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大学生求职公寓里的悲喜剧
作者:吴芳兰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前面排着二三十人,王桂桂咬咬牙,在求职信息登记表上的期待薪水一栏里写下“1500元”,几个月前刚来上海时,她填写这一栏时还会很自信地写上“3000元”。
       让王桂桂如临大敌的是一场招聘普通文员的面试。她偷眼看到,紧挨着她的一位漂亮女生,在同一栏里写着“800~1000元”。
       “我要的薪水是我能在上海生活下去最基本的费用,你填这么低,就算能够竞争到这份工作,又有多大的作用?”王桂桂的困惑和伤心,似乎不仅仅为了自己。
       王桂桂在上海的“家”,是一处大学生求职公寓。这套位于普陀区繁华地段“高尚社区”的公寓里,住着十几个和她处境类似的大学生。所谓的公寓其实就是毛坯房,裸露的水泥地面,6个人挤在10平方米的小屋。对于每个月支付360元租金的王桂桂来说,这片公寓一万多元每平方米的市价,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力。
       “今年人太多了”
       一个月前王桂桂就来到上海,那时她很自信,计划尽快找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在这个让她着迷的大都市待下来。“我觉得自己条件不错,就想来闯一闯。”
       到了上海后,听说有专门的大学生求职公寓,她很小心地联系了几家,发现有的是男女混住在一套房子里。找到现在这家求职公寓,王桂桂便决定住下来。“走路五分钟到轻轨站,交通很方便。”
       周末去人才市场,平时就在网上找招聘信息,发简历,等待并不算多的面试机会。为了维持生活,王桂桂曾在麦当劳找到一份打扫卫生的临时工,负责打扫的大妈总是一脸怨愤地对她说:“我下岗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你是大学生,怎么来抢我的工作?”
       王桂桂觉得,她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是自己的专业不好,课程都是东拼西凑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今年人太多了!”她说,自己不少同学也都跑到北京、广州去找工作,没听到什么好消息。
       到处都得“争”
       早上7点天还没有大亮,南京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项莉一骨碌坐了起来,这天上午9点,她要去参加一个行政助理的面试。
       步行、地铁、再步行,整整一个半小时才赶到,已经有七八个人在等候了。项莉小心地与相邻的女孩子打招呼,对方却一脸漠然。项莉安静地等待着,半小时后轮到自己,面试人员只问了两个问题:你是上海人吗?有做这项工作的经验吗?三分钟不到就出来了。
       这是21岁女孩项莉最普通的一天,她回到位于徐家汇一栋老公房七楼的求职公寓。30多平米的房子,四个套间被改造成两个6人间、一个8人间和一个2人间。项莉所住的是6人间的上铺,躺着手指可以触到屋顶。
       “这里只是一个跳板,一个歇脚的地方。”房东总会对新来的大学生这样说。原本预计两星期内就能顺利找到工作的项莉,在这个求职公寓已经住了两个月。“在上海找工作实在太难太累了,大家像是敌人一样,什么都要争抢。”
       “我想生活在更大的城市”
       位于普陀区中远两湾城的一个男生求职公寓里,王硕正围着被子看碟,床旁边散落着拖鞋、皮鞋和报纸,床上挂着一套西服。这位来自郑州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商务日语系的男生说,来到上海一个多月,发了数不清的简历,只收到三个面试通知,“现在没有事情做。”
       “有一家日本企业真的太可惜了。”王硕一直念叨着。这家日本企业要招一名销售人员,对王硕基本满意,但是看了他的求职意向就不再考虑他了。王硕填的是翻译、销售、贸易、酒店等,而日本企业认为这是朝三暮四、不专一的表现。
       王硕当时回答,写的宽泛些则机会更多些,老师说了要先就业再择业,现在就业形势就是这样的。“其实我说的都是大实话,这家日本企业实在不懂中国国情。”王硕很遗憾。
       王硕的房门后面贴着一摞订餐电话,有盖浇饭、盒饭、水饺馄饨等等,价格在4元到8元之间,也有一些炒菜价格在8元左右。王硕在求职公寓的生活成本是:住宿每月360元;吃饭一天10元,一月300元;去人才市场、面试的车费按一天10元算,一月至少要200元;加上电话费、日用品,每月1000元总是要花的,这还不算置办衣服等的费用。
       大学生就像当年的中专生
       “住在求职公寓里的,80%都是来自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大学生。”求职公寓管理员王欢说。他2004年毕业于安徽一所大学,来上海找工作住过地下室,当过推销员。如今的工作他干得很带劲。
       王欢对于“生存技巧”熟门熟路:在房源的选择上首先要交通方便,距离各大人才市场近,去面试单位要方便乘车;其次要选择高档新楼盘,求职学生会觉得小价钱住高档楼实惠。
       “我们本来是为中专生服务的,现在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们才开办为他们服务的求职公寓。”这家求职公寓的负责人肖和说。现在,大量期待在大城市落脚的大学生成了求职公寓的主顾。这家求职公寓在好几个小区都租有房子,因为租期长,所以租金相当便宜,一套毛坯房只要两三千元。而求职时间越来越长的大学生,甚至一些跳槽者,或者找到工作但负担不起高昂房租的人,让求职公寓总是热热闹闹的。
       其实,求职公寓在上海五六年前就有了,不过最近一两年增加很快,其他省市也开始增多。
       “谁又能想到,仅仅八年时间,大学生就遇到和当年中专生一样的处境。”尽管“漂”在上海的大学生为求职公寓带来了好生意,但是肖和似乎并不太开心。
       (夏 敏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