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都市]高考“神话”吸引万人“留学”
作者:李菁莹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偏僻地区创造的“高考神话”
       即使在江西,抚州也算经济落后地区,但在这里,穷财政办出了大教育。
       临川一中,素有“才子摇篮”的美誉,在近年连续3年创下江西省高考的奇迹——5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而就在离临川不远、有着百年历史的抚州一中,也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其高考录取率也在全省名列前茅。
       仅2006年,在临川求学的本省学子就有4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占全省总数的1/3强。
       因为有着如此辉煌的高考“业绩”,高考这根指挥棒,使全省乃至全国的考生向临川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涌来,形成一支庞大的“留学”大军。
       刘琛,临川一中高二学生,为了圆北大清华梦,他从南康平田镇中学转学到这里。南康市位于赣南,离临川有700多公里,坐长途汽车要7个小时。而2006年秋季开学,南康市呼啦啦一次就转来了20多名学生。
       临川的中学,就像天生具备一种魔力,到这里读书的学生,似乎被赋予了一套应付高考的“宝典”、“秘笈”,屡屡考出令人咋舌的成绩。
       一名原九江某中学的女生,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于是慕名来到临川二中“留学”复读,一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她在2006年高考中考出了640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学以高额奖学金录取。
       屡屡创造的高考神话,让临川成为考生、家长心中的圣殿。口碑相传,每年临川的外市、外省的学生数量年年成倍地增长。据统计,临川一中已有外地学生5000余名,占了该校学生总数的一半。这5000多名外地生源,来自全国16个省份,新疆有所中学,每年都有10多名学生结伴来临川一中读书。
       万人“留学”引来陪读大军
       刘琛的母亲董玉亭,为了儿子能在高考中考出不错的成绩,专门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到了临川陪读,她在临川一中附近租了一处房子,为了减轻经济压力,这位母亲还在学校谋到了打扫卫生的活儿。对此董玉亭说她自己已经相当满足,毕竟可以与儿子朝夕相处,照顾其饮食起居,让儿子在异乡能安心读书,考上名校,光宗耀祖。而据记者了解,董玉亭仅仅是众多陪读家长中的一员。
       一切为了孩子!伴随着“留学潮”,一支浩浩荡荡的陪读大军涌向小小的临川。他们不惜三年五载,无畏离岗辞职。为了陪读,有经济能力的家长买房或者租房,没条件的就租居民房的地下室或储藏室。
       来自北京的王女士,14岁的儿子从景山小学毕业后,便转到抚州一中少年班,为了照顾儿子学习,王女士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不远千里来到抚州陪读。她企盼儿子能考上北京大学。
       在抚州一中,操全国各地口音的学生都有,高三零班的华强来自奉新县,去年他的高考成绩就高达586分,远远超过一本线。为了心中的理想,他自己上网搜索复读学校,相中了这所名校。于是,母亲请长假前来陪读,而且把侄子和同事的儿子也招来了,由她一人照顾,每个双休日,三对父母都会来这里团聚。
       还有来自乐安县的黄大姐,两年前,女儿提出想来临川上学。由于家境贫困,丈夫只身外出到沿海打工,她挑着一个简单的补鞋摊前来陪读。每天,女儿上学后,她便在校门口一针一线补鞋赚点儿钱,维持房租及日常生活开支。贫苦的生活并没有掩盖她们心中有梦的快慰。
       一个庞大的陪读“群落”已经在抚州临川安营扎寨。他们平时为子女准备一日三餐、照顾日常起居,闲暇时和其他来陪读的家长交流心得。
       为了省钱,也为了方便。不少从同一个地区来的陪读家长自发地组织起来,孩子们在一起住,家长则轮流陪读,尽量孩子、工作两不误。
       衍生产业供需两旺
       临川一中的饶校长颇为自豪,他说,学校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1500户的陪读家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交通、餐饮、商品流通及房地产。
       在临川一中,100多亩的校园里每年要新增1000多名学生,目前学生总数已经比几年前翻了一番,而学校的学生宿舍仅能容纳近千人,4000多名临川区外的学生只能选择租住在校外的民房或者老师的家里。
       据当地媒体报道,抚州房价均价为800~900元/平方米,最高的也不过1200元/平方米,但抚州一中周边的商品房,如上海某投资商开发的文昌花园就创造了销售奇迹,该楼盘售价1400元/平方米,房子一开盘在一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其他楼盘的售价也是居高不下,而且销得很好。
       临川区所在地上顿渡镇有一家房地产商就打起了“学府”的招牌,他们认为最吸引人的广告就是:“与临川一中零距离”。
       和房价一样上涨的,还有周边商铺店面的租金,而且经常供不应求。
       在抚州一中、临川一中这些名校的周围,除房价普遍上涨外,就连烧开水卖也成了一个供需兴旺的产业。
       最明显的是,房价随着日益增多的外来者直线上升。一位房东说,三四年前只能租每月二三百元的一套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六七百元。
       和房价一样上涨的,还有周边商铺店面的租金,而且经常供不应求。
       但当地人和政府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希望“利用临川高中教育资源,打造全省的优质高中教育高地。”
       人人都说,临川的高考神话其实是“四苦”精神的产物。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作为临川教育的“精髓”,被当地人奉为宝典,代代传承。如今,在呼吁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当地人已经很少再提“四苦”精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四苦”精神已经成为最有临川特质的高考文化。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还高高举起,高考就仍将被进一步演绎到极致,万人“留学”、陪读大军、高考经济诸多神奇的现象仅仅是“指挥棒”下这一文化的衍生品。
       (耿 林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