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新潮老头周有光
作者:李 樱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
       周有光的朋友很多,年龄大的有八九十岁,小的只有七八岁,青年人也爱找他聊天,因为他是个“新潮老头”。
       物质上的“新潮”表现在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时尚不落当代青年;而思想上,周有光也很先进。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得很快,而且跨界发展。9·11事件发生后,96岁的周有光写了一篇文章,分析“9·11”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有恐怖主义产生。连年来,他的作品甚至包括《西天佛国的新面貌》、《把阿富汗建设成亚洲的瑞士》以及《两个鸡犬相闻的地球村》。文章标题便让人耳目一新。而每篇文章,都是读了一本或是几本厚厚的巨著以后才下笔。很多读者感言,不管题目有多大,读来却如流水般的轻松流畅,深入浅出,让人爱读,给人启发。
       “别人说我是‘新潮老头’,因为我主张的观点,在人家看来太新潮。我比较早地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不要爬格子,如今我在电脑上写了十几个年头了。”1988年4月,周有光83岁时,他有了一台中英文文字处理机。从此,周有光便用它写文章、写信。高龄“换笔”之后,他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输出问题。在他看来,汉语拼音输入法,不用编码,就可以输入汉字,值得大力推广。
       周有光自己用电脑用溜了,就开始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新潮”。他们家的保姆不过30多岁,周有光劝她学学电脑,保姆说:“我都老了,还学什么电脑呀?”周有光说:“我还没说老呢!我老伴86岁不也学电脑吗?”周有光不但说服保姆学电脑,还教保姆的女儿学电脑。假期里,保姆的女儿来到周有光家里,看到电脑高兴地说:“我们学校也有电脑,但是没有机会碰,只能远远地看。”周有光非常喜欢爱学习的小朋友,短短几天时间,就教会了她用电脑。
       周有光还用自己的小破电脑帮忙恢复了一本“发行量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的刊物《水》,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油印家庭杂志,由教育家张冀牖的儿女们自撰、自编、自印、自发,被著名出版家范用评价为“本世纪一大奇迹”,刊载的多是张家四姐妹及其夫婿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思等文化圈名人家长里短的事,三姑六婆间的音讯通问。《水》1930年创刊,后因为四姐妹先后成家,加上战乱频仍,在印了25期后被迫停刊。60多年过去,1996年周有光用现代化的机器教86岁的妻子张允和学习汉语拼音和电脑打字,《水》也就是被张允和敲着键盘恢复起来的。
       二
       现年101岁的周有光经常被人问到长寿秘诀。他拿出了这样一篇自制的《陋室铭》,其中说:“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四个“朝代”的周有光一生并非事事顺心如意。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命长,就会见到很多奇怪的事情。“我的处世哲学是随遇而安,人往前走,该转弯就得转弯,不转弯那不就死路一条了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周有光出生在江苏常州,与赵元任、瞿秋白两人是同乡,并且都住在闻名遐尔的常州青果巷。他的曾祖父是清朝末年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兼实业家。太平军攻打常州城,周家全力支持清军,并为守城官兵提供了全部军饷。常州失守,其曾祖父投水自尽,万贯家产化为乌有,周家开始败落。民国建立后,光景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到了周有光读大学时交不出学费的地步。
       周有光是五代单传,年轻时患过肺结核,得过忧郁症,结婚时,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抗战时,国难当头,历尽磨难。1941年,周有光6岁的女儿得盲肠炎无药医治在重庆医院夭折;仅隔一年,儿子在成都又被流弹击中,肚肠穿了六孔。第二天,成都各大报纸登出了这条新闻,用的标题耸人听闻:《五世单传的儿子中弹》。儿子中弹垂危之际,他不在身边,接到紧急消息后,冒着漫天的雨雾赶回家,儿子万幸被救活。经历这场生离死别后,周有光以一丝苦涩的幽默作结:我家有一个挂彩小伤兵,这也是抗战家庭应有的点缀吧。
       1955年周有光参加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之后,应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要求,改行转到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域,成为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领衔人物。从金融经济到语言文字,周有光改行可算是“完全彻底”。他的孙女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很严肃地与爷爷讨论这个问题。她说:“爷爷,你亏了!经济半途而废,语言半路出家,两个‘外圈’合起来是一个‘O’!”周有光说:“一点不错!”后来上海经济学界搞反右运动,周有光因为改了行,躲过了反右。他说:“我这是在‘劫’不在‘数’。”
       1969年,65岁的他被下放到宁夏平罗的国务院“五七干校”,在那儿劳动了两年零四个月。
       “我多年患失眠症,不容易睡着。下放到农村,做体力劳动的我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人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也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理。”
       人活得长,周有光就把一些他遇到的奇事转化为快乐美好的记忆。
       三
       周有光自称患“多语症”。
       沈从文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是当时文坛的一段佳话,其传播广泛肯定也少不了周有光的大嘴巴。当时张兆和在胡适做校长的著名学府中国公学读书,沈从文在那里教书。沈从文追求张兆和,写了很多情书给张兆和。张兆和一封也不看,还生气了,她拿了信告到胡适那里,说沈从文是我的老师,还写这样的信给我。胡适的思想跟张兆和不一样,他说,沈从文没有结婚,因为倾慕你,给你写信。这不能算是错误。那是一个思想转变的时代,有很古老的思想,也有很新的思想,同时存在。胡适甚至讲:我是安徽人,你的爸爸也是安徽人,如果让我去跟你的爸爸讲结婚做媒的事,我也愿意。结果,张兆和气得不得了,就走了……时间一长,两个人就慢慢好起来,后来还结了婚。周有光讲到这一段,仍忍不住哈哈大笑,“胡适比我还‘新潮’呢。”
       除讲自己家庭中的“八卦”外,周有光也爱讲讲邻居的“秘闻”。“七七事变”后,周有光和许多救国会的朋友转移到四川,在重庆、成都等地工作。在重庆郊外的江安小镇,他和吴祖光成了邻居,常来常往。周有光开始爆料曹禺、老舍等人。曹禺最爱看书,夫人最爱干净,夫人常常催促先生洗澡,大文人无奈,坐进澡盆,一手拿书看,一手划着水,用哗哗的声音佯作洗澡骗骗夫人;老舍最爱讲故事,一讲就离不开乌龟,大家说别讲了,换唱戏吧,结果他唱了一段《钓金龟》!
       打趣总是礼尚往来,周有光也被丁聪取笑过一次。张允和喜欢听昆曲、评弹,正与夫君同好。遇有精彩演出,他们总是早早地来到剧场,正襟危坐。近年来,北京交通越来越拥挤,出门听戏已经不大方便,于是周有光老俩口在平均年龄81岁的时候,商量着买一辆新式的残疾人用的三轮车。丁聪听闻此讯,赶忙为两人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周有光“驾驶”着一辆精巧的三轮车,张允和手持横笛坐在车上,老两口怡然自得。
       这位现年101岁的老人也有他的寂寞,年纪大了,别人请他吃大餐吃不动了;出门走远了,就需要轮椅,不能外出郊游。在家没客人来访,看书又看累了时,他就会看窗外的那棵大树。“树上有很多鸟,大鸟、中鸟、小鸟都有,天热的时候它们是中午来,现在开春了是早上来;对面那栋楼有个门洞,和我这个窗正对着,这很好,我从这个门洞就能看到街上的车、人;书架上还有这面镜子,透过镜子我能看到反方向的那栋楼。我的生活太简单了,我的天空就是半个书房。”
       (刘思乐摘自《三月风·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