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外交部发言人的故事
作者:程汗青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发布会上的“小插曲”
       1998年2月10日,朱邦造第一次以发言人的身份亮相,一上台就接连出现了几个小插曲。因为他是学法语的,需要带耳机听英文同声传译。但是他上台前却忘记打开耳机的开关,在台上根本听不到翻译的声音。记者提问后,他因为听不到翻译,无法回答,只好要求记者将问题再重复一遍。来回重复几次,在场的记者和工作人员都感到非常纳闷。幸亏新闻发布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了问题,迅速上台帮他打开耳机的开关,发布会才得以正常进行。但刚回答完两个问题,发布厅的喇叭里突然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全场一阵骚动,发布会不得不再次中止。原来外交部做广播体操的时间到了。显然,技术部门工作出现失误,未将发布厅的广播线路关闭。发布处工作人员迅速与技术部门联系,音乐声得以停止,发布会又重新开始,但记者刚问了一个问题,音乐声又再次响起。还好,问题又马上得到了解决。
       来回几次状况,普通人肯定会慌神,更何况是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这么重要的场合。但第一次上台的朱邦造显得格外沉着冷静,未见任何失态。他对记者说,出现了一点技术问题,请大家先休息片刻。然后,他耐心地在台上等待。很幸运,出现的这几个问题,最终都有惊无险地解决了。
       “移动”的发言人
       2000年,外交部新闻司为了方便记者提问,设立了24小时发言人移动值班电话。这一举措受到了外国媒体的一致好评,但也给发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电话是以发言人的名义接听,所以发言人实际上并不出面,由新闻发布处的几位处长轮流接听。无论当时在做什么,都必须随时回答记者的提问,如果遇到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电话几乎会被打爆。有的处长光是接听电话就接到手软。最痛苦的是在睡觉时回答问题,有时刚刚睡着就被电话叫醒回答记者的问题。
       由于经常在非工作时间接听电话,处长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尴尬的场面。
       一个星期天,发布处一位领导在超市购物,突然手机响了,一位美国记者来电话问中方对美国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有何反应。这一问题正好已备好答问口径,这位处长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就开始回答:“中国政府已多次就售台武器问题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此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我们要求美方高度重视中方的严正要求和立场,充分认识到对台军售升级将对中美关系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和后果,严格执行中美《八一七公报》的规定,立即停止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一番慷慨激昂、义正辞严的表态,引起身旁顾客的注意和指手划脚,不知此人是何许人物,穿个大裤头,脚蹬一双破凉鞋,居然大言不惭,张口闭口就是中国政府,严正交涉之类的词,谁能想象得出这竟然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做严肃表态。
       最“不严肃”的一场新闻发布会
       2002年6月4日这天,是刘建超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由于正值日韩世界杯期间,这场发布会的主题也由政治变成了足球。
       现场的气氛显得十分轻松,自始至终充满了笑声。由于中国队首次杀进世界杯赛,记者的提问也围绕着足球的话题展开:
       记者问:“您是球迷吗?”
       刘建超答:“我本人对足球非常感兴趣。而今天不得不在这儿工作,我也觉得非常遗憾。”
       又有记者问,今天的中哥之战是中国队与一支未建交国球队之间的比赛,你对此有何评论?刘建超回答道:“我想,还是不要把政治和体育混为一谈。事实上,中国老百姓不只关心中国队的比赛。今天有三支东亚球队在世界杯上亮相,我们一起祝他们好运。”
       有一记者要他预测一下中哥之战的结果,刘建超说:“中国老百姓希望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能踢出好球来,同时,他们也能理智地对待任何结果。”
       最后,刘建超问:“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我祝大家回去后看一场好球!”
       为了让记者们不错过难得的看球机会,发布会下午两点四十五开始,十五分钟后就结束了。发布会结束时,记者们对刘建超的善解人意报以热烈的掌声。
       (陈 昱摘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