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温州太太团揭秘
作者:石 磊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就像20年前他们担着小商品奔向全国一样,近年来,温州人再一次从故乡出发,水银泻般地长驱直入,东及上海,西抵喀什,南到芒街,北至哈尔滨,千里奔波,遍布全国。”这是坊间广为流传的对温州炒房客的经典描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温州商人的财富神话里,女性在书写着同样的传奇。她们或开公司,或购房,或炒股票、基金、债券,甚至,她们还炒棉花、煤气,油井。她们炒一切能够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东西,她们和男人们一样气势磅礴。
       2006年11月25日,一个名叫“太太理财团”的投资组织在温州成立,成员锁定温州投资团的女性成员以及男性成员的家属。而在两年前,这个团体就有了它的雏形——2004年,温州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性投资团体“温州太太购房团”,并且,她们南征北战,收益空前。
       一个普通会员的家底
       某日早上7时20分,58岁的缪秀英准时推出木兰牌摩托车,开往位于鹿城区的农械修配厂。这个厂她经营了30多年,虽然现在交给儿子打理,没事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去厂里转转。
       每天早上,缪秀英和老伴在楼下点心店吃馒头、豆浆,有时会换油条。老伴老徐最爱吃的是温州馄饨,“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馄饨”。
       这辆摩托车,缪秀英开了将近六年,款式变得过时,车身的漆也开始剥落,她也不以为意。从家里到厂子只有一公里路程,十几年都是这么骑过来了,要是买辆轿车,还得去考驾照,“年纪大了,学不会了”。她呵呵地笑着说。
       前一天晚上,她和老徐商量,下周去长沙考察商铺,好的话就投资,看不中就当旅游。缪秀英嘀咕:“据说是市中心最好的位置,但是一平方米要一万八,太贵了,那里的经济有没有那么好啊?”
       这个问题,只能缪秀英在考察后自己回答。
       两年前,缪秀英就参加了温州太太购房团,关于考察商铺,她很有自己的心得:要看地段好不好,看人气旺不旺,地方经济状况如何,当地消费怎么样……她有次到江西的一个地方,项目主办方把商铺的前景说得天花乱坠,她到现场一看,铺子在郊区,人都没几个,根本旺不起来,于是她坚决摇了头。
       缪秀英,温州太太理财俱乐部(即太太理财团)的成员。她的眼睛很圆,身材略胖,笑容让人想起阿福。当她走在街上,甚至不会觉得她和别的阿姨有什么区别。
       目前她在温州市内购置了四套房产,包括住宅和商铺。其中两套给儿子和女儿的住房,已经由买时的200万元涨到了现在的300万元。
       郑洁云:太太团的新生代
       温州太太理财团的成立大会上,34岁的郑洁云(化名)就坐在缪秀英的前边。
       郑洁云是在杭州读的书,市场营销专业大专文凭。毕业后,她回温州一家银行工作,每个月按时拿1000多元的工资,“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她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生孩子的时候索性辞职呆在家里。
       先生做的是贸易公司,自家企业。儿子大了,送进幼儿园,郑洁云不想进先生公司帮忙,就要了10万元,在西山路开了一间品牌内衣店。
       “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郑洁云轻轻拨着额前的碎发。她看上去亲切,笑起来,又透着温婉,不过,眼角显出了浅浅的鱼尾纹。
       做了三年,内衣店培养了一批老客户。刨去成本,郑洁云每个月都能有8000元左右的收益,先生每个月也固定给她发一万元,这些收益可以让她优雅地生活。
       郑洁云念念不忘她在杭州的经历。2001年底,先生给她物色了一套杭州市中心的花园洋房,让她跟同学相聚时小住,买的时候花了40万元,去年,在房子每平方米涨了4000元之后,郑洁云毫不犹豫地把房子转手,赚回了一套房的钱。
       卖房的经历,让郑洁云突然想起自己的专业,她觉得血液里温州人的意识苏醒了,要让钱生钱,她要学习理财。
       负责温州太太理财团组织工作的房产工作室主任杨章海说,像缪秀英这种五六十岁的温州太太,是两年前太太购房团的主力军,家庭企业打理得比较成功,子女入学就业问题解决了,就成为了当时家庭理财的主力。
       而新成立的太太理财俱乐部成员中,像郑洁云这种30-40岁的温州太太群异军突起,她们有六七成学历都达到了大专以上,这批太太的共同特点就是“知性”,对新的理财方式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改变了温州太太购房团以往给人留下的素质不高的印象。
       太太团总资金上亿
       温州太太理财团,入会的门槛并不算高,只要是年龄在25岁以上、70岁以下的女性,经济条件方面,如果是全职太太的年可支配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如果是上班族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缴纳一定会费,就可以报名加入。而一般申请加入的上班族,大多家庭都有经商背景,因此,整个太太团身价不菲。
       太太团宣告成立的短短几天,就已经吸收了近700名温州太太加入,而之前做过的统计表明,有意加入的人数将近4000。
       在申请入会的表格上,有一栏可支配年收入调查,最高限设为50万元以上。杨章海透露,有相当一部分太太在这一栏打了勾,这个“相当一部分”,保守估计超过四成,“100万也是50万以上,1000万也是50万以上。”据此估算,这个太太财团可调配用来理财的总资金将以亿为单位。
       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目前温州太太理财俱乐部的成员对证券、期货、黄金等产品进行理财投资的兴趣颇为浓厚,对传统房产投资的兴趣也不减少。
       56岁的郑鹤燕,丈夫做钢材物流生意有20年。她的好友赵菲菲“揭发”说,她家资产接近亿元,而她自己则只承认“够用够吃”。对于谁把持家里的财权,她毫不犹豫地指着自己,然后笑着说,“把财管住,就是真正的太太,我不要做假太太。”她能调用的钱,都用来在全国各地添置房产,而且,所有房产都升值了。
       “跟风”是早期温州太太购房团最明显的特点,不少太太完全不懂房地产市场,就跟在亲戚朋友的后面做投资,有人赚了,也有人亏。
       有些温州太太,自己对理财的要求也并不高。穿着时髦的赵菲菲53岁,她家里经营的也是钢材生意,不过,儿子在上海,老公也在外地,她留在家里,做“温州站的联络员”,名片上她的身份就是一家金属材料公司温州分公司的经理。
       精力充沛的赵菲菲不单打理家里生意,她会到公园里去跳健美操,还开了一家美容院。开美容院初衷是因为自己用了那个品牌感觉不错,接着就开始给朋友们做护理,只收成本价,自家美容院成了自己和20多个朋友的专门护肤机构,搞得给她做代理的美容顾问干着急,埋怨她老做“不赚钱”的生意。
       去年她花了20万元跟人合伙在上海郊区买公寓,钱就被套住了。又花了20万元在湖南岳阳步行街买了一间写字楼,租出去每月收700元,“无所谓的事,放在那里,等升。”
       温州“太太团”对理财、投资的热衷上演着一幕幕女性创造财富的神话。
       (张 枫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