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跨国婚姻的酸甜苦辣
作者:郭 莹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密特朗的请求
       谈论中国的涉外婚姻,不得不提及北京姑娘李爽,她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时,第一位勇敢地嫁给西方男人的中国女性。
       1979年,年仅22岁、参加过中国美术馆星星画展的自由画家李爽,与时任法国驻北京使馆文化处的外交官白天详,于“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碰撞出了“错误的爱情”。在李爽的理念中,“相爱就是一切的理由”,但当时中国刚刚走出“文革”的阴霾,整个社会仍处于封闭、保守的状态。那个年月来说,李爽的确算得上十分“出格”的女孩,她竟然藏在法国外交官的公寓里,度过了三个月“美丽的爱情囚徒”生涯。
       北京市公安局,对于公然于建国门外交公寓里与法国外交官同居的李爽,决定采取缉捕行动。李爽政治上被扣的帽子是:“向外国人出卖情报”及“有损国家尊严”。对于李爽“出卖国格”和“出卖人格”的行径,北京市公安局判决她2年的劳动教养,其法国情人白天详则被驱出中国。
       爱情执着的李爽虽身陷囹圄但绝不低头,她表示:“这份爱情在我眼里这么真实,这么纯洁,我不会放弃争取爱与被爱的自由。”难能可贵的是,来自爱情之乡的白天详同样对爱人忠贞不渝。那两年,白天详抵制住了各种阻力,积极为营救自己挚爱的姑娘出狱四处奔波,感动了法国政界和媒体。终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访华期间,他请求中国领导人释放李爽时的言辞是:“请允许这位小姑娘赴巴黎与其相爱的人团聚并结婚。”最后,由邓小平先生亲自批示释放了李爽。1983年底,李爽终于抵达巴黎并开始定居。
       1984年2月4日,白天详与李爽于巴黎结婚,当时的巴黎市长亲自为其证婚,经历磨难的中法恋人终于迈入了平静的婚姻生活,随之如许多的异国婚姻一样,他们亦开始瞧着自己的异国伴侣不顺眼起来。对此,李爽回忆说:“我们结婚之后,曾经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过相当大的冲突,有时候根本就无法沟通,怎么办呢?我也曾经困惑过,但是我绝对不会为这些困惑质疑我的婚姻。因为生活是创造,而不是去毁灭。既然我们为了感情选择了共同生活,我们也就只能尽力去解决问题,维护我们的婚姻。为此,我们双方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他们已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
       李爽事件解决后,民政部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各地放宽对涉外婚姻的限制条件。此后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涉外婚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洋婚,吃是一大考验
       美国一位女作家将成功的婚姻总结为:“婚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过独立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打算选择异国婚姻,就要有给对方绝对私人空间的思想准备,不要认为婚姻就是夫妻俩绑在一起。对于老外恋人,你需要考察的是:1.他是否真能够欣赏中华文明,有些对于中华文化一窍不通者,婚后抱怨与中国女人结婚是个可悲的误会。2.对于中餐他是否喜欢,有些西方人对烹饪中餐时的油烟气味无法忍受。3.明确他是爱你本人,还是仅仅出于猎艳东方娇娃异国情调的黑发、黑眼睛。婚后不久,随着外表的新鲜感消失殆尽,只剩下天天面对不同文化、不同思维、不同生活习惯的碰撞烦恼,婚姻渐亮起红灯自然不可避免。
