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酷评]最后一次说感动
作者:韩 东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5年末,某电台的一位主持人采访我,向我提出了一系列的“年度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年度感动”。主持人问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动吗?请说一件。”我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让我感动的。”主持人说:“不会吧?总不至于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呵呵。”
       她说的没错,这年头让我们感动的事不要太多呵!或者说,我们的感动不要太多呵!感动,绝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我们的报纸或电视台真情互动类节目不遗余力地催人泪下。感动已司空见惯,成为我们日常的食粮。问题在于,感动完了之后我们并无后续行动,既没有责任的意识,也没有对自身生活的怀疑,感动完了也就完了。接下来我们寻求新的感动,就像吸毒上瘾一般,感动使我们陶醉,成为廉价的精神享受,自我感觉良好,高尚的人格由此确认,高尚的人生由此起步。这年头,感动空前泛滥,但的的确确又一文不值。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有感动的需要,有人为这需要而加紧生产。报纸的覆盖面、发行量,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这些都得从我们的感动中而来。凶杀故事、色情搞笑之类的商品制造容易识别,而感动的产销售后服务却在民族精神的无意识中买卖正红,并且在舆论上居于绝对的道德优势。不仅媒体新闻,就是在文艺作品中贩卖感动也成了不亏本大赚的保证。我总是听说作家们为写一本书而泪流满面的情节。
       当我们怀疑一部电影的创作动机,总有人报告说观看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流泪。这么说的人有导演,有观众,有影评家。的确,这年头好坏皆可斟酌,惟有眼泪是不可反驳的。一部让制造者落泪让接受者唏嘘的作品其价值还有什么疑义吗?有时候我想,评论作为一种专业也许可以取消了,只要雇一帮人攥着手绢儿走进展厅、戏院、电影院、音乐厅、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说笑。
       一方面我们感动不已,另一方面我们铁石心肠。我不知道这二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只是希望不要让虚假的“感动”玷污我们纯真的心。
       (刘 林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