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回首]黎锦晖与《何日君再来》
作者:郝明义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什么人写了近代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么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歌舞团?
        什么人把爵士乐结合中国民间小调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汉化爵士乐,“时代曲”?
        什么人发掘了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
        什么人为20世纪的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开创了所有的路途,却为人遗忘?
        都是一个人。
        都是一个名字。
        黎锦晖。
       黎锦晖出生于19世纪末的湖南,一个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后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锦熙,是语言学专家,以制定注音符号、编辑《国语辞典》而著名。
       1927年到1936年,是黎锦晖的创作巅峰期。这个阶段,以他开设“中华歌舞专修学校”,训练歌唱、舞蹈人才为始。当时,他还拔擢了两个人。一个是原名周小红,后来经他改名的周璇。一个是来自云南的聂守信。聂守信后来以聂耳为名,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一首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黎锦晖为中国音乐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进入20世纪,尤其五四之后,西方音乐开始进入中国,但要融入中国文化,还是需要相当长时期。黎锦晖的流行音乐,是全新走向。由于他创作这些音乐“不论古今中外各家诗词、西洋诗歌、民间小调、土风舞曲以及南洋一带唱的西洋小曲、爱情歌等,一古脑儿搬来作为我的创作素材”,这就开创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流行曲时代,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时代曲”。当时,黎锦晖的创作与别人的跟进,形成一股巨流,再和乐谱出版、歌星、电台、电影、歌厅、堂子、杂志、八卦形成一个共生、互生体,成为整个30与40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
       时代曲的意义是什么?当时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面临什么掌声与嘘声,后人已经难以想象。不过,幸好有一首歌我们是知道的。这首歌虽然不是黎锦晖自己的创作,但却是一个最佳缩影。
       这首歌就是《何日君再来》。
       今天大多数人是因邓丽君而熟知《何日君再来》的。但《何日君再来》已经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了。1938年一部电影《三星伴月》需要一段插曲,请了刘雪庵(《踏雪寻梅》的作者)作曲,后来,又由该片编剧黄嘉谟填了词,由周璇主唱,成了一首歌。这部电影没怎么样,但是《何日君再来》这首歌却不但立即惊动万众,并且成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史,甚至近代史上本身意义深远的一首歌。
       进入80年代的前夕,这首歌借由邓丽君的重唱,轻轻地、婉约地飘进了长期把时代曲禁为“黄色歌曲”的大陆。十几亿人口,重新认识了音乐的另一种色彩。
       抗战期间,黎锦晖经江西而入四川,发表过数十首爱国歌曲,《抗日三字经》、《中华民族战歌》、《十里送夫》等是代表。由于当时的红军队伍中也流行唱黎锦晖的歌,陈毅曾代表中共中央送钱给黎锦晖,希望他“能到延安看看”,但终未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黎锦晖的弟子聂耳因为《义勇军进行曲》而进了被膜拜的殿堂,他自己本人则因为时代曲的“黄色歌曲”,而没入尘封。他的名字,在大陆,在台湾都被遗忘,进而消失。至于他生命的结束,有一种说法是,“文革”期间,江青因为当年自己还是“蓝苹”的时候要进明月歌舞团而不可得,所以挟怨报复,导致黎锦晖在1967年自杀。但查诸其后人,则不是自杀。当时黎锦晖已患有心脏病与高血压,那年冬天天冷生炉,要买煤,需要有证明,由于黎锦晖的身份背景,担心自己是坏分子而不敢去申请,结果由天寒导致“心力衰竭”而死。
       2001年,中国文化部音乐司、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110周年暨黎锦晖音乐创作学术研讨会”。
       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开篇响起《毛毛雨》的旋律,这首歌已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
       如果黎锦晖能再多活十年,如果他能在1979年之后,看到当年他带动的时代曲,经由一个叫作邓丽君的歌手唱回大陆,成为大街小巷人人传唱的场面,他会是什么心情。
       是不是,在某一年的清明时分,应该有一个乐团找去黎锦晖的墓上。摇滚的,重金属的乐团。
       他们应该拉开喉咙,唱起一首歌。等到唱到最后“人生难得几回醉”的时候,应该暂停,暂停五秒。然后,吼出这最后一句——
        不欢更何待
        是的,黎锦晖。
       (张 峰摘自《音乐事情》现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