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都市]内地尖子生在香港
作者:程绮瑾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自从1998年香港高校开始在内地招生以来,港校高额的奖学金、国际化的教学环境、毕业后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渠道等吸引了无数的内地学生。越来越多的内地尖子生选择报考港校,当他们来到香港后,会面临怎样的学习和生活呢?
       从陌生到初步适应
       刘润哲入学之初,自找苦吃地选择加入香港学生的迎新营。这个迎新营的目的是让同一楼里的同学尽快熟识。
       刘润哲所在的香港大学是最英式的大学,也是宿舍文化最浓郁的大学。刘润哲当时刚在北大完成颇为悠闲的一年基础班,又度过一个更为悠闲的暑假,完全没想到听起来颇为温馨的迎新营,实际经历却“比军训还苦”。为期十天封闭式管理,宿舍导师设计的团体培训的项目填满了日程,刘润哲每天都只能睡两三小时,有一次甚至持续28小时都没合眼。
       那次,他和同组学生被关在一个大房间里,吃饭都不准离开,打瞌睡也会被骂。他们要轮流站起来,接受学长的“拷问”,回答之后再接受他们的训话。“回答得真差!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混到大学的!”诸如此类的批评让受训的新生一个个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有的还哭了出来。从没受过委屈的刘润哲心情跌至谷底。
       从大房间放出来之后,所有人又恢复亲切温和。刘润哲才了解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新生们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增强抗压性。
       一年之后再回看那几天的封闭式培训,白皙瘦高的刘润哲认为很值得:“过了那一关,就不觉得还有什么苦和累的。”
       马梦龙,2006年从襄樊四中毕业,高考以663分被香港中文大学奖学金基地班录取。
       在港学习半年多,马梦龙说自己胆子更大了,也更独立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而此前,他每做一件事都会请示爸妈:可以这样做吗?
       入校时,学校为每位新生注册了校园系统邮箱,马梦龙的校园邮箱中每日可收到10多封电邮,均是校内各大活动通知。马梦龙说:“只要你有足够精力,保证不会错过任何信息和机会,在这里,闭塞行不通,面对轰炸而来的信息,想要充耳不闻都很难。”
       初来香港,马梦龙也曾失落无助。他坦言,从陌生到初步适应,花了1个半月。“上课时,你会发现,左边坐着省状元,右边是直辖市理科第二,加上陌生的语言环境,如果再自闭,那无疑是自掘坟墓,浪费高昂学费。”经过数周心理调适,马梦龙的人际交往得以迅速提升,不仅是向内地生、更大胆向香港本地学生取经,学粤语、讲英文。“只要微笑示人,别人也会向你伸出友好的双手。”
       两地教学的差异
       初到香港,感受最直观的就是全英文教学模式,与内地教学有质的不同。不同观念、文化的交汇,也迫使内地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辩证看问题。很多内地生初到港校时,都会经历一个语言尴尬期,对此,马梦龙深有体会。“我们学的英语很应试化,会写会读会考,却无法开口说。”马梦龙说,刚开始时,教授课上说的每个单词,自己都必须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理解,等到明白后,教授已开始新的讨论,感觉自己总比香港本地学生慢几拍。
       马梦龙到港半年后,才渐渐适应环境。妈妈蒋女士感叹:“与同龄孩子相比,儿子似乎更成熟了,变得会说话了。”
       骆佳昀是香港大学法学专业大二学生,此前在复旦大学就读一年,说起两地教学的差异,这位来自上海的小伙子脱口而出:“在港大,1名教授带5名学生,这样的小课,你能想象得出吗?”
       港大教学实行“大课+小课”的模式。每周各院系都有1至2次大课,人数在50到100人不等,大课后,会有两至三次小课,师生比例是1∶5,1名教授带5名学生。
       骆佳昀说,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与教授进行一对一交流和讨论,教授的电子邮件、办公室电话和移动电话,以及网络即时联系方式如MSN等,学生都有。
       初入校时,骆佳昀曾以电子邮件向英语老师询问作业的问题,第二天,老师在回信中不仅给了他关于作业的详细资讯,还指出其电邮中英文书信格式上的不足,文末还不忘给他打气鼓励。
       骆佳昀说,在香港,老师都不会板着脸示人。
       就业服务一条龙
       在港大内地生开放日前夕,杭州男生胡力舟刚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来。受访时,胡力舟称自己仍处在做交流生的兴奋期。
       胡力舟是港大金融专业大二学生,他说,在该校,每个学生均有一学期到一学年不等的出国交流机会。
       胡力舟介绍,除校方提供的交流生机会外,高校中部分学院也会为学生争取到海外交流,让学生视野更开阔。“世界知名学府的交流生背景,在就业时可增加不少砝码。”北京女孩、港大2006年毕业生李婷,凭借个人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交流生背景,在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顺利找到工作。
       对此,李婷也深有体会,她曾在两家大型国际投资银行实习。港校的实习是真刀真枪地做事,实习完后,她已有职场中人的感觉。
       能在世界名企工作,李婷对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心存感激。她说,从申请工作到制作简历,再到面试技巧的传授,直至最后与公司签约,港大就业服务中心的一条龙服务让毕业生省心不少。
       (贾 兰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