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市场不是一切
作者:吴若增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它的局限。因此,采取立法手段,或使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对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某些领域进行社会调节,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比方说:看病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国民的生活甚至是生存,其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城市里虽系人人有份,却是低质量的,现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质量的改善的条件和可能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理应进一步造福全民。然而如果在认识上发生偏颇,却可能使其走入误区,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
       这个偏颇这个误区,就是不可以把它们完全地抛入市场。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一点,已为实践所证明。但实践也证明,在我们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却不可患上“市场崇拜症”,以为一切都可通过市场来解决。
       毋庸讳言,这几年广大中低收入者也就是中国普通民众,越来越为看病问题、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问题所苦。乃至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为此,全国上下以及媒体都在进行认真的研讨,以求解决之策。在我看来,问题出在某些专家、学者所患“市场崇拜症”上,正是他们在前些年大力鼓吹“市场决定论”,医疗部门、教育部门、房屋开发商们才为了所谓“创收”、为了攫取不当利益而不择手段,弄得房价一路飙升老百姓买不起房,看病越来越贵老百姓有病只好忍着,学校乱收费老百姓因了子女上学问题而返贫……
       应该看到,在现代社会里,普通民众基本生活需要如住房、教育、医疗这样的问题,本来就具有普遍社会福利意义,因此社会有责任通过法律或通过政府去给以调节,决不能允许相关部门或某些人巧取豪夺。
       这里,另有一个认识问题,也须引起人们的注意:法律调节或政府调节不等于计划经济返回,因此不必担心走回头路。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在这三个问题上,施行的也是市场经济与社会调节相结合的办法,效果不错,同时也没有施行计划经济之嫌。对此,当然可供我们参考甚至引用。
       [选自《今晚报》2005年7月20日]