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梁祝”之父陈钢的命运协奏曲
作者:陈祖芬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有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叫弓,一个叫弦。弓在弦的身上缱绻,弦在弓的律动中交欢。弓和弦都身穿紧身衣,那是把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的现代舞。一曲拉完,弓还是离不开弦,欲离又止,欲说还休。弓,终于一狠心离开了弦,离开了,离开了,走进了哗哗的雨声里。
       是弓或弦的倾盆的泪雨?不,是哗哗如雨的掌声。那是2006年11月3日的北京音乐厅,陈钢作品音乐会上,一把小提琴,用弓和弦的肢体语言,诉说着不尽的眷恋。
       时间倒回去50来年:1959年5月27日下午,上海音乐学院在兰心大戏院有个新作品演奏会,18岁的学生俞丽娜用小提琴拉起了《梁祝》。最后一个音符淡出了,远去了,整个剧场的人也都好像随风而去了。二十出头的学生陈钢在台上侧幕条后直着急,怎么没有掌声?这是他的第一个作品,和管弦系的同学何占豪合作的,陈钢完全不知道这个作品好不好。
       剧场出现了一个休止号,又一个休止号。终于,掌声响起来了,俞丽娜谢幕。掌声响个不停,陈钢和何占豪走到台前谢幕。掌声不肯罢休,俞丽娜又谢幕。鼓掌的人们泪光闪闪,或许那如雨的掌声是泪水的倾注?掌声看来是停不下来了,怎么办?指挥说,再演奏一遍!
       陈钢写《梁祝》的时候,正在经历一场梁祝似的注定是悲剧的爱情。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那里看到了一张北京姑娘的照片,一派纯净;然后便如《聊斋》故事里爱上画中人那样爱上了照片人,一片痴情。与“照片”的通信便贯穿在《梁祝》总谱的创作里。不知道是陈钢把初恋的纯美注入了五线谱,还是那一个个音符已经暗示着陈钢爱情的全部。陈钢是“右派”的儿子,“照片”的家庭是革命干部。陈钢奔赴北京走进北海公园与她相会,远处的白塔上,传来凄婉的小提琴——正是《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别离……
       陈钢的父亲陈歌辛曾创作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渔家女》、《永远的微笑》、《恭喜恭喜》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歌。现今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主题歌就是陈歌辛的《花样的年华》,周璇唱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陈歌辛成了“右派”,在安徽白茅岭劳改。1961年,玫瑰飘逝,零落成泥化作尘,享年46岁。陈钢非常痛悔地想起自己14岁参军时,还觉得父亲没他革命,还对父亲说:你也要学习劳动。父亲说:你会挑担子,我会挑音符。我挑音符并不比你挑担子轻松、低下。到了六十年代中期,陈钢也步其父后尘进了“牛棚”。如果玫瑰玫瑰不可以爱,怎么可以爱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故事,现在讲来,恍若隔世。没有隔世的,是这首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梁祝》。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的第二天,在好莱坞的碗形剧场,吕思清的小提琴刚刚拉响了《梁祝》的第一个乐句,碗形剧场周围的山壁便噼噼啪啪爆出掌声。拉响一个乐句,便点燃了一个中国的情感符号。好莱坞的山坡又好像为《梁祝》筑起了层层回音壁,掌声从回音壁上一浪一浪地震响起来,又一下一下重重地撞击着陈钢那音乐家的敏感的神经。
       一位马来西亚华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2006年,英国闻名于世的伊顿公学举行一年一度的毕业音乐会,第一次邀请一位中国的音乐家去。伊顿公学的学生里有两位英国王子,更有别国的王子。《梁祝》的提琴声落下,伊顿的师生们站起。陈钢看到那么多金发碧眼哭得泪水涟涟,是音乐把他们击倒了。他们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纯美的爱情永远是震撼人心的!
       西方人称《梁祝》为《蝴蝶情侣》,但是据说在梁山伯坟上盘旋的不是彩蝶而是黑蝴蝶。陈钢觉得,他的初恋就像一对掠过夜空的黑蝴蝶,是一支黑色浪漫曲。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陈钢终于又有机会去北京了。一种无法自制的激情又汹涌而来,他拨通了她的电话:你,你知道我是谁吗?
       一别15年呵!然而电话线那头传来一个声音:知道。
       我很想见你!
       不要见了吧。
       我一定要见你!
       陈钢在北京的大街上走着,远远就看见了她的身影。他赶紧追上前去,哦,不是。待到果然与她面对面的时候,也觉得那不是她,不是。那个年代过去了,她也随之过去了。她讲及她女儿也在拉《梁祝》,讲及过去的事,在陈钢听来,好像她在叙述别人的事。
       ……
       2006年10月2日,陈钢去北大的百年讲堂。他不知道这代20来岁的人能坐得住听他的演讲吗?台上只一台钢琴和一把提琴,没有乐队,没有伴舞,没有灯光闪烁,只有一个年方七十的陈钢。2100人的讲堂,坐满了花样年华,但是静得连翻开节目单的声音都能听到。他感叹北大有这样一个文化大气场!陈钢不可能把他的乐曲一一弹奏,譬如就没有《王昭君》。谁知演讲完毕,全场齐刷刷地喊:《王昭君》!《王昭君》!陈钢的心颤栗了。他没有想到花样年华们和他这么相通,当然,他的音乐还活在年轻人的心里。所以他年轻,所以他花样。
       后来朱军在《艺术人生》节目里,说陈钢是50岁的容貌,20岁的心灵。陈钢说:音乐不老,我就不老。
       ……生活中的陈钢,终于有了一个心爱的妻子,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李路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