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警世档案]反思张纯如
作者:文洁若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不禁想起了王火所著《战争和人》三部曲。这部长篇小说曾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等五项重要的奖。然而,至今也没听说要把这么一部以童霜威、童家霆父子的生活遭际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36至1946年间的中国,做了全景式描绘的辉煌巨著搬上银幕或改编成电视剧的计划。
       那么,中国人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我在《中华文学选刊》(2002年3月)上看到《中国人怎么了》(原载《法制日报》2001年11月26日)一文,作者李玉写道:“据新闻媒体披露,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某人到上海演出,出场费为40万美元。TCL请韩国美女金喜善拍广告,拨弄拨弄手机,回眸一笑,报酬为人民币1000万元(据业内人士透露)。《齐鲁晚报》11月12日A13版的一则报道……题为《两天轻松表演赚得盆满钵满(引题)‘老虎’狂吞600万美元(主题)》,文中披露,著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日前到深圳观澜湖,‘仅出场费就200万美元,而两天的表演赛将净赚600万美元。’”
       “依我看,我们的各级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规,甚至由各级人大立法,制止这种败家子作风。不能让中国老百姓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像‘逝者如斯’的川上流水一样,流向外国阔佬的腰包!起码应该让那些给老外进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希望工程或其他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捐出同等数量的钱。”
       美国富翁愿意搞慈善事业,是由于政府精明地采取了鼓励公益事业的措施。比方说,谁要是赚得太多了,就得纳很重的税,还不如赶紧认捐,对个人反而有利。咱们中国不妨向人家外国学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免得李玉先生笔下的那种“发烧友”把民脂民膏源源不断地送进老外的腰包。李玉接着写道,有个阔小姐在教练的陪同下,向泰格·伍兹学习怎样打高尔夫球。指点她击一标,就收10万人民币,不出几分钟就击了两标,乖乖地交出20万。
       正当一部分先富起来者昏天黑地、醉生梦死的时候,2004年临近岁末,远在美国的张纯如忽然自杀,引起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
       张纯如生长在大洋彼岸,嫁给了白人,完全可以养尊处优地了此一生。她偏偏不辞辛苦地到中国、到日本,经过周密的访问调查,写出了一部《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九三七年南京暴行》,于1997年问世,此书不胫而走,被《纽约时报》列为当年度最佳的推荐读物,还被编译成多种文本,行销全世界。据《解放日报》(2004年12月31日)载,当她在日本演讲的时候,台下的日本右翼分子妄图冲过去阻止她。“她那年三十岁左右吧,这种混乱的场面让她有种惊惶与愤怒的美丽。一个女人就是如此孤独地抵挡历史和现实的谎言。”(见伊人《书界2004:回眸和回味》中所引《生命之书》一文)
       中国作家、记者多如繁星,我们的文艺界和新闻界没能做到的事,却由一个美籍华裔年轻女子出色地完成了。她后来为什么要寻短见,我们不得而知。多年来,她孤军奋斗,可能是超负荷,心力交瘁,支撑不下去了。
       据报载,中国将为张纯如塑造雕像——其中一尊汉白玉制作的安放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以缅怀她顽强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穷究历史真相的精神。”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都应该记住张纯如这个名字。记住她的书,将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民族苦难的历史铭刻在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作家、极右分子三岛由纪夫,于1970年11月25日率领“盾会”的四名会员,占领了离东京闹市不远的自卫队驻屯地的总监室,从阳台上向一千名自卫队队员发表演说,抨击日本宪法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禁止日本重新武装的条款给日本人带来了耻辱,企图煽动自卫队哗变。因无人响应,遂按照日本传统方式剖腹自杀。
       三岛在预先写好并广为散发的《檄文》(原载《产经新闻》1970年11月26日)的最后部分写道:“我们要使日本恢复日本的本来面目。然后死去……我们是由于深深期望具有非常纯粹的灵魂的各位作为一个男子汉,一个真正的武士而醒悟,才采取这一行动的。”
       此事曾在日本国内外引起巨大震动。三岛死后,随着日本国力的迅速增长,他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为他的同胞所提及,引起了西方记者的注意。美国记者伯恩·伯鲁马在《纽约时报杂志》周刊(1981年6月7日)上发表《一种新的日本民族主义》一文,提到日本“精神运动”的领导人铃木邦夫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极端民族主义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照片。该组织出版了一种叫做《光复》的月报,其宗旨就是要夺回已经失去的东西:纯洁的日本精神。三岛逝世十五周年时,英国记者亨利·斯托克斯在《消失了的武士——战后日本的萎顿的灵魂》(日译文见《朝日周刊》杂志1985年12月6日、13日)一文中指出:三岛的目的是复活日本军国主义,他正是为此而剖腹自尽的。
       咱们中国人呢?20世纪90年代,竟然有一批日本文学研究家,准备召开“三岛由纪夫国际研讨会”,掀起三岛由纪夫热。幸而当时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的李芒同志及时采取措施,未能开成。国际友人抵达后,只招待他们喝了一杯清茶,就请他们走人。日本报纸上披露了此事。
       1999年5月下旬,萧乾生前好友,曾任新加坡驻日大使的李炯才偕夫人来华参加《日本:神话与现实》一书中译本的首发式。李炯才、翁如婵伉俪在海南出版社的李世鸿、译者傅光明陪同下光临舍下。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日本的国防开支和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我这本用英文写的书,日本人是不会译成日文出版的。”
       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我作为国际交流基金研究员,在日本东洋大学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这期间,曾听李大使阐述过不少对日本的见解,这次读此书,更觉得触目惊心。尤其是第10章,这样的警句比比皆是:“在当今日本,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是日本人改变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一部赞美曾任战时首相的战犯东条英机一生的电影成了东京票房价值最高的电影,东条英机开始广泛赢得人心。历史书被篡改,粉饰战时的暴行,如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一些重要政治家甚至公开声称南京大屠杀‘只是一种想像,无真实性可言’。”
       我和傅光明各写了一篇书评。我那篇题目叫《“人们啊,你们可要警惕!”——一部警世之作:〈日本:神话与现实〉》,分别刊登在武汉的《长江日报》(2000年4月30日)和香港《大公报》上。然而,此书只印了1万册,没产生什么影响。奈何!现在,媚俗之作泛滥,真正有价值的反而滞销。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巴望国人多关心一下这段历史。上世纪多少英雄儿女壮烈牺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吗!
       [王翔宇荐自《今晚报》200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