       嫁给了美国先生的张小姐抱怨:婚后的第一考验就是吃饭。短时间里吃点面包、香肠、沙拉,还能迁就。几星期后,中国胃便开始抗议了,中国人喜欢炒菜,但老外对于油烟十分敏感,抗议是在污染环境,再者他们认为爆炒把食品的营养都给炒飞了,“一个周五傍晚,我做了蘑菇炖鸡、酸辣汤、番茄炒蛋和清蒸鱼。老美一进家门先是一屁股陷入沙发久坐不起,待菜上桌后,老美盯着满桌的中国菜无精打采地直蹙眉头,筷子动也不动。我忙问:‘这可都是你平时喜欢吃的几个花样。’丈夫却回答:‘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就吃不动外国菜,就想吃一个牛肉汉堡包犒劳自己。’没辙,放弃一桌子美味佳肴,只好单给他叫了份汉堡包外卖。”
       一位香港留美学生,曾在其作业中写道:“圣诞节的傍晚,美国人忙活着在厨房里宰杀火鸡准备圣诞大餐。”美国老师阅后惊愕得不知所措,遂将此句话投书报刊、电台,作为中美文化差异的例证。实际上,美国人绝不可能自己宰杀火鸡,圣诞火鸡都是从超市买来的冻鸡。老美也没有吃活鱼的习惯,听说中国人买来活鱼在家里宰杀,斥责残忍。这位香港留美学生说,她的老美丈夫吃鱼时便节外生枝地麻烦。他面对中国风味的糖醋鱼、红烧鱼,居然不知如何下嘴,因为西方人不会吐鱼刺,欧美超市出售的鱼都只是两扇“鱼片”,鱼刺已经被剔得干干净净。“有一晚,老美丈夫在厨房里鼓捣了两小时端上来两片烤鱼,我一看硬梆梆的真是糟蹋好东西,哪能比得上红烧、糖醋那个嫩劲呀。实在太淡了我就淋了点酱油、醋,不留神让他瞧见了,二话不说脸红脖子粗地夺过盘子,‘哗’地一下子全都倒进了垃圾桶,还埋怨我不尊重他的烹调手艺。
       “老美对于我煮生菜面条汤,或炒蚝油生菜最深恶痛绝,大喊大叫水灵灵鲜菜的维生素都被糟蹋了。老外惊异的是生菜居然去烹饪,西洋人只有吃生菜沙拉的习惯。西方人的厨房就像个化学实验室,放多少面粉、蔬菜什么的都得在天平上秤重量,甚至加水也得用量杯。”
       让孩子给奶奶当翻译
       嫁给了奥地利先生的陈小姐讲了自己的故事:我的混血女儿刚刚咿呀学语的时候,她的奥地利祖母就一百次地强调孙女应该学德语,并要求我放弃教孩子说汉语,否则会把孩子的思维搞乱。于是,当女儿指着狗和猫说出中文名称时,洋婆婆就坚决地用德语纠正她说:“不,不是这样说!你要说德语!”我在一旁很伤心、生气,就找丈夫商量,由他出面告诉婆婆不应该阻止孩子说中文。孩子多学一种语言,将来就多一种生存能力,况且中文是她母亲的母语,但老太太的脾气很犟,还说:“我的孙女不需要学那么多的语言,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可以了。”于是在奶奶家的时候,小女儿常常被搞得很茫然,明明在妈妈那里学到的单词是这样的,可奶奶却责怪说不对,她小小的脑子被搞糊涂了。于是我不得不对婆婆说:“妈妈,你难道不希望孙女多学一门语言吗?你不认为一个孩子会说妈妈的母语很重要吗?”婆婆扶扶眼镜说:“孩子学得太多没有什么好处,她还太小,不应该增加太多的负担。”婆婆的理由听上去非常富有同情心。
       我转身走开了,但从此在婆婆家的时候,我更加坚决地让女儿说中文。于是,婆婆听见我们说中文时就抱怨:“你们在说些什么?我们都听不懂!”我便回敬:“你可以学呀!我既然可以学德文,你当然也可以学习中文呀!”婆婆说:“这样不好,连孩子的爸爸都听不懂自己女儿的话,多可怜!”我回答:“那是她爸爸的问题。我可以学会他的语言,他也应该学会我的语言。”
       现在我们的女儿已经五岁了,不仅能够熟练地说中文、德文,还会说英文,偶尔会给奶奶当翻译。如今,婆婆看到如此才华出众的孙女,对于孩子学中文的态度已经有了180度的大转弯。现在婆婆逢人便骄傲地夸赞:“我的孙女多聪明,可以说三国语言。”
       (吴 荣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