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都市]玩的是心跳
作者:郁蕊芬 张 正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大牛行情,无数个一夜致富、身价陡增的财富神话,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新老股民的勇往直前,更多的股民将他们的生活与股指紧密相连,从中享受快乐和消遣,当然也从中赚取财富。
       然而股市造就一夜神话,也会上演瞬间悲剧。股市如潮水,怎么涨怎么退,只有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谁是真正的勇者。在任何时候做投资都应该保持一个理性,钱没有那么容易赚的。
       一年多时间里,股指从1200点飙升到4000点;仅4月份,沪深股市新增账户669.8万户,极限峰值为两天内增加80万股票账户,总开户数近8000万……
       号称“中国股市黄金十年的开端”的大牛行情,无数个一夜致富、身价陡增的财富神话,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新老股民的勇往直前,也让更多的股民将他们的生活与股指紧密相连。大牛股指下,打造的将是什么样的数字化生存方式?
       赚钱了就当捡个皮夹子
       自述人,31岁,外企行政。
       我和丈夫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股民,很少真正花时间和心思在股票上。这次赚了300万元,对我们来说,就像捡到皮夹子!
       2002年,我们计划结婚,怀里揣着父母给的35万元,到处看房。就在这时,老公单位出乎意料地分了一套郊区的“小两室”。当时,我想卖掉那套房,凑个50万,在市区买一套大点的新房,但老公不同意,说朋友推荐他买一只“贵州茅台”的股票。当时股价27块多的时候,我丈夫买了一万股“茅台”。过了不久,它跌到了21块多,我心里那个后悔啊!但老公却很乐观,说:“套住就套住。”此后一年,上海的房价涨个不停,我更后悔了。虽然,“茅台”也涨到30多块,但比起房子的涨幅,还是感觉亏了。我一直提出卖了它,老公却说:“茅台要涨到100元才能卖。”我拗不过,只能把它放在那里。
       2007年,“茅台”终于涨过了100元。前几天,丈夫将它全卖了,一看,吓一跳!当初,买的一万股,经过除权、分红(又买了“茅台”),已经有3万多股了,净赚了近300万元!我高兴得差点晕过去。
       前两天,丈夫说,准备花170万在上海天山路、威宁路附近,买套130平方米的三房两厅,加上装修、家具,估计要200万元。剩下的钱,打算买新发行的基金。
       搭了私募基金的便车
       自述人:石头,40岁,私营企业主。
       我玩股票已经很多年了,以前都是做短线,小赚了一点就走。去年开始玩私募基金,也属偶然。当时,是一位业内的朋友主动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参与,我一看他们过去的资历,觉得有戏,就投了一些钱进去。别问我投了多少,我只能告诉你,2006年一年,我的钱翻了两番。
       据我所知,去年玩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在200%—300%,一些运作好的明星私募基金,收益率超过400%。因为做私募基金的这些经理人,他们要么市场经验很丰富,经历过股市的打打杀杀;要么有很丰厚的资源,和很多上市公司很熟悉,所以眼光很准。当然,他们的门槛也很高,如今,一些明星基金的管理人要收取高达利润50%的费用,而且500万以下根本不带你玩。就是说,普通小股民想玩私募基金,根本不可能。根据做私募基金那些人的低调行事方式,他们根本不带小股民玩,不认识的人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如果自己去找,更是没有方向,也找不到,只有等它来撞到你,就像我一样,额头碰到天花板,碰到就碰到了。
       把炒股当消遣的杨百万
       10年前就闻名全国的“杨百万”,如今每天过着规律的生活:早上起床买小菜;九点钟从家里出发,步行两分钟到工作室“上班”;中午回家吃饭,下午继续炒股;三点钟休市后,回家睡午觉;晚上八点到十一点,雷打不动的财经新闻时间;“每天围绕股市转,很程式化”。如果说,早年炒股是为了赚钱、脱贫,现在的杨怀定,早已把股票当成了一种消遣和爱好,“人家喜欢搓麻将、跳舞,我喜欢炒股票,一样道理。4年前赚500元就很满足了,现在重要的是每天快乐。”
       最让杨怀定感到满足的是,他的工作室吸引了100多名“学生”,其中,有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主任科员,有硕士生、博士生……有的学员,每天骑两个小时来报到,从不迟到早退,让杨怀定“享受到了股票带来的友情”。
       杨怀定说,股票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为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他拉儿子“下水”,和他一起玩股票,制作炒股软件;他给孙子起名杨曦,上海话谐音“阳线”,奶名叫“涨停板”;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跟记者说:“我关照儿子,等我死了以后,将我的骨灰撒到证交所门口,撒到职业老股民的家门口,保佑他们赚钱。”
       股市赚得留学费
       “其实,我炒股的经历很简单,但简单不表示没有风险。”张文尹把“风险”两字拖得格外长。
       2003年,中国股市低迷,当时还是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的张文尹在父母股票被套牢的情况下,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主动请缨,披上“战袍”,“摸着石头过河”。初涉股市,张文尹选择做短线交易。于是,每天一开市,他总是准时坐到电脑前,有时候“甚至还会逃掉一些不重要的课。”聪明的张文尹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亏本折腾后,很快就摸着了门道,开始赚钱。炒股4年,赚了多少?“大概十几万吧。”张文尹谦虚地把功劳归于父母留的本金高。
       2006年,张文尹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他依靠股市交上了留学费。不过,他说,股市让他得到的,除了这笔学费外,最重要的是心态。“以前看到股票下跌,就会有焦虑的情绪出现,有时候整夜睡不着。现在不会了,整个人的心态平和稳定了。”他说,这种心态不仅在股市上很受用,在学习、工作上也一样受用。
       全家都成了快乐股民
       自2006年底开始,刘婷身边那些循规蹈矩、特别保守的亲戚们,竟然都齐刷刷地炒上了。
       就说刘婷的老爸,是个老实巴交上了一辈子班的“死脑筋”。去年年底,看着办公室的同事用10万块本金净赚了5万,竟也坐不住了,瞒着家人,偷偷地去证券公司开了户,偷偷地交易上了。现在一下班就看财经频道,最近还嚷着要申请宽带,说是“电话委托太麻烦,要电脑炒股。”
       最有趣的要属刘婷的表姐,这位写字楼里的时髦白领向来缺乏理财头脑,但2007年元旦一过,她急匆匆拿着身份证去股市开户了,原来是此前的一次同学聚会,让原本对股票基金毫无感觉的她深感落伍。有意思的是,刘表姐买股票像买衣服,不管走势,专拣名牌,招商银行、万科A买了不少;成了股民,她买东西也折股价算,最近有人说要给刘表姐安排相亲,她别的不关心,只问:“会炒股吗?”
       如今,在刘婷的目力所及范围内,股民亲友有增无减。尽管自己不炒股,但她对每天的大盘走势、领涨个股、热门板块也了如指掌,因为“每天的晚饭时间,就是我们家的股评大会”。
       (张 玉摘自《家庭周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