,一段历史也将随之消亡。
       井下风险
       目前,在个旧锡矿井下工作的,绝大部分是周强那样的农民工。云锡从1995年实行矿工的定期轮换制度,每名工人在井下工作的最长年限不得超过10年,这种措施被称为“时间防护”。于是,大批青壮年农民开始从云南、贵州等地涌入个旧,成为新一代的采矿工人。
       实际上,已经有农民工突破了时间防线。例如,周强19岁下井以来,辗转于个旧的各个锡矿坑道,每个坑道工作的时间都没有超过10年,但累计“坑龄”已达15年。
       周强目前为一个私人矿主工作。在个旧,除了云锡直接经营的矿井外,还有很多私人承包的矿井。私人矿主提供的薪水比云锡略高,周强和工友每天能挣上好几十元甚至更多,但是他们不得不居住在低矮而肮脏的窝棚中,井下环境也比他以前呆过的云锡矿井差了许多。
       周强的妻子和女儿生活在数十公里以外的开远市。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但周强从来不让她来矿山。“她要是看到这些多不好啊”,他不希望阴暗的矿井和简易的窝棚在女儿脑海中留下印象。
       这些年来,岳父母一直反对周强在锡矿井下工作。他却觉得,锡矿不存在瓦斯爆炸的问题,比煤矿安全多了,但周强并不知道,置身于锡矿井下,比流血事故更令人担心的其实是慢性中毒。矿井下那些致癌物质,正一天天地损害他的身体。
       为了生计,很多农民工甘愿冒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就在周强工作的个旧市卡房镇,已经有一名在坑下工作多年的农民工患上肺癌晚期。这个40来岁的汉子回到云南宣威老家后,花掉辛苦挣来的几万元工钱,却没能治好病,扔下了妻子和两个孩子。
       谁来关注农民工的慢性死亡?
       长期参与云锡矿工肺癌研究的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格外强调他们患肺癌的风险:如果企业不改善作业环境,不为农民工购买职业病保险,等于是将风险转嫁给农民工,转嫁给社会。
       个旧城区的金湖湖畔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周恩来当年的批示,“一定要解决好云南锡矿工人肺癌防治”。30多年过去了,这一夙愿仍未实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常润生说:“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也有很多无奈。”
       企业正式员工的名单上看不到周强这些“轮换”矿工的名字,矿上没有为周强买过医疗保险,也没有为他和其他农民工组织过肺癌筛查。对此周强似乎并不在意,“没有生病,干吗要去体检?”但周强和个旧数万名锡矿工人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肺癌发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些农民工可能再过一二十年才会出现发病高峰,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矿难,又有谁来关注农民工的慢性死亡呢?
       (靳 波